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2022-05-30李思梦
摘 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设计师应深入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保护乡村风貌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提升乡村景观的特色风貌,使之成为新时代统一且具有复合功能的乡村景观。因此,根据中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对农村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提炼传统地域文化,明确乡村景观的内涵,确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框架和方向,从总体规划、植物配置、文化符号等方面提出开展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以提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质量。
关键词:地域文化;乡村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同时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要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乡村文明,恢复和重建乡愁记忆。在新农村建设上,不能大拆大建,要保护好古村落富集地,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建设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相结合,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当前部分城市景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不正确的导向[2],设计师在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避免使用传统的设计手法,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与地域特色相融合,不仅要展示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更要保护和传承地域文脉,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地域符号。因此,本文以乡村为研究对象,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探析,以实现乡村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景观设计思路,使乡村景观设计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达到一种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3]。
一、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内涵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的广义内涵是指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与成就。它不仅能反映地域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包含当地的经济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而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精神文化[4]。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地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分支,是地域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形成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地域文化既可以指语音区别、气候差异,也可以是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等不同,范畴可大可小,诸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北人豪爽,南人婉约”“晋人爱食醋,川人爱吃辣”,都是地域文化的表现特征。
地域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指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等。客观因素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交通条件、物产特点等。
(三)鄉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遵循四个原则。第一,生态性原则。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严格遵循生态性设计原则,以保留乡村自然环境。第二,经济性原则。地理学家博尔恩认为乡村景观的主要构成内容是经济结构。乡村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单元,受到现今农业科技、自然资源、耕作方法等的影响,同时农业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设计师应注重经济性原则,构建成熟的人工生态系统。第三,地域性原则。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每个村落之间的异同性,充分尊重地域文化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第四,融入性原则。设计师应将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与生产区域、居住区域、集会区域和交通区域相结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保护村庄的自然环境,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5]。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一)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方法
地域文化是人们劳动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它集聚了地域风俗习惯、地域文化形式、地域历史及地域建筑风格等,所以设计师可将其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景观设计成为宣传乡村地域文化的窗口,成为当地居民情感的寄托,进一步提升乡村景观设计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从乡村建筑的现有风貌中提取地域文化元素
乡村建筑是村民使用时间较为久远的元素,同时乡村建筑适宜当地自然风貌、地形气候,是乡村文化代表性元素之一。无论是建筑的整体构架轮廓、建筑立面,还是建筑的细部,比如建筑的门、梁、窗户等建筑构件,设计师都可以从中提取地域文化元素,并进行深化。同时,建筑的材料、色彩、搭建手法、穿插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2.通过居民的生活习惯提取地域文化元素
村民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人,其生活充满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村民生活中所使用的服饰、食物、餐厨用品、建筑、交通工具等,均体现着地域文化。设计师可对该地域村民的经济水平、审美偏好、思想状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取最佳的地域文化元素符号。
3.从乡村现有的植被中提取地域文化元素
由乡村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当地原始植被,是对当地自然肌理最直接的表达,是天然形成的、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很低的景观类型,是构建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是乡村生态中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而且还是打造乡村地域特色景观的重点所在。设计师在从当地自然生长的植被类型中提取地域文化元素时,需要对当地植被群落的特征、当地的景观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6]。植被的种类、种植方式、种植面积、四季所呈现的景观均可为设计师提取地域文化提供大量的特色元素。
(二)地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则
1.保留原则
地域文化中既有物质文化,又包含非物质文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当地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自然肌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址等进行保护与传承,利用乡村景观设计再现地域文化的精华,用视觉再现的方式将地域文化保留下来,再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设计师还要汲取当代景观设计手法,寻找一种适合当今时代乡村景观设计的手法,从而达到将地域特色文化真正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目的[7]。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开展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时,设计师应利用动态思维对地域文化进行预判。在对所提取的特色地域文化进行有效利用和塑造的过程中,设计师需全方位地对所提取的文化元素进行修补,既要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又要创新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现代化的文化表达手段和技术可使设计师真正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传统地域文化进行深层剖析,从而进行再创造,使地域文化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并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3.创新原则
创新是对我国地域文化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手段。在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前提下,设计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营造景观,使地域文化既包含传统文明,又能与时俱进,在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和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凸显地域文化的特色。
(三)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尊重自然环境,注重地域文化的适宜性
山石、河流、树林、田野均是乡村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对现有场地条件进行保护和传承,避免创造新的地貌形态,要巧妙地运用场地的特殊地形进行设计,解决地形地貌给景观设计带来的问题。在设计前期,设计师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特征等進行深入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取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特色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延续地域历史,注重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我国历史悠久,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审美偏好、人文情怀。真正的发展并不是使原有文化全盘适应现代设计,而是在保留特色文化的前提下,使现代设计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重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不能为了设计而改变地域文化。设计师可运用保留性设计与再生性设计的方法,提炼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打造出合理、实用的景观空间[8]。
三、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
具体设计方法
(一)尊重乡村原始格局
乡村从小小的临时聚集地逐渐发展为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群落,同时乡村及其周边的地势、水文对乡村形态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当地地域文化形成所依赖的基础[9]。乡村原始格局是基于自然肌理、历史沉淀的结果,能对景观规划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尊重原始格局,在保护自然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乡村原有的建筑、道路、山水、绿地的布局方式决定着乡村的地域特色,设计师应充分保留原始格局,创新景观设计,延续乡村地域特色。
(二)优化乡村交流空间
1.打造特色公共建筑
乡村公共建筑是重要的交流空间,但现今许多乡村并没有完善的交流空间系统,同时因功能不全、缺乏人员管理等造成了空间荒废。乡村公共建筑是区别于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设计师要在尊重原始建筑布局的基础上,重拾荒废空间,使用当地传统特色建筑材料与建筑手法,提取传统文化元素,优化公共建筑空间设计。
2.打造特色公共活动场地
乡村公共活动场地是既能体现乡村的自然要素,又能彰显人文要素的景观区域。每个乡村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都会自然形成户外活动空间。乡村公共活动场地能体现乡村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等,所以设计师需要提炼当地的特色景观元素,并运用现代化的营造手法,将景观元素应用到乡村公共活动场地的景观设计中,打造乡村标志性的景观[10]。
(三)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1.打造地域特色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可通过提取传统建筑符号、材质、色彩、纹理的方式,使体块之间虚实相间、高低错落,打造既具有地域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感的新型建筑形式。
2.打造地域特色植物景观
植物是打造乡村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重要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能起到过渡硬质景观、营造意境氛围、开拓空间层次的作用。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以乡村自然格局为基础,着重对重要道路、交通节点、主要景观节点等区域进行植物配置设计,采用乡土特色植物,根据不同的季节,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环境[11]。
四、结语
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产物,所以在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对乡村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此外,在大力发展乡村的背景下,设计师需将不同学科的理论相融合,不仅要吸取国内外优秀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而且还应对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避免乡村景观设计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要与时俱进,打造出更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27)[2022-04-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11/17zt11_yw/201710/t20171031_317898.html.
[2]阙维民.“千城一面”困局如何破解[J].人民论坛,2019(27):62-63.
[3]谭青青.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20.
[4]蔡眉.滨水绿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来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5]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5): 76-79.
[6]徐琴.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7]支怡恬.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8]魏佳佳.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村落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9]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8-24,51.
[10]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3-115.
[11]谢敬颖.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思梦,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