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情境教学中的意象还原
2022-05-30时小娟
时小娟
[摘 要]古诗词的意象浸透了诗人的生命体验与思想情感,蕴含着深邃的传统文化。阅读课堂上,从意象的视角切入古诗词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质。教师可通过直观展示、虚实结合、角色扮演、化诗为文等途径,引导学生还原古诗词的情境、画面,感悟、拓展古诗词的意象,这样能促进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古诗词;意象还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6-0013-03
“意象”是指借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客观物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是作者心理活动的艺术结果。就古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意”。“象”因为“意”而存在,两者的完美融合,就是“意象”。因此,在古诗词创作中,诗人更讲究意象的运用,利用“象”的多义性,让“意”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在教学中,以意象为突破口,进行多维解读与体悟,是鉴赏古诗词的钥匙之一。
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深邃、思想含蓄,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阅历浅、想象能力有限,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如果没有适当的情境,就难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为此,在古诗词鉴赏时,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进行意象还原,使学生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中,并对相关的意象进行联想、补充,发现其蕴含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所特有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这样的鉴赏就会更真实、更深刻,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直观展示,还原情境
“常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这是丰子恺先生的两句诗。古诗词的语言虽然简约、凝练,但其背后却蕴藏着无限的深意。一首古诗词往往由许多意象组合而成,只有并通过理解、想象与联想,把这些意象进行充分的还原,让学生进入诗词描绘的情境,他们才能在头脑中构建一幅与古诗词内容相一致的画面,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感悟诗人所处的世界,真正实现和诗人的心灵对话。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知、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凭借想象,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对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诗词的意境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像、影视、动画等资料的广泛运用,给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条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古诗词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意象还原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中,“意”源于诗人的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而“象”则为“意”的寄托物。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夜书所见》一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描绘的人或物。这样,学生找出了“梧叶”“寒声”“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等。诗人就是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客情。接着,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来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精美的插图来还原诗中的情境,让学生直面诗歌隐含的意义,这样能达到理解诗歌情感的目的。教材在诗歌旁配有这样一幅插图: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月光被滔滔的江水打散了;高大的梧桐树被秋风吹得瑟瑟发响;夜已经深了,还有两个儿童正在兴致勃勃地捉蟋蟀,他们手上提着的灯笼将家门前的篱笆照得通明。这幅插图并不复杂,却完美地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思考、去感受。当代小学生去捉蟋蟀的机会可谓寥寥无几,在快节奏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们不可能亲身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与物。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巧妙借助课文插图,直观展示诗中的意象,引导他们进行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活动,使他们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象。
二、虚实结合,还原画面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古诗词描绘意象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将现实与想象中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经典的古诗词,虚实结合显得自然、巧妙,有一种和谐之美,能丰富古诗词的内涵。古诗词中的意象大都是经过作者精雕细琢而创作出来的,是凝练的、意味无穷的。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要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还原画面、还原意象,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象,体验作者的情感,深化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丰富了古诗词的内涵,给人以无尽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静夜思》一诗时,在理解古诗的生字词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还原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师:孩子们,我们刚才已经攻克了生字关,并朗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诗人李白,看看这首古诗中究竟写了什么。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说一说李白当时的情况。
(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生1:一天晚上,我正坐在床头,突然发现明亮的月光洒在我的床前。我回头一看,这些月光白白的,还以为是地上下了一层白茫茫的银霜呢!我抬头看看月亮,啊,今晚的月亮真美,此时我脑海中想到了故乡、家人。
师:非常不错,将月光描写得很美。那这么美的景色,李白为什么会“思故乡”呢?
(學生摇摇头,教师进一步引导)
师:当你们有好玩的、好吃的东西,是否想立刻和别人一起分享呢?
(学生一致地点点头)
师:那你们一般最先想要和谁一起分享呢?
生:爸爸、妈妈、好朋友。
师:是呀,当我们有好东西时,会想着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诗人李白同样也是如此,他觉得美丽的月光就是好东西,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家人、朋友分享。可是,他的家人、朋友在身边吗?
生2:不在,所以他看到月亮后就会不自觉地“思故乡”了。
师:非常好!那结合刚才的想法,我们再来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将李白“思故乡”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完整、细腻。《静夜思》这首诗只有20个字。对一年级的学生,如果直接说明“月”的这一意象及作者的情感,那他们不仅觉得难以理解,而且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对诗人此情此景进行意象的想象、还原,这样不仅填补了这首诗的留白之处,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让他们由此及彼,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角色扮演,感悟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凝聚,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客观事物并描绘出来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对古人采用的这种委婉、含蓄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角色扮演,能让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体会在一定的环境下不同角色的心理特点和情感状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感悟古诗词的意象。
在古诗词教学中,意象还原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诗词的意象及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与志向。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中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描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中,诗人与老友把酒言欢、闲话家常,充满了乐趣。在诗中,作者通过“绿树”“青山”“場圃”“桑麻”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宾主欢笑的场面。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呢?教学时,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诗歌描绘的情境中。在扮演中,学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画面,想象诗人和老朋友在说些什么。这样,学生能深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理解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角色扮演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表演的机会,不仅能使他们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化诗为文,拓展意象
古诗词的意象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几个,它们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是互相联结的整体,共同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服务。意象是古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古诗词艺术的精髓。有意象,就有了诗词的味道。作者在创作诗词时,既精心选择满足诗歌情感表达需要的意象,让它们聚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又特别注重意象的组合艺术,让诗词有留白的空间。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独具慧眼,挖掘古诗词的留白之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补白。这样,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二度创作,化诗为文,描绘出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进行拓展,不断丰富诗歌的形象,获得对古诗词情韵的深刻感悟,同时表达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诗歌的意象,为学生提供写作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写话,表达自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感悟。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枫桥夜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作者将“落月” “啼乌” “满天霜”“江枫” “渔火”“不眠人”“城” “寺”“船”“钟声”等意象融为一体,使它们相互辉映、相互衬托。这样,处处体现一个寂寞冷清的羁履者形象,使读者生发出各种联想。同时,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疏密有致,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将这首古诗改写成散文,发现这些意象之间、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为此,我这样创设写作情境。
师:在这首古诗中,一共出现了多少个意象?作者将这些意象放在一起,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将这首古诗改写成散文。
(多媒体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分组讨论、写作、修改)
组1:一叶孤独的客船,在凄清、阴冷的江边漂着,刺骨的寒风刮得船身左摇右晃,而我就在这船里。江水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都睡了。月亮西斜着,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不远处是一两只晚睡的乌鸦在啼叫。
组2:已经是三更半夜了,淡黄色的月亮渐渐地落下去了。黑沉沉的夜,仿佛浓墨涂在无边的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漫天都是白花花的寒霜。
组3: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心中充满了愁绪。此刻,陪伴我的只有江上的点点渔火和江边的枫树。我家乡的亲人啊,你们在干什么呢?是否也会和我一样,睡不着呢?日子过得好不好呢?应该不会的。恍惚间,两个熟悉的身影似乎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是一伸手,他们却都不见踪影,又只剩下我一个。
组4:“当……当……当……”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我还是久久无法入眠。我站起来,努力地向远方眺望,仍不见任何黎明的痕迹,依然是一片无止境的静谧,夜沉沉,霜满天。
……
面对这样意境优美的唐诗,教学时如果只停留在记忆背诵、不求甚解的层面上,就无法发挥诗歌的价值。为此,我引导学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唐朝,用心感受诗人的心灵,用自己的笔尖表达诗人的情感。这样教学,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体验了诗人的情感,感受了诗歌的意境美。在改写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既感受到古诗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也深刻理解了古诗的意象美。
意象是古诗词的艺术形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教学时,借助意象入情入境地赏析古诗词,可让学生进入古诗词的艺术空间和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意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社会意义,并受到它的感染熏陶。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抓住了意象,了解意象的特殊含义,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诗词,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古诗词独特的民族文化情感,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