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困局的破解

2022-05-30邱伯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

摘要 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多项举措。然而,目前“县中”发展中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同质化办学竞争激烈、优秀生源严重流失的现象,重振“县中”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重建“县中”应重视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加大教育扶持与经费投入、规范招生治理體系,通过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内容、强化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法,提升“县中”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县域教育  县域高中  学校发展

引用格式 邱伯聪.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困局的破解[J].教学与管理,2022(19):24-27.

县域治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基石。在我国,县域高中的规模占据了全国高中的半壁江山,是带动县域教育发展的龙头。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基本构成,县域高中是我国普通教育与教育底色得以存在的根基。县域高中教育管理和质量的提升是促进我国整个高中教育水平提升的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县域教育实现均衡和优质发展,对于我国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从当前来看,县域高中发展的过程中却步履维艰,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经费短缺等等,都导致其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它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2021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县域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多项举措,为“县中”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作为县域高中,如何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困境,把握“十四五”县域高中发展的机遇,重焕“新生”,是所有县域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县域高中发展之窘

1.经费投入不足

作为县域范围内教育资源重点聚集之地,“县中”承载着本地百姓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热切期望,能否将“县中”的质量有效提升,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直接影响。然而,在当前“县中”的发展当中,存在着办学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使得“县中”的长远和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大部分地区的“县中”,其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县区的支持,因为不同县区的“县中”发展规模和经济状况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区域在“县中”的经费投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教育,从物、财、人等多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倾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县域高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解决,采用融资、专项资金申请等多种途径对资金进行筹集,使县域高中的教育资金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基础设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进。然而,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多,由于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很多“县中”因为办学经费短缺,办学条件无法得到很好的改善,甚至有些历史欠账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校发展步履维艰。

2.师资队伍薄弱

虽然当前不少县域高中在办学条件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改善,但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障。不少“县中”的薪资和相关待遇不高,难以将优秀的师资留住,大量优秀教师流失……甚至对于不少“县中”而言,师资数量不足已成为其教育质量较差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县中”办学中人气低下、活力不足、优秀师生资源大量流失、教育质量降低等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县中”发展而言,其最关键的困难在于“软实力”。省级或市级示范性高中因为其发展的优势和较高的教学质量,无论是对于优秀教师还是优秀的生源而言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这就造成不少“县中”的骨干教师与优秀学生出现外流问题,造成“县中”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很多“县中”还存在着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部分地区的有关部门从硬件投入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教育投入,甚至有些“县中”的硬件设施已经可以和部分市级中学相媲美,但师资流失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扭转。

3.同质化办学竞争激烈

因为大多数普通高中都是由县(区)进行管理,导致在相同的管辖区域中出现了普通高中数量过多,相同区域中高中教育招生的数量严重超出本区域内初中毕业升学的学生数。由于本县域中初中毕业生的数量不多,不少普通高中的校长不但要在本县域中进行生源的招录,还要争取将其他县域的学生招录到本校就读,从而导致相同区域中的普通高中虽然办学质量相差无几,却产生对生源进行争夺、同质化办学、竞争激烈的问题,有些高中在招生宣传等方面花费了较多的人力和财力,造成校长没有办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还造成部分教师无法坚守教学岗位,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

4.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乡二元结构越发突显,不少乡镇都被重新划分归属为城区,不少家长选择在城区买房,从而导致不少生源流向城区。而且因为招生范围的变化,“县中”出现了生源外流的问题,部分优秀生源流向了主城区高中,造成“县中”优秀生源数量较少的问题越发严重。从目前来看,“县中”学生要想考入重点高校主要有三个途径,分别是高考裸分、竞赛保送以及自主招生。然而就重点大学的实际录取而言,“县中”因为缺少良好的师资,学生的实力欠佳,再加上教师竞赛经验和辅导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竞赛保送方式进入大学的学生屈指可数。从对学生个性特长具有较高要求的自主招生方式来看,城区高中比“县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从学生特长培训、社会实践还是学科夏令营、冬令营等方面,“县中”可以得到的资源明显不足,这些都导致新高考政策实施以后,“县中”在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更是面临较大的困境。

二、县域高中振兴之须

1.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需要

县域是乡村和城市之间发展的纽带,而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只有对较为了解本地优势且对本地拥有浓厚情感的人才进行本土化培养,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县中”可以给本地培养较多有助于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所需人才,使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得以改善,为农村经济教育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提供人才与智力保障。同时,“县中”还担负着对现代知识加以传播、文明乡风加以塑造的作用,有助于乡村活动的激活,使地域特色与传統文化更为多样与个性化,进而使乡村教育能够在现代文明体系里得以获得重建与复兴。从实际来看,县域范围内大多数困难群体以及农村孩子都想利用接受高中教育而完成代际流动的目标。“县中”的优质发展,不但可以让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稳固,利用“县中”这个龙头将本地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带动起来,使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得以破解。此外,“县中”振兴有助于农村青少年城际间流动,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还有助于让农村青少年通过接受教育后从更多领域与层次对乡村振兴进行反哺。

2.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需要

县域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战场,更是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生长与关键点。据有关数据表明,在以往10余年全国新增的城镇人口当中,超过一半都在县级区域。而“县中”发展与办学质量则是县域公共教育优质服务当中的重要方面,更是县域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县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关系[1]。只有让“县中”重振,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县域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使本地发展融入新的发展活力,进而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绿色引擎。由此可知,“县中”的振兴与发展,不但是县域教育战略发展之须,更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实所需和客观要求。

三、县域高中重建之策

结合县域高中发展的困境以及提升行动计划中的相关要求,“县中”重建应该重点从避免生源过度流失、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规范招生、强化治理等方面加以强化和完善。为了使“县中”发展中的困局得以解除,应该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1.强化政府责任

“县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应担负起重建“县中”责任,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首先,重视“县中”教育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县中”办学条件,提供保障机制以及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设备,使“县中”办学中的短板得以补齐。其次,“城中”“县中”发展统筹谋划一盘棋,积极拓展“县中”教育优质资源,缩小县域高中与市区高中的办学差距。再次,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充分利用“城中”名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协助“县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内容、课程发展和教学实践,挖掘和激发“县中”发展潜能,推动“县中”特色和多元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建设是县域高中质量提升和发展当中的重心,重建“县中”,就必须重视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是要严厉禁止重点高中或城区高中到“县中”对优秀教师进行抢挖,将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岗位比例适当增多,对“县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加以科学合理的核定,朝着内部优秀教师倾斜,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二是要重视“县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对校长及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三是要增强对师范生的吸引力,对师范毕业生加以鼓励,并从物质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使其可以到“县中”任教,为“县中”教师队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教师流动机制的创建,促进县域高中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并通过有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吸引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县中”任教或进行教学经验的传授,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与流动机制,促进县域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四是要从专业知识、信息化应用等多个方面强化对“县中”各学科教师的培训,促进其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的全面提升。五是要重视对有关政策的解析、优秀教学经验和案例的推广和借鉴,加大优秀教学成果应用与推广的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校长管理和治校水平的提高。

3.加大教育扶持力度

作为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增强对“县中”扶持的力度,通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扶持举措等,加大对其县域高中发展的经费投入,使“县中”发展中的困局得以缓解和改善。不仅要对教育拨款机制加以改进,改革以往依照生均拨款的方法,而采取专项经费拨付与奖励补贴、生均教育经费等结合的方法,还要基于经费的投入,对教育资源加以优化统筹配置,使资源运用合理。同时,属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可利用财政、信贷以及金融等机构在资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通过教育融资、政府贴息以及贷款、财政拨款相结合的形式,让财政资金的杠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4.规范招生管理体系

招生秩序的规范是确保“县中”优质生源稳定、优秀师资不外流、学校办学活力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因素。一是要严格落实招生政策,对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加以合理分配和落实,推动县域落后高中的发展。二是要规范招生录取流程,强化对本地区学生的招生规模、普职比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对高中招生计划科学编制,避免出现新的大校额和大班额现象。三是要深化招生改革与管理,推进初中学业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相结合的录取方式,创建监督有力、有序规范的招生体制,并制定相关政策,对部分高中所存在的“掐尖”行为从制度上加以禁止[2]。四是要维护良好教育生态,进一步完善重点高中指标到校的招生模式,积极探索县级属地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县级属地招生制度,使“县中”生源得到有效保障。

四、县域高中提质之术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还是衡量区域教学能力和发展水平最为有效的标尺。作为县域高中,必须通过创新发展,丰富学校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让农村青少年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真正地将家门口的学校办好。县域高中要实现办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对学校发展相适宜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思想和治校理念、方略的丰富和探索,让学校真正成为具有丰富内涵、鲜明个性、朝气蓬勃的特色学校。也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办学竞争力与活力的提高,突显学校的优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转变学校管理理念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对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县域高中办学质量的提升必须重视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高中阶段是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的关键阶段,只有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对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实现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

(2)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当前,有些高中所采取的是“校长室-年级”的二级管理模式,而有些高中所选用的则是“校长室-处室-年级”三级管理模式。以上两种模式都有优缺点,与自身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则是最为合适的。各学校在其办学当中,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办学模式,才能很好地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调动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2.创新学校管理内容

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两个方面。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提升,社会在人才需求上发生了较大改变,因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一定要从数量的扩充转向质量的提高,这不但是“县中”持续发展的目标,更是其发展的趋势。一是广大群众在高中教育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能够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校是整个社会的期望;二是伴随高考录取本科数量的增多,人人能上大学的期望已经成为可能,社会各个方面对名校、重点高校的关注越来越高;三是各级政府部门在高考评价的关注上开始朝着一本生和尖优生方向转移。所以,作为“县中”必须顺应时代需求,为人才的培养多多出实招、想办法。

3.强化课程教学实践

(1)注重课程发展和建设

课程的发展和建设是高中教育改革中的核心,是高中特色建设和发展的根基。作为学校而言,一是要对课程实施规划加以科学制订,将国家所规定的所有课程开足开齐,并重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通过艺术、体育等多样化的社团,让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二是要对高中三年的课程进行均衡设置,既不可以对课时进行压缩,也不可以对进度进行随意抢赶,人为地加大学生的应试压力和课业负担,与课程的初衷相背离。

(2)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立德树人是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根本任务,所有课程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作为教师要高举“立德树人”和“思政寓于课程”这两面大旗,坚持将立德树人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养方案、教案设计等各个方面[3],切实将立德树人体系的建设纳入教学的具体规划步骤中。根据课程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育人要素,使学生在春雨般的无声滋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做到“育人”并力求其效果的最大化[4]。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是课程与教材改革成果转化和落地的重要途径。各“县中”要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就要对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探究体验以及问题导向、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等综合学科的探讨等,使学生可以对各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等系统掌握,进而在对其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适应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而为持续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5]。

总之,要改变“县中”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就必须结合其发展的实际及提升行动计划中相关要求,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重视政府责任的强化;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加大教育扶持与经费投入;强化规范,对治理体系加以完善。同时,学校自身也必须坚持创新改革,突显学校的优势,实现教育教学质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尚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现实困境、挑战与突破路径[J].中小学校长,2021(02):11-14.

[2] 张明星.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师,2021(05):108-109.

[3] 马建兴,张吉.新课改背景下推进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新思路[J].福建教育,2021(19):9-11.

[4] 楊勇.振兴县域普通高中 全面促进教育公平[J].教育家,2021(38):6-8.

[5] 刘丽群,张文婷.振兴县中: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6):8-13+2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
体育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浅谈学校工会在学校发展中的职能
中学体育在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转型期校长当谋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