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生活现实,助推有效学习深入

2022-05-30严春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学习情境数学素养

严春霞

[摘  要] 学生所处的生活现实,既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天空,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天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地挖掘那些与数学知识相契合的生活化素材,使之与教学内容整合,从而为学生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提供资源。依托生活化情境、创设应用情境、诱发创新思考等都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能促进数学学习、思考的深入,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活力,更加有效。

[关键词] 生活现实;学习情境;数学思考;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所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这一理念的落实,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生活面窄等,决定着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度是超前的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探寻那些学生较为熟悉又感兴趣的事物,把它们当成素材科学地融合在数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现象,提炼数学知识,助推有效学习的不断深入。

[?]一、依托生活情境助推思考深入

每次谈起数学,人们总认为它是高深的、抽象的、难以学习的学科。殊不知,数学不是阳春白雪,而是真正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学问。试看数字的由来,它源于原始人类统计猎物、食物等,通过摆石块、结绳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同样,在尼罗河流域,河水泛滥,多次测量田地,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随之而成几何学等。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探寻数学知识所涉猎的生活元素,从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快乐学习。

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应考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现实,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真实情况上,着力寻找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素材,助推学习深入。

首先,把一贯的火车接龙式的口算练习设计成“小小邮递员”游戏活动。让一部分学生充当邮递员,拿着自己的口算卡片,思考着结果,并想着该往哪个信箱中投递。同时,让另一部分学生举着不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我这块牌子上的数是哪些算式计算出来的?比如,看着手中的6,学生就会想到很多种可能:1+5=6,2+4=6,3+3=6,9-3=6,8-2=6,7-1=6。简单的活动,既能起到接龙口答无法企及的作用,又能让“邮递员”和“信箱”都进入学习思考状态,从而让简单的口算变得生动,更有情趣,让学生在好玩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与判断。

其次,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引导学生编写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组织,学习信息串联,学习问题设计,从而让数学学习多一点主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比如教师选出3名男生和2名女生来到黑板前做益智游戏,输了的学生回到座位上,同时又从座位上选择其他学生加入这个游戏队伍中,让学生观察游戏中人数的增加与减少现象,并以此来编写试题。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体会了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训练,为学生解读类似的图形问题提供了形象感知,更为学生建构数学思维模型提供了最为翔实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生活状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玩、好比、好说、爱上进的心理特点,把枯燥的计算学习融入游戏中,融入学生真实的体验活动中,势必能激发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他们思维开化,从而让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体味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得学用结合的意识得以最好地渗透。

[?]二、创设应用情境助推学习深入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具有相同目的,那就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把数学学习融入解决问题中,既能巩固学习成果,又能发展学以致用的意识,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习不枯燥。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有效素材,创设合适的情境,引领学生去研究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速数学知识的学习领悟,促进学习内化,使学习不断向纵深挺进。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一些应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去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助推学习深入开展。

首先,创设生活化情境,如课件呈现“学校举办亲子运动会,一年级(8)班参加的小朋友有24人,家长有9人。这个班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100以内的加法,思考相关的信息与数量关系。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如“你知道怎么列式吗?”大部分学生都能很轻松地列出24+9。此时,教师还应重视列式理由的简单阐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我认为就是一年级(8)班的24个小朋友和9个家长合起来。”……接着,教师组织尝试思考,想办法算出结果。“我们小组是用小棒来操作的,学生是2捆加4根,家长是9根,合起来数一数就是33根,所以是33个人。”“我们也是用小棒做的,但是最后不是数出来的,我们在4根中拿出1根与9根合起来,也是1捆了,这样一共是3捆加3根,所以是33个人。”“我们是这样思考的,在9根中拿出6根与4根合起来,也是3捆加3根。”……

生活化的情境,真实的小棒操作,激烈的学习争论,都是真实的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關注学习问题,学会思考列式的由来,以及学会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最终实现学习深入。

案例中,教师以学校组织的亲子运动会为素材,灵活地改变教材中的例题陈述,使得学习资源更趋近学生生活,带给学生熟悉感。同时,引导学生列式思考,说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创新思考、创新学习成为可能。这样的尝试与实践能助推学习深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智慧。

[?]三、诱发创新思考助推建构深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当下数学教学的核心使命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发学习思考方面多去尝试,给予学生应有的学习引导,让他们有时间有能力进行新的尝试和挑战,从而助力学习创新的生成。组织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学习反思等,都是引发数学思考、诱发学习创新的最有效的举措。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多思考,为学生营造更为合适的探究氛围,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助推学习向纵深迈进。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等,让他们能够在新的学习探索中创新思考。

首先,组织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尝试实践活动。课件显示学习活动任务以及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拿出9个桃子和9个盘子,把桃子放入盘子中,每一个盘子中放入的桃子个数一样多。试试你能找到几种摆法,从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明确活动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很快参加活动。

其次,组织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投影展示,学生一边摆桃子,一边说出自己的思考。准备9个盘子,每一个盘子中放1个桃子,算式是9÷1=9(个);拿出3个盘子,每一个盘子中正好放3个桃子,9÷3=3(个);拿出2个盘子,每一个盘子中放了4个桃子,还有1个没有盘子放;拿出4个盘子,每一个盘子中放入2个桃子,多出了1个桃子,不知道怎么放;在1个盘子中放了5个桃子,多出4个没法放了;拿出1个盘子,盘子里放6个、7个、8个都可以。

案例中,教师把原本应讲解的内容,演变为学生操作、交流、倾听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习方法,并生发疑问。这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尝试创新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强化引领,让学生对可以放完桃子与不能全部放完桃子的现象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有余数的现象。这样的探索学习,为学生探寻有余数除法的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经验支持,有了思维保证,更有了学习动力。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组织实施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且有益的尝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资源,科学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数学内容有机地与之相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现象,学会思考,进而逐步掌握规律,以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学习情境数学素养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职高专《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