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单元教学的实践

2022-05-30刘金平

高考·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实践策略高中生物

刘金平

摘 要:本文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阐述生物单元教学策略:确定单元内容,剖析单元要素;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单元目标;围绕素养目标,制订教学策略。借此有效实施单元教学,助力学生掌握生物知识,锻炼相关能力,提高生物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就生物教学提出诸多要求,如以学科大概念为中心,实现课程结构化,以明确主题为引领,做到教学情境化,驱动学生探究,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顺势锻炼相关能力。如此要求為教师指明了生物教学方向——单元教学。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教学要素为基础,二次开发教材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整体建构生物认知,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建构整体认知,顺其自然发展相关能力的教学活动[1]。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抓手,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制订单元教学策略,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教师应用如下策略实施单元教学:

一、确定单元内容,剖析单元要素

教学内容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工具”。纵观单元教学内涵,确定单元内容,剖析单元要素是有效实施单元教学的关键。对此,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发挥专业能力,确定单元内容,剖析单元要素。

(一)研读教材,确定单元内容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资料,是教师实施生物教学的依据。研读教材,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教学内容有效性的关键。在实施单元教学前,教师以教材单元内容为基础,认真研读,确定单元内容。

“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繁杂,对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是难以掌握的。在研读教材时,教师先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确定单元标题,再列出各单元包括的具体内容。如“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包括四大知识点: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干、鲜重最多的元素;细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干、鲜重最多的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然后,教师分析每个课时具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其关系,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助力单元教学落地。

(二)分析教材,剖析单元要素

1.基于教材,确定单元主题

单元要素是单元内容的重要构成,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的基础[2]。有效分析单元内容,深入剖析单元要素,便于教师在把握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主题,夯实单元教学基础。

具体在分析“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时,教师对单元课时主题、单元课时内容、单元课时栏目设置等进行分析。如人教版教材围绕课时内容设置了“问题探讨”栏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设置极具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材还立足生物与生活关系,设置了“与社会的联系”栏目,辅助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主探究生活现象中的生物内容。但是,对部分高中学生而言,生物学习水平不高,认知能力不强,难以从部分到整体地认知生物内容,影响生物学习效果。单元教学讲求教学的整体性,教师是用教材教的主体,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站在整体高度分析教材,发现知识联系,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适当调整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2.基于重难点分析,突出教学要点

单元教学中的生物知识点较多,且生物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把教学要点突出重点地引导学生探究,如此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掌握生物知识,同时锻炼相关能力,提高生物学习效果。重难点知识是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教师提供了确定教学要点的便利。因此,在实施生物单元教学时,教师分析重难点内容,突出教学要点。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教师从“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确定了十二个重点知识和十个难点知识。如重点知识:细胞中所含元素和化合物;生物组织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细胞中水的含量及生理功能等。难点知识: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鉴定生物组织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细胞中无机盐的生理功能等。教师直接将重点和难点知识作为本单元教学要点,选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

二、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生物单元教学的指导,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指向。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结合体现。由此,在实施单元教学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探寻单元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的联系,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为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助力学生有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基于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发展情况,学生在参与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对此,教师以此为指导,分析教材内容,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生命观是学生学习生物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从细节到整体,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感受生命的物质性和统一性;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了解水的作用,形成“水是生命之源”的观念;了解糖类和脂肪的作用,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2.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学生学习生物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时,学生应体验系列活动,如图表分析活动、生物建模活动等,透过活动发现生物现象,由此进行分析、归纳、建构等,获取生物知识,顺其自然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水平。

3.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又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时,学生体验诸多的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常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现生物现象,总结生物规律,同时掌握生物实验方法和步骤,激发生物学习欲望,掌握生物学习方法,锻炼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4.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生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必须形成的良好品质。学生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的过程中,把握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形成良好认知,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生物,解决现实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课时教学的依据,也是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师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根据,以课时内容和学生发现需求为入手点,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以“认识细胞的化学组成部分”为例,教师设计了如此课时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了解细胞的组成,感受生命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科学思维能力: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图表分析,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掌握生物学习方法,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生物组织中的三大营养物质鉴定实验,发现生物现象,总结生物规律,激发生物学习兴趣,掌握生物学习方法,积累实验操作经验,学会借助实验探究生物,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三、围绕素养目标,制订教学策略

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工具”,也是实现预期单元教学目标的关键。在实施生物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制订适宜的教学策略,并应用其创设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发展相关能力和品质。

(一)重视概念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所谓的生命观念是指应用生物学概念分析、解释生物学事实,认知生物本质的理解。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依托。对此,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研读教材,挖掘生物概念,应用相关策略,如概念图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生物概念的过程中,形成生命观念。

以“核酸的结构”为例,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核苷酸是由什么组成的?”“根据五碳糖、含氮碱基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几种?”在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走进生物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发现问题答案,初步认知核酸的结构。首先,教师鼓励学生作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完善答案,进一步认知核酸的结构。其次,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动手制作核苷酸分子模型。学生制作模型的过程,正是展现认知所得,完善认知的过程,便于透过直观模型,进一步认知核酸结构。在学生制作的时候,教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给予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小组毛遂自荐,展现本组模型,并就此集体探究DNA和RNA的异同之处,由此深入认知核酸结构及其特点。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建构模型,认知生物概念,还可以使学生顺其自然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生命观念。

(二)操作恰当工具,发展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学生有效学习生物的“法宝”[4]。《课程标准》指明了生物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工具,引导学生操作,使学生获得思维工具,探寻生物现象,发现生物规律,顺其自然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所以,在生物課堂上,教师立足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操作工具,引导学生动手。

以“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首先,教师围绕此内容,提出探究任务:“1—21各自代表不同的氨基酸,与小组成员合作,选用合适的数字,组建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总结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在提出任务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建模时间,驱动学生操作生物材料,获取直观模型。其次,教师创设展示活动,鼓励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制作的模型,以及总结出的结论。此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展现本组的模型和结论,由此解决问题,完善认知。最后,教师总结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同时呈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操作生物模型,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机会,透过现象,获得结论,加深对生物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一步步探究,切实发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生物学习质量。

(三)组织探究活动,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实践表现,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机会,使其通过亲身经历,掌握生物知识,积累科学探究经验,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呈现与水和无机盐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使他们对水和无机盐建构了初步认知。在学生设计出实验后,教师鼓励他们分享,集体交流,完善实验方案。之后,教师抽出充足时间,引导学生操作实验,获取实验结论。如此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锻炼科学探究能力,一举两得。

(四)联系生活实际,树立责任意识

生物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课程标准》倡导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生物,应用生物解决生活问题[5]。已有实践证明,实施生物生活化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因熟悉的生活现象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掌握生物知识,尤其自觉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树立社会责任感。由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探究。

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利用课件呈现“大头娃娃”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头娃娃是如何造成的?”“大头娃娃”本就是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在问题的作用下,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顺势提出其他问题,如“阅读教材,分析蛋白质有哪些功能”,此时,学生会将“大头娃娃”和蛋白质建立联系,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由此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有效梳理单元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单元教学策略,便于教师开展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对所学建构整体认知,同时发展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所以,在实施高中学生物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单元内容为基础,梳理单元内容,设计单元目标,确定单元策略,由此开展单元教学活动,驱动学生探究生物,掌握生物知识,发展相关能力和品质,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国伟.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29):117-118.

[2]王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7):136-137.

[3]高艳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刘华.高中生物主题单元教学深度学习过程的构建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20(6):143.

[5]林洁.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1):73-74.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实践策略高中生物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