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略读课文教学探析
2022-05-30胡涛
摘要 略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具有重要教学价值。然而,当下的略读课文教学忽视教学整体性,难以与精读课文区别,教学流程僵化。因此,略读课文教学要围绕课文内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紧盯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阅读范式优化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略读课文
引用格式 胡涛.统编教材略读课文教学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2(20):53-54.
略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快速、大量地获得知识,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迭的形势和需要。统编教材中收录的略读课文,与以往各版本教材相较更具经典性和时代性,编排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然而,长期以来,略读课文处于比较尴尬的教学境地:作为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教不行;作为略读课文,教学中往往又轻描淡写。为此,我们有必要找出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篇孤立教学,缺少整体上的理解和观照
在使用统编教材开展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很容易忽略教材编写意图,缺少对收录课文整体上的理解和观照,往往孤立地就一篇篇课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缺乏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充分运用,致使略读教学效率低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仅学习了一些零散的碎片知识,不利于他们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2.教学面面俱到,与精读课文教法少有区别
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关注略读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还强调听说读写练,教学面面俱到。既没有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应有的作用,又难以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独立阅读和思辨探究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前,弄清楚略读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3.教学流程僵化,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阅读提示—通讀课文—小组交流—阅读小结”等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难以根据具体文本特点进行动态调整。这种模式虽然能够简化课堂教学流程、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但因阅读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小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保持。还有的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教材中的“这一个”文本,没有进行内外链接,也没有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学生难以从略读课文中获得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二、优化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1.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首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取舍。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抓住双线单元结构,明确单元内的重点目标,并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教学目标。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阅读策略单元。在教学本单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目标定为:教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根据这个故事的题目、配图、主要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等要素,有根据地预测故事的发展走向,并记录下自己的预测内容。在阅读全文后,将自己的预测与故事结局进行比对,在对比中深化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感受预测成功的快乐和阅读的乐趣。
其次,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进行内容取舍。统编语文教材在略读课文之前均设置了阅读提示。阅读提示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各年段之间循序渐进的目标任务,还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文前的阅读提示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让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带着任务去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再次,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教学内容取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阅读体验,使其在与文本深入对话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明确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让他们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片段,在班内与其他学生交流探讨。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爆竹、放鞭炮、吃糖、大扫除、做年菜等文中提到的所有年俗向学生一一介绍,而应综合考虑学情,选择一些学生有了解、但没有机会尝试的年俗向学生进行重点介绍。
2.注重单元主题的整体关注
首先,把握文本与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与所在单元的主题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单元主题的前提下教学略读课文。例如在主题内容选择方面,略读课文编排的目的是丰富并拓展单元主题。教材编写中形成了一条显性思路,同一单元收录的课文集中体现同一主题,但具体到单元内容,精读和略读课文又有较大差别。这种主题一致、微观不同的特点,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所学知识的快速迁移,也能很好地弥补精读课文在内容和特色上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其次,把握略读与精读课文在思想情感、教学目标方面的关系。略读课文的编排多指向单元主题思想的深化。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编选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和《木笛》一篇略读课文。三篇精读课文突出反映了作者热烈的爱国情,而略读课文《木笛》既延伸了这种爱国情,又在主题思想上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使该单元的主题和情绪更加饱满,学生的思想情感也得到了深化。
再次,把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文本体裁方面的联系。略读课文具有扩充文本体裁、提高主题价值的教学功能。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秋景,选编了《古诗三首》《秋天的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还收录了《听听,秋的声音》这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用不同体裁的文本表现秋之景、秋之美,不仅能让学生在多元文本中感受文体不同的特点,还能在学习多种体裁的文本过程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3.巧用比较与问题阅读范式
略读课文教学应依据课文性质并遵循一定操作准则,也就是阅读范式。教师可以参考一些效率高、效果好的教学范式开展略读教学,以提高阅读指导的质量和效率。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范式有比较阅读、问题导向、读写结合等。如比较阅读,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差异的文章或者片段,要求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找到差异之处,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比较阅读有两种形式:全面比较和局部比较。全面比较脱胎于主题阅读,比较的文本对象具有开放性。如可以对两个或多个文本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情感内涵、主要内容等展开比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局部比较表现为不同语段之间的比较,指向文本中的重要语段,着重对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进行比较。局部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认知鉴赏水平。
问题导向范式主要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文本内容和阅读任务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在问题设置上,好的问题应当具有统领性、激励性和探究性,要统领重要环节和重点板块的学习活动,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设置的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