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2022-05-30魏伟杜梦菲
魏伟 杜梦菲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是产业转型与教育普及大背景下应对我国人才供给结构失衡困境,调和人才“层次”和人才“类型”的双重矛盾的必然选择,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迫在眉睫。由于职业本科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构滞后,职业本科专业知识的复杂性,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的职业适切性、知识独创性和主体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理论层面:坚持能力本位,由职业知识转向技术知识;坚持实践导向,由直线式静态教材管理转向圆周式动态教材治理;坚持协同创新,由编用分离转向全过程、多主体统筹推进。在实践层面:依托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展教材研究,解决教材的职业适切性问题;聚焦职业本科的专业特性,解决教材的知识独创性问题;创新专业教材配套管理制度,解决教材的主体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教材管理;高质量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魏伟(1981- ),男,河北邢台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办公室主任,讲师。(河北 邢台 054000)杜梦菲(1990- ),女,河北行唐人,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建职业本科院校适应性治理能力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01030)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3-0076-08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同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遴选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成为职业本科办学实践中的重要、紧迫的挑战。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科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教什么”“怎么教”等诸多基本问题亟待廓清和解决。明确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的现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建构起能够支撑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教材体系,是明晰职业本科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区别的重要前提,也是职业本科教育存在及其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一、追根溯源: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与评价都是某种特定的教育类型合法性得以确证的具体实践,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不断合法化的实现形式。
(一)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发展迅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迅速兴起。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推动了职业更迭,重塑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层次及需求类型,对技能结构单一的技术人才就业带来挑战。这些挑战具体落在职业本科教育上,就要求职业本科教育具有较高的职业适切性、知识独创性和主体协作性,这也是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适切性不足。职业教育的教材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从基于存储与传递学科专业知识的教科书的解构与重构,走向开放的涵盖课程标准的整体的教学资源建设上来。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始终需要伴随课程建设而留下印记,课程建设又随着职业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而不断进化。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基于职业体系和技术体系而非学术体系来开发建设,符合技术发展逻辑,针对具体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基础技能、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职业面向上,职业本科教育主要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成为引领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存在明显的职业适切性不足的问题,教材体系尚未建成。不仅在教材类型上难以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相匹配,还由于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原因,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无效和监管缺位等各种问题。教材职业性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看中学”“练中学”“模拟中学”“游戏中学”成为假把式,同时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的权威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也大打折扣。
二是知识独创性不足。合格的教材是有针对性的,根据学习者的层次和需求可判定职业本科专业教材需要具有较高独创性。职业本科专业知识必须是植根于职业需求的高阶系统知识。正如兹纳涅茨基在《知识人的社会角色》中所提到的,为了竞争职业角色而在学术学院获取的知识是无用的,但如果那些讲求实际的人始终按自己的意愿去做,那么职业教育就会停留在中世纪工匠阶段。职业本科的出现是为了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这意味着职业本科培养出的“技能精英”要能够更好地融入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过程,更加从容地应对技术、工艺与规范的高速发展。因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知识面向上倾向于中观层面的技术知识;区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知识面向上倾向于理论知识占比更高,是内在结构更加复杂、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的高层次的职业知识。反观现实,职业本科并没有独立的专业教材,当前的职业本科主要是从高职升格而成的,笔者了解到部分职业本科所采用的仍是高职院校所用教材,难以满足职业本科独创的職业知识体系要求。从知识的连续性来讲,只关注某一过程或特定阶段,缺乏从于整个工艺流程、全部工作任务、核心技术技能的知识;从知识的深度来讲,缺乏对于工作任务的联系性、能力的递增性的考虑,技术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有待进一步深入;从知识的综合性来说,技术与知识跨界融合不足,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有限,对于学生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知识层面的简单挪用、套用带来的后果是职业本科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熟练性,能够符合特定门类特定岗位的需求,但是难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复合性、开放性和迁移性的岗位要求,难以体现职业本科的差异性优势。
三是主体适应性不足。2020年初出台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单位编写制”,多主体参与办学实践是职业本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职业本科一线教师、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等协同创新是必然之选,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等渠道推进教材建设,才能长足地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服务。在教材使用上,职业本科的教材开发和使用都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学校、企业围绕项目或产品,展开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为主的教材使用,形成跨学科、跨技术、跨理工人文的高服务效能的教材体系,避免受普通学术教育教材模式的影响,走入“知识本位”“学科模式”的窠臼,以学科知识体系分类搭建专业体系。但现阶段多元主体参与教材开发设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多元主体参与不够,协作不足,没有吸收不同领域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有的教材没有相关企业技能骨干和技术能手参与,导致教材及其配套资源与真实企业岗位脱节。
(二)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缘由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挖掘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参差不齐,甚至出现部分职业本科院校无教材可用现状背后的缘由,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当前教材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一是上层建筑层面,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构滞后。首先,未精准锚定培养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需充分体现不同教育类型在相同层次上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定位同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需充分体现专科和本科层次的差异性。其次,缺乏实战经验,职业本科院校尚无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或发展路径,对类型发展没有长远周密的战略规划,无法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类型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融合,对于独特价值使命及办学主体等问题也始终未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职业本科培养计划愈显不匹配,课程和培养模式无法根据职业本科定位来设置,再加上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教材定位缺乏针对性。职业本科教育课程的特点本是融合学术性与职业性,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价值取向是工作过程性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从工作需要出发,以技术活动为主线,而职业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旦偏离此道、与现实脱节,必然会影响到教材建设的适切性。
二是本体编写层面,职业本科的专业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职业本科教育以培养对智能生产系统拥有“全局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以技术知识应用为主、经综合性构建生成。步入“工业革命4.0”时代,技术升级给劳动者带来了新挑战,工作范围扩大,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对技术知识有了更高层次、更加复杂的要求。从知识来源上看,职业本科是以技术知识占据重要部分的职业知识与实用知识,传授“情境化”的理论知识;从知识结构上看,职业本科包括高层次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经验层面知识比重下降;从知识生产目的上看,职业本科以“改造世界”为倾向性,在多变的世界中毕业生需具备多样化知识储备进行创新设计;从知识性质上来看,职业本科知识有其特殊性,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普适性知识有差异,因职业世界存在不同類型的职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尽相同。此外,为实现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需要纯粹的技术知识,还需掌握企业制度、管理水平、设备资源等非技术知识,如设备操作经验、企业规章、行业标准等。简言之,职业本科专业教材需要整合技术知识与非技术知识,遵守职业教育教学“行动体系”框架,强调典型职业知识与职业行动融合,面对如此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一定困难。
三是基础保障层面,专业教材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教材监测反馈机制缺乏,教材使用跟踪测评难以落实。在实际使用教材过程中,经常性发现漏字错字或插图错误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本科教育的权威性。首先,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编写队伍缺乏准入制度。出版社致力于追求经济利益,没有严格把控编者关,无法保障教材的优质性。另外,高职院校对于教师队伍教材编写管理松散,许多经验不足、实践技能生疏的编者团队涌入编写队伍,将同类教材内容东拼西凑,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质量高精品差之甚远。其次,尚未成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应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员、教学专家和本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本校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审、评估和研究工作。最后,教材监测反馈评价不及时。教材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教师和学生,但职业本科院校对于教材选用、教材评价并未建立畅通渠道予以倾听。
二、夯基垒台: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的理论建构
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领域迈出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是职业教育承担起高等教育普及任务的示范性探索,对于提供更高端的职业人才储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这个阶段,应针对职业本科专业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靶向施策,确立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能力本位,由职业知识转向技术知识
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材应该有显著的差异。本科教育尤其是当前的研究型大学脱胎于传统的古典教育,其培养模式是典型的精英主义培养模式,以理论学习为主,以知识的创新和前沿探索为其教育使命,因而研究型大学的教材以知识属性为首要目标。作为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准确把握技术知识逻辑对于职业本科培养目标具有引导性,也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建构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职业知识,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教材体系开发都有所体现。如此标准化、机械化的知识模式使得学生在面对工作世界时,思维定式和技术功能固化,主体性地位缺失。教育部在对21所成功升格职业大学的批复函中,明确要求其坚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的知识逻辑也应该逐渐向非线性思维和非认知技能转化,由关注“实践经验”的职业知识向关注“能力本位”的技术知识转型。
其一,技术的作用决定转型的重要性。进入工业4.0时代,先进技术的作用日趋凸显,并与过去的技术需要有着明显差异。当今世界,重要的不仅仅是信息、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和所谓的技术技能,还包括创造附加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技术知识将会打开职业本科知识建构的新主题,实现技术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其二,技术知识的高等性支持转型的合理性。阿瑟认为技术具有层级结构和递归性两种特征,所谓递归性是先把复杂的问题逐一递推,直至比原问题更加简单化后再进行回答,然后再逐一返回依次找出原问题的复杂答案,而技术知识就是在逐一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化解,复杂、高深的体系得以建构。因此,技术知识的层级结构以及递归性决定了其同样具有高等性特征,支撑职业本科教育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三,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转型的方向性。职业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面向生产、依据职业需要整合技术、重视物化技术对人的塑造与培养的职业性教育。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知识体系需要根据技术应用的综合性来建构,继而根据技术应用的实践性开展教学过程,具备完整的技术行为规范与准则,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新一代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堅持实践导向,由直线式静态教材管理转向圆周式动态教材治理
教材建设的导向是教材建设的魂,对教材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统筹规划能够引导教材建设朝着确定的方向行动,是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常见的教材治理模式包括直线式、圆周式和螺旋式。直线式教材管理指的是教材建设者按照确定的教材规划,围绕一条确定的逻辑主线逐层递进,在过程中不断强化、深化和固化教材内容,整个教材建设呈直线式推进。圆周式教材建设虽然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规划,但是整体的工作推进是以基本概念为核心呈现圆周式扩散,在教材内容上更加广阔,在教材建设组织形式上更加自由。与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不同,职业本科最初的人才需求定位就是围绕确定的产业展开的,职业本科培养人才应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能够迎合特定行业、岗位、特殊群体的动态变化要求。因此,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应该坚持实践导向,由一般直线式静态教材管理转向圆周式动态教材治理。
坚持实践导向要求在当前的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上,要以实践需求为中心。首先,应该做到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依据专业类别,与行业企业专家等协同确定教育的圆点,围绕圆点整合技术等级和人才标准等诸多要素进行圆周式的拓展,科学界定专业教材的内容;其次,以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参照,积极对接国内和国际先进、前沿的职业教材,以先进的职业技能理论指导教材整体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在实践中检验教材、修订教材;最后,适应职业本科学生实践学习需求,通过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多样化使用教材,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挖掘教材的最大价值。
(三)坚持协同创新,由编用分离转向全过程、多主体统筹推进
职业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谱系中具有独特的合理位置和办学定位,坚持协同创新的原则,教材建设应该由传统的编用分离转化为编审发行全过程、多主体的协同参与,统筹推进。教材原本的定位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因而教材以满足教师便利使用为首要诉求,更多的是服务教师的教学活动而非学生的学习活动。赫尔巴特首次将教材的使用价值置于突出位置,认为教材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更好、更容易、更彻底地理解知识。因此,教材应该是围绕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展开,以知识内在的逻辑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此教材观的影响下,教材的编制更多成为专家学者的责任,学科专家进行教材编制的主体知识为中心的教材观。杜威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以学习者自身经验为起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符合学生经验和兴趣的活动为课程,以综合类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教育,但是在实践层面并未得到深刻的认同和执行。随着教材的发展和完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进一步分离。在当前的职业院校中,虽然单位是教材编写的主体,但实际上这一工作往往还是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承担。
具体到职业本科上,其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其中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多的是学科知识、技术原理、技术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多以默会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形式存在,要求教材必须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先进性、实践性,因此对教材建设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编审用分离的教材编写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要求教材的编写、审核、出版、发行和选用等全过程多主体统筹推进,在制度层面要不断进行平台和合作机制的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的、长时段的、自由组合的形式,促进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到教材建设的过程中来。学科领域的专家、职业本科院校的一线教师、教研人员、行业技术人才和一线工匠都应该参与到教材建设过程中。在教材编写阶段,专家学者负责基础知识、技能部分,教研人员负责知识的组合、呈现,行业技术人员则将前沿的、实用的技能技巧融入其中;在教材审核阶段,以国家教材审核意见为最高导向,多主体各居其位,表达意见,建立一个更严格、更科学的审核标准;在教材使用阶段,时刻监测教材的具体使用情况,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以行业企业的标准去审查教材的实际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批有理有实有深度的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真正满足本科层次培养特色的需求,有效回应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诉求。
三、靶向施策: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十四五”时期,职业本科教育将从试点探索到稳步推进。这就要求职业本科教材建材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在实践层面也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回应,靶向施策。
(一)依托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展教材研究,解决教材的职业适切性问题
本科专业教材立足于产学研协同育人而建设,通过职业本科高质量人才培养、企业提升员工业务理论水平以及培养工程创新能力共同为之。产学研能够将主体之间的优势资源价值最大化,是聚同化异的维系点,足够彰显职业教育的育人文化观,它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深度共建与共享,以此来满足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应该先在校内经过咨询委员会研究讨论后进行专业规划,提出新课程建议。在整个新课程构建阶段,需要及时掌握本院校新课程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符合职业本科服务当地经济的角色定位情况,课程所需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匹配情况,职业本科院校是否有足够经费投入建设、足够专家支持新课程、外聘专家是否容易招入等情况。换言之,专业教材建设作为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构的核心内容,需以产学研结合为指导方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等客观要求进行教材建设。
一是教材建设思想上,在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全方位满足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需求、行业企业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发展要求,保持基础理论的扎实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在实训课程的教材建设中,正确处理“教与学”“学与用”“用与研”的关系,保持实践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二是教材建设形态上,专业教材需要立足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许多职业院校尝试采取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取放方便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随着智能教育的跟进,融媒体教材也逐渐开始盛行。引导各地除了积极参与建设国家规划教材外,还要进行区域特色教材的编写和规划。如果本院校的专业有其特殊性,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可积极鼓励职业本科院校自己编写具有特色的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教材。
三是教材管理制度上,要健全教材的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抽查检验制度以及退出撤销制度,遴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的职业本科专业教材,保证国家、省级抽查教材比例不能低于一半,确保职业本科专业学科所使用的是最近更新的教材版本。
四是教材内容选择上,确保实践类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以适应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实训为主线,将创造思维训练、技术知识体系形成与工程实践能力迁移融合,使学生能够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保证在“做中学”中理解应用技术知识,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内容编排上,应该适当放入对应案例,将抽象化知识转为形象化故事。
(二)聚焦职业本科的专业特性,解决教材的知识独创性问题
聚焦职业本科的专业特性,是在知识变革的大背景下对于知识独创性缺失问题的积极回应。在实践中,需要基于职业本科特定的人才培养诉求、当前职业本科生源学情、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等多个维度,对专业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织。现代学科发展呈现出深度分化、高度综合的明显趋势,学科与学科间主要以体现综合性为主,纵横交织,巧妙贯通融为一体。通过把相关的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将想法内化于心,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看问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路径。这正是学科间知识整合的最大价值,也是教材建设所需要具备的融合要素。
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不能忽视其他学科的相关度,要以跨学科的综合性思维建构交错渗透的专业教材,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能够拓宽不同学科的内容容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学会在工作环境中融会贯通地应用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以灵活性创新思维积极面对任务和困难。在职业本科教育教学中,专业教材建设是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前期知识储备进行跨课程、跨学科自主选修,实现职业本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在多学科背景下,行业企业、政府、院校整合互补性资源,均衡各方优势,为实现三方协同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使用科学性的专业教材所培养的学生,可获得为工艺提出基础和解释的科学原理的知识结构,而非被传授在工作世界习得技能运作和细节的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实现专业教材建设的科学性?
其一,实现时代性演进。知识是一个生长性的过程,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知识生长点中衍生而来,故,必须加强教材建设理论研究,时间上缩短教材编写、修订的周期,空间上增加教材建设的留白处保证弹性,使专业教材能够与知识的延伸点契合,保持变化更新,与时俱进。其二,实现关联性延续。知识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总存在必然的关联度。专业教材在组织知识架构时,需要适当将前面习得的旧知识重复呈现实现螺旋式上升模式,作为新知识获得的底层支撑实现同化和顺应,保证教材内容间的关联性延续。其三,实现发展性深入。知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想要习得新知识,往往是基于前期知识并通过反复实践进行习惯化了的深入应用才能够正确掌握。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考虑前后章节内容的发展深度,前面章节需为后面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后面内容需是前面章节进一步的深度发展。其四,实现体系性整合。知识自身是具有复杂性和统一性的,凭借不同划分依据,有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之分。职业本科专业教材为了实现跨课程,需将不同学科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度融合,建构合理化的知识布局,以完善整个教材体系。此外,专业教材中应将职业本科的特殊性规律、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统一整合并融入其中。
(三)创新专业教材配套管理制度,解决教材的主体适应性问题
以高新科技为依托的现代产业对于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本科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对于高端职业人才需求的响应。通过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能够从容应对行业产业中的技术更新,更要成为高科技的引领者和创生力量。职业本科专业教材作为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培育高端、创新职业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坚守特色,推进教材建設,对于解决教材主体适应性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是创新转化前沿理论,精准匹配学生兴趣。职业本科教材不仅是经验技术的总结,也是前沿科技、理论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通过对于前沿理论的创新转化,切实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水平、处于技术前沿的教材,通过向学生呈现更加系统的基础知识、更加完整的知识链、更加先进的技术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激发职业本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以更加为学生所接受的形式呈现。精准匹配学生的兴趣,充分了解当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组织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究,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二是创新转化职教积淀,传承中国工匠精神。中国有悠久的职业教育传统,职业本科专业教材中应该呈现这些深厚的职教文化,并与当前的文化潮流对接,实现职教文化的创新转化,培养一批具有中国工匠精神的职业新面孔。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的策划与编排上,应突出体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促进。不仅要通过文化精神的激励,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还要以知识的创生促进更深层次的认同,培养职教的认同感,增强中国工匠的使命感。
三是创新转化实践经验,对接世界发展前沿。立足中国特色、着眼世界水平,是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两个基本面向,尤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的教材必须有国际视野、未来意识、世界水平。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应该对接当前科技发展新趋势和产业新变化,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反馈教材的使用情况,在使用中完善和优化。在具体内容上,应该不断对照实践领域最新的经验做法,删减修订教材内容中陈旧、不适用的地方,将新技术、工艺和行业规范纳入其中;在组织形式上,应该实施教材配套策略,在教材之外,通过讲义、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读本、操作手册式辅助教材等适时进行补充拓展。
[参考文献]
[1]楊欣斌.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27-133.
[2]王亚南,戚建飞.职业知识论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实证研究[J].职教通讯,2022(1):21-29.
[3]石伟平.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的关键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3):18-22.
[4]李政.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21(7):103-108.
[5]王荣华,强文显,韩震,等.健全教材管理制度 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笔谈)[J].教育研究,2020,41(3):8.
[6]郝志军.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政策意蕴[J].教育研究,2020,41(3):22-25.
[7]徐晔.“双向需求”分析框架下我国职业院校教材适应性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2):63-68.
[8]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80-83.
[9](波)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郏斌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0]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1,13.
[11]曾天山,荀莉,刘义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教材的共同特征与建设重点——基于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的情况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33-41.
[12]赵喜文.论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建构原则[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17-19.
[13]石伟平,兰金林,刘笑天.类型化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2):99-104.
[14]鄢彩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内涵与发展策略——基于技术哲学视角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1,37(10):33-37.
[15](德)尼科·斯特尔,(英)达斯汀·沃斯,张怡真.知识、知识技能和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3):130-144.
[16]张文显.新时代高等学校教材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J].教育研究,2020,4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