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03-23李晓红封静敏唐君鹏
李晓红 封静敏 唐君鹏
摘 要:数控类实训属于高校机械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数控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此类课程主要通过学生操作机床设备实现成品加工。本文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数控加工实践课为例,从师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联系、考核模式的调整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
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与应用是“中国制造2025”中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随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控制与之结合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制造设备中。根据市场调研发现,一线数控操作工学历普遍较低,接受新工艺、学习新设备的能力较差;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都不愿意在一线操作机床。企业迫切需要既有学历又有操作能力的一线工人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数控加工人才迫在眉睫。
一、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西安汽車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以数控编程为理论基础,开设数控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实训课程。学生进行为期两至三周的实训,在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一)师资情况
数控教学方面师资不足。经过调研和比较,学校数控设备数量充足;但数控理论教师人数与设备数量之比为3:7;实践教师人数与设备数量之比为1:7;另外教授《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技能不足;而实践课老师虽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完善。
(二)学生情况
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理实一体课中实践环节较少、对数控机床不熟悉等情况都给实践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实训情况
目前实践课教学采用整周停课实训方式,实训过程中因师资关系,设备开出率较低,每10-12名学生共用一台设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实际操作时间较少;《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但理论课教师实践操作经验较少,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很少考虑实践操作内容;学生操作数控机床时理论知识无法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与此同时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时间和精力外出调研和培训;实践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无法适应创新性高校人才培养。
(四)考核形式
目前实训课采用集中考核制。即:实践结束后,学生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的质量来评定学生实践课成绩。实际上实践课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与理论课考核有所不同,但因师资和实训学时的影响,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教师可进企业、去车间学习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数控机床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学校为教师提供考取数控相关技能证书的条件,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证书。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下功夫
1.学生正确认识数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单一枯燥的理论课程、不系统的实践学习降低了学生对数控加工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实践学习前我们可让学生参观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各种复杂、精美的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穿插讲解如葫芦、三潭映月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艺品的加工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控加工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职业本科学生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增加实践课时;教学过程应改变理论讲完再统一实训的模式,以工作过程为主导,分三个阶段进行数控加工实训:第一阶段学生熟练操作各种数控设备,能独立完成简单回转零件的加工;第二阶段进行较为复杂的实训操作,为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做准备,并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与企业合作,学生根据企业生产图纸加工成品,并达到相应的尺寸要求和表面质量;通过完整的实践学习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实训到生产的过程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3.拓展课外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是很有限的,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将课外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另外我们也可以开设创新兴趣小组,结合学生学过的相关机械类课程,引导学生设计、开发和创新机构、机械零部件等,并掌握其加工工艺。组织学生参加数控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对教师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供有力依据。
(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考核内容及方式
加大调研力度,深入企业,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模拟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以企业的生产标准作为考核的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考核。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也需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产学结合等方面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只有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徐炜波.数控加工实践课课程改革的浅谈.科技创新导报,2014(09).
[2]秦云.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科技信息,2013(14).
[3]雷福祥,王伟,弋晓康,许晓东.数控技术与加工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新疆农机化,2015(05).
[4]刘伟.数控实践课程中的做中学.中国西部科技,2011(10).
[5]张卫东.高职院校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践教学探讨.现代阅读,2013(01).
项目:本文系西安汽车职业大学2019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红(1982-),女,汉族,陕西大荔人,本科,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封静敏(1989-),女,汉族,江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唐君鹏(1996-),男,汉族,四川合川人,大专,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