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2022-05-30李小波张利云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李小波 张利云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李小波(1980- ),男,湖北枝江人,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所长。(湖北  武汉  430056)张利云(1991- ),女,江西赣州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硕士。(湖北  武汉  43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研究”(课题编号:2020B1139)和2020年度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JGB2020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3-0065-05

要解決“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边缘化”现象日益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农民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时代背景,从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路径。

一、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一)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①目前,我国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文化水平不够,技术应用能力有限。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县级职教中心、县级技工学校、县级农广校、县域职业高中、乡镇成人学校等,直接面向农村、对接农业、服务农民,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最大的人才供给。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现与否。

(二)助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新人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无论从未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定位来看,新型职业农民都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力量,并在助推乡村振兴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调整农村人才结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使命。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在强化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培养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使之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助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乡村发展、乡村现代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农村职业教育将成为打造农村产教融合发展的新高地,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出一部分农村新型人才储备,为城市的相关产业向农村转移,以及农村有关产业发展换挡提速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文化振兴是铸魂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普通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双重职责,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挖掘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用乡村文化的发展丰富、完善、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

1.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目标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一些农村职业院校把“升学”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大多是文化知识,技能训练有限。一方面,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学生毕业后不能也不愿留在农村,乡村振兴缺乏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毕业后愿意留在农村的学生,在助推农村实现现代化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有限,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双重浪费,这就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技能型人才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2.农村职业教育理念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未能在培养目标中体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农民返乡创业队伍日益壮大,农民土地“三权分置”以后生产经营变得更加灵活,这些变化都对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准确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势在必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要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展开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培训,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计划落实不到位;二是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不断攀升,而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无法充分满足需求。

(二)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

1.农村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失衡。长期以来,城乡职业教育的资源布局存在严重的错位现象,优质的职教资源基本集中于城镇,而城镇职业院校培养的又是非农人才。农村职业院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必然影响到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种布局的失衡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日益落后。

2.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同步转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优化专业设置,依据产业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但是,受到招生竞争、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去农化”问题严重,很难实现专业和地方产业的有效对接。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脱节,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效果欠佳。

3.培养内容与现实需求脱离。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面对新型职业农民需求大量出现的趋势,农村职业教育未能做好系统应对,未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当中。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用前瞻性的思维,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填补农村职业教育的严重缺位。

(三)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

农村职业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1.城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缺乏统筹规划。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将城乡作为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城乡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同时,在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缺乏对返乡创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以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统筹规划与管理。

2.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依旧停留于全日制职业教育层面。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作为城乡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与培训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和沟通。同时,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院校仍是重要主体,缺少涉农企业、行业、商會的参与,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严重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质量。

三、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调整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树立农村职业教育新理念

1.职业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农村职业教育不能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是要遵循让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②的基本理念,让想升学的学生能够顺利升学,让升不了学的学生也能够掌握农业技术,拥有一技之长。聚焦“三农”问题,找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实践中农村经济转型、农业产业升级、农民素质提升等需求,把为农民提供普通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文化教育,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培养乡村振兴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智力保障。

2.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树立大职教观与城乡协同理念。随着乡村振兴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具备大格局和大视野,既要做好为农教育,也要做好离农教育,二者缺一不可。从为农教育方面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要针对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设定专业,吸引生源,培养当地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二是挖掘学习意愿较强的普通村民,将其向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培养,将发展重心由对留守农民进行职业培训转变为对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职业培训,致力于打造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发现和培养乡村本地能人,如返乡创业者、农业技术能手等,提供培训和服务,将其培养成乡村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主体。从离农教育方面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训,加速其向产业工人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二是农村职业教育也要对农民积极开展市民化教育,为离开农村转移到县城、乡镇发展的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对城镇生活的适应性。

(二)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活力,专业设置与产业脱节、课程内容与农村脱离、教学方法与农民不相适应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县域产业,设置学校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农民学生的需求,改变教学方法。

1.对接县域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特色。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去农化”的问题,要深入地方调研,精准对接县域产业,根据县域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方向,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保证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形成学校特色专业,为学校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拓展服务范围,坚持育训结合,完善课程内容。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农村实际脱离的问题,一方面,要主动拓展服务范围,把农村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纳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另一方面,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和农村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情况,实施育训结合的课程改革,完善课程内容。

3.面向农村需求,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农民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深入农村一线,找准农民的实际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组织送教下乡和开展田野培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解决人才培养和农村发展之间的供需矛盾,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1.建立整体性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农村职业教育要以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通,使普通教育课程与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同时打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契机,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为农村职校生开辟一条从中职到高职、本科以及更高层次的升学之路。其次,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中职与高职要在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好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培养模式上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对接,如“3+2”“2+3”;课程内容设计上中职与高职要体现差异性和一致性,保证递进性和层次性;教学方式上中高职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要加强其动手能力培养,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对于高职学生要对其加强理论阐述并与实践相结合。最后,确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思维。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上,要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主要目标,将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向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培养,以创新思维开拓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办学模式上,农村职业学校要创新办学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办学;在办学形式上,把学校教育与校外的中短期职业培训相结合,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具有职业素养的农村人才。

2.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法律保障机制。首先,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做好法律法规设计,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当地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相关条例及可行性办法,把农村职教的公益性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引领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二是搭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企业的力量,形成当地政府统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农村职教机构负责实施以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的办学新模式。其次,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职业教育法是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宏观指导,但对农村职业教育而言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因此,还应制定专门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突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规范引导作用。同时,要提高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出台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细则,结合农村实际进行指导,防止出现空泛且无法落地的条例。明确执行过程的实施主体,清晰界定主体的权责利,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法规的执行力。

3.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要“建立健全以县域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村民学校为节点,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③。培训的目的不是转移农村劳动力,而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为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政府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多为农村人才提供培训机会,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实训设备与实训场所,促进产学结合,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落实职业培训相关政策,完善职业培训补贴补偿制度,对于经济困难户、失业者、就业困难者组织免费培训,并给予生活补助;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为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地方職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为农村职教服务,不断规范完善职业资格考核与认定的过程,将服务对象向乡镇企业转移,助力乡镇经济发展。

4.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激励机制。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是调动农村职业教育主体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农村人才流失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完善对乡村人才的评价方式,打破唯学历论的认知,只要是愿意扎根乡村,一心一意发展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可以认定为人才,并提供相关待遇。要根据实绩开展人才评价,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人才,应加大物质奖励,减轻其经济压力。二是要出台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倾斜政策。当地教育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出台实施细则,为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和助学金等政策。针对乡村发展需要的紧缺型人才,政府要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专业招生和人才培养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技术移民等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帮助乡村招揽人才、留住人才。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8-02-05(1).

②陈琪.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70.

③王晓雪.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及功能定向的个案研究[D/OL].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2021-

12-15].https://chn.oversea.cnki.net/kns/defaultresult/index.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2]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27-135.

[3]李小波.普职教育融合的内涵、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6):41-45.

[4]梁宁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机遇与优化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57-162.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