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2022-05-30喻彪杨刚
喻彪 杨刚
【摘要】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机制检验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及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劳动投资效率;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劳动及其蕴含的人力资本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质增效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微观企业与宏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高效率劳动投资既有助于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生产经营效率,提升股票收益率[1],实现未来业绩增长[2],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实现有效就业,增进社会整体效益与福利。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变化显著。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5.44%,15?59岁人口下降了6.79%,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红利”日渐消减。而随着我国劳动保护法治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用工成本也在显著增加。面对日趋严峻的劳动力供给短缺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状况,企业“用工荒”“用工贵”等问题不断凸显,提高劳动投资效率对于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劳动投资效率是指企业劳动投资数量与生产经营所需最佳数量之间的匹配程度[3]。Jung等[4]指出,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冲突会使得企业劳动投资数量偏离最优水平,呈现出过度或不足状态,从而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理论上,高水平内部控制通过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并缓解代理冲突,增强企业劳动投资决策合理性,提高劳动投资效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则不仅会降低财务报告质量,加剧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还会恶化两类代理问题,激励管理者和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其更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做出仅仅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低效劳动投资决策。可见,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可能会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产生严重负面效应。然而,鲜有文献就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上市公司2019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蓝皮书》(简称“蓝皮书”中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比例呈整体增加趋势,从2013年的1.35%上升到2019年的3.82%,达到最高值。那么,日益增加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否真的会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呢?如果存在不利影响,其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又是什么?这种影响是否会因为公司内外部治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问题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第一,现有文献主要关注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资本投资与创新投资等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但是鲜有涉及劳动投资。本文以此为切人点,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充实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经济后果与劳动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二,以往研究大多基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第一类代理问题来分析和考察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忽视了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信息不对称及双重代理问题视角,分析和检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劳动投资效率的内在机理,拓展了劳动投资效率问题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加深对企业劳动投资行为的理解,也更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第三,本文结合其他公司治理机制探讨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异质性影响,有助于认知内部控制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协同治理效应,对于上市公司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基于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现有文献主要从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方面考察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有研究发现,财务报告可靠性[5]、会计稳健性[16]以及会计信息可比性[7]等高质量会计信息能显著降低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缓解劳动融资约束并强化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进而提升劳动投资效率。独立董事监督[8]、证券分析师跟踪及盈余预测[9,10]、具有长期投资视野的机构投资者[11]、卖空[12]等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也能够有效约束管理者机会主义劳动投资行为,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确保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一种重要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对企业产生一系列严重负面效应。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不仅会导致更低的会计稳健性[6]和盈余持續性[13]、更大的盈余噪音[14]以及更多的异常应计[15],显著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剧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还会恶化两类代理冲突,激励管理者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更多的违规及超额在职消费[16]、更频繁的关联交易[17]等。进一步具体到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18]、抑制企业创新投入[19]。
综上所述,一方面,鲜有文献关注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虽然已有研究考察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资本投资与创新投资的影响,但相较而言,劳动投资的调整成本更低且可逆性更强,公司内部人在劳动投资决策过程中具备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更容易受到信息问题及代理冲突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劳动保护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劳动投资行为也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法律规范约束。因此,现有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劳动投资[14]。另一方面,关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形成机理,现有研究忽视了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第二类代理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忽视其影响不利于全面认知企业劳动投资行为。因此,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双重代理问题视角,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会引发企业内部人机会主义劳动投资行为,导致劳动投资过度或不足,降低劳动投资效率。首先,信息不对称会扭曲企业劳动投资行为。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包括与雇佣、培训和解雇员工相关的固定项目,并且劳动力报酬支付时间与现金流产生时间也可能不匹配,企业存在劳动融资需求[20]。而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会使公司面临融资约束,劳动融资需求可能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劳动投资不足。另一方面,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削弱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效力,引发内部人道德风险,激励其次优劳动投资行为,降低劳动投资效率。其次,第一类代理问题会使企业劳动投资处于非效率状态。自利的管理者存在构建企业帝国的动机,可能会盲目扩张或保留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而过度雇佣或者解聘不足,導致劳动过度投资。厌恶风险和乐于享受平静生活的管理者则既可能因逃避法律监管责任而减少裁员或保留效率低下的员工,导致劳动过度投资[21],也可能因短期业绩压力而放弃可能盈利的长期投资机会,进而推迟或取消招聘,导致劳动投资不足[11]。最后,第二类代理问题也会影响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大股东可能要求上市公司以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购买其所控制的资产或者投资于能使其享受协同效应的项目[22],从而不合理地扩大公司规模,造成劳动过度投资;也可能以担保抵押、贷款及股利分配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导致公司没有足够资金应对劳动融资需求,引发劳动投资不足。
内部控制与委托代理问题相伴而生,信息不对称是其要解决的核心及关键问题[23]。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并缓解两类代理问题,而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则意味着其有效性相对较弱,控制目标难以高效达成,会导致公司信息透明度下降并诱发管理者和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而言:
一方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加剧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效率劳动投资。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高水平内部控制为财务报告生成过程的合理合法性及真实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基础与制度保障[24]。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则会加剧公司内部人出于自利和掏空动机而有意操纵财务报告的行为以及其他员工由于疏忽或知识局限而无意错报财务报告的行为,并且这些不当行为更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会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损害公司会计信息质量[5]。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意味着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不仅使得公司面临逆向选择进而融资约束大大增加,可能无法满足劳动融资需求,造成劳动投资不足,而且也使得公司各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有效监督管理者和大股东的机会主义劳动投资行为,造成劳动投资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也会加剧由两类代理问题导致的非效率劳动投资。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与监督。高水平内部控制通过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安排,形成各平等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及各科层权力主体自上而下的监督,能及时预防、发现并纠正管理者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公司各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性[23]。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则会显著降低公司治理水平,导致管理者和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恶化两类代理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无法对管理者和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衡,不仅会导致管理者更多出于自利动机的违规及超额在职消费行为[16],还会导致大股东更多出于掏空动机的异常关联交易行为[17]。具体到企业劳动投资决策,无论是出于对权力、威望与职业成就的渴望,还是作为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的一项防御策略,公司内部人都倾向于雇佣超过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员工[25,26]。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企业在劳动投资决策及执行过程中受到的监督与制衡会比较宽松,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者和大股东更倾向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造成低效劳动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且执行难度更小,进而降低劳动投资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因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2年起开始分批分类实施,同时也为了避免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对企业劳动投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按照相关文献研究惯例,在剔除了金融保险类公司、ST和*ST公司、员工人数少于30人的公司、数据异常及缺失的公司之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3700个。而且对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以降低极端值的影响。稳健性检验中使用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自迪博(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劳动投资效率(LIE)。参考Jung等[4]、孔东民等[1]的研究,本文以员工人数增长率衡量企业劳动投资,对模型(1)进行回归以估算企业最优劳动投资水平,取其残差即未预期劳动投资的绝对值衡量企业劳动投资效率(LIE)。LIE的值越大,表明企业实际劳动投资水平与最优水平偏离越大,劳动投资效率越低。同时,将小于零的残差取绝对值定义为劳动投资不足(UnderLI),将大于零的残差定义为劳动过度投资(OverLI)。Under-LI及OverLI的值越大,劳动投资效率就越低。
Net_Hirei,t=a0+a1Growthi,t+agGrowthi,t—1+a3ROAi,t+a4AROAi,t+a5AROAi,t—1+a6Retumi,t+a7SizeRi,t—1+a8Quicki,t—1+a9AQuicki,t+a10AQuicki,t—1+a11Levi,t—1+a12Lossbin1i,t—1+a13Lossbin2i,t—1+a14Lossbin3i,t—1+a15Lossbin4i,t—1+a16Lossbin5i,t—1+YEAR+IND+Si,t(1)
其中:Net_Hire表示企业劳动投资,等于公司员工人数增长率;Growth为营业收入增长率;ROA为总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年初总资产;DROA为ROA的变动额;Return为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年个股回报率;SizeR为公司年个股总市值的自然对数;Quick为速动比率;AQmck为Quick的变动额;Lev为资产负债率;Lossbin为虚拟变量,以0.005的长度将ROA处于[-0.025,0]的取值平分为五个区间,若ROA的取值处于[-0.005,0],则Lossbm1=1,否则为0若处于[-0.010,-0.005],则Lossbm2=1,否则为0,依此类推;YEAR和IND分别为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
2.解释变量:内部控制重大缺陷(ICMW)。借鉴林钟高和丁茂桓[27]、倪静洁和吴秋生[19]的做法,本文選取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研究对象,当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ICMW取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参考Jung等[4]、褚剑和方军雄[12]的研究,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市值账面比(MB,年个股总市值/总资产)、公司规模(Size,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速动比率(Quick,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Lev,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现金流量波动性(Std_CFO,近5年经营现金流的标准差^010)、营业收入波动性(Std_Sales,近5年营业收入的标准差A010)、固定资产比重(Tangi-ble,固定资产净值/资产总额)、亏损与否(Loss,亏损取1,否则取0)、机构持股比例(Insti,机构持股数/总股数)、劳动投资波动性(Std_Net_Hire,近5年员工人数增长率的标准差)、劳动密集度(La-bor_intensity,员工人数/总资产X105)、资本投资效率(Abs_Invest,根据2006年Richardson计算的资本投资效率)。此外,还控制年度(YEAR)及行业(IND)虚拟变量。
(三)模型设定
为了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2)
LIEt>t=P0+P1ICMWi,t+pControlst>t+YEAR+IND+叫,(2)
其中:LIE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劳动投资效率;ICMW为解释变量,表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Controls为控制变量。根据本文研究假设,预期IC-MW的系数pi显著为正。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及单变量分析
表1报告了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LIE的平均值为0.250,与孔东民等[1]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标准差为0.426,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2和8.883,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劳动投资效率差别较大。ICMW的平均值为0.019,表明样本中有大约1.9%的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蓝皮书的统计结果(2013?2019年的平均值为2.07%)相差不大,说明样本代表性较好。
表2报告了按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进行分组的劳动投资效率平均值和中位数差异检验。总体来看,与不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相比,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的LIE、OverLI以及UnderLI的值均更大,并且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说明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劳动投资效率更低。另外,相关系数矩阵(限于篇幅,未列示)显示,ICMW与LIE、OverLI以及UnderL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0.045与0.053,并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也说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劳动投资效率更低。这些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二)基本回归分析
表3报告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影响的回归结果。第(1)列中ICMW的系数为0.078,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将劳动投资效率区分为劳动过度投资与劳动投资不足进行分组回归发现:第(2)列中ICMW与OverLI的系数虽为正但不显著;而第(3)列中ICMW与Under-LI的系数为0.06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加剧劳动投资不足。综上,本文研究假设得到支持。
(三)稳健性检验
1.考虑内生性问题。
(1)固定效应模型。针对遗漏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通过控制公司个体固定效应再次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第(1)列所示,ICMW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支持本文研究假设。
(2)Heckman两阶段法。针对样本自选择偏差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Heckman两阶段法进行修正。参考叶康涛等[28]、李万福等[29]的研究,第一阶段选取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若干变量进行Probit回归①,然后将逆米尔斯比率(IMR)代人模型(2)中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第(2)列所示,IMR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样本确实存在自选择偏差。但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之后,ICMW的系数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也支持本文研究假设。
(3)倾向得分匹配法。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ICMW=1的样本为处理组、ICMW=0的样本为对照组,用前述Heckman两阶段法中第一阶段选择的变量及模型(2)中的控制变量作为协变量进行匹配。平衡性检验表明,匹配之后绝大部分协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小于10%,并且所有协变量在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过匹配后,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特征差异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消除,匹配效果较好。本文分别进行了1:1匹配、邻近匹配、卡尺匹配、半径匹配、核匹配、局部线性回归匹配、样条匹配以及马氏匹配,表5报告了以上各项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从表5中可以看出,各项匹配的ATT估计值均显著为正,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降低了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2.变更解释变量衡量方法。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意味着其整体有效性较差,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低。本文使用迪博公司构建的目标导向内部控制指数(lnlCI)代替ICMW重新进行前述回归,结果如表4第⑶列所示,lnICI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从正面再次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
3.变更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借鉴褚剑和方军雄[12]的做法,本文从员工薪酬角度使用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总资产”衡量企业劳动投资,重新计算劳动投资效率(LIE_Cash),然后将其代人模型(2)再次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结果如表4第(4)列所示,ICMW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与前文结论保持一致。
4.变更样本容量及期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2012年开始实施时,仅要求部分符合条件的主板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则自2014年起开始披露。因此,在2012?2013年有部分主板、全部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都属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为避免这部分样本的影响,本文仅保留2014?2019年主板上市公司的样本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第(5)列所示,ICMW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依然支持前文结论。
六、作用机制检验
前述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那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呢?根据理论分析,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加剧信息不对称以及两类代理问题,进而扭曲企业劳动投资行为,降低劳动投资效率。对此,本文使用Baron和Kenny[30]提出的逐步回归法,在模型⑵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模型(3)和(4)验证信息不对称及两类代理问题的中介效应。
Mediator;,t=Y0+Y1ICMW;,t+YControlsi,t+YEAR+IND+a1>t(3)
LIEi,t=80+81lCMWi,t+82Mediatori,t+8Control-si,t+YEAR+IND+Ti,t(4)
其中,Mediator为中介变量,包括:第一,信息不对称(AbsACC),使用基于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第二,第一类代理成本(AC1),使用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衡量;第三,第二类代理成本(AC2),使用其他应收款净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衡量。其余变量界定同模型(2),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第(1)、(2)列是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第⑴列中ICMW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显著加剧信息不对称。第(2)列中ICMW和AbsACC的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信息不对称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并且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仍然会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的部分中介效应。同时,Sobel检验Z统计量为4.464,在1%的水平上显著,也支持上述結论。表6第(3)、(4)列是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第(3)列中ICMW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没有显著增加第一类代理成本。第(4)列中虽然ICMW的系数显著,但AC1的系数不显著。同时,Sobel检验Z统计量为0.887,P值为0.375,说明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成立②。表6第(5)、(6)列是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第(5)列中ICMW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加剧了第二类代理冲突,提高了第二类代理成本。第(6)列中ICMW和AC2的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第二类代理冲突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并且在考虑其影响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仍然会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证实了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部分中介效应。同时,Sobel检验Z统计量为3.967,在1%的水平上显著,也支持上述结论。综上所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通过加剧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以及第二类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七、进一步分析
其他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是否能够确实发挥治理效应,降低信息不对称并缓解第二类代理冲突,进而弥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呢?本文进一步从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类型、分析师关注度以及外部审计质量等方面予以分析和检验。
(一)股权制衡度的影响
当其他股东能够对控股股东形成强有力的制衡时,其有更强的动力和能力去监督和约束控股股东在劳动投资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避免劳动投资决策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提高劳动投资效率。本文以第2?5大股东与第1大股东持股的比值衡量公司股权制衡度,并按年度行业中位数将样本公司划分为股权制衡度较强和股权制衡度较弱两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第(1)、(2)列所示。当股权制衡度较强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没有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当股权制衡度较弱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说明其他股东的制衡可以有效约束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劳动投资行为。
(二)机构投资者类型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可利用其专业优势对大股东行为进行监督以维护其在公司的利益。但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与程度有所区别。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介人公司治理,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并缓解代理冲突;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更关注公司短期绩效和股价波动,甚至可能会与公司内部人合谋以获得收益,监督作用有限。参考杨棉之等[31]的研究,本文按机构投资者持股类型将样本公司区分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两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第(3)、(4)列所示。在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未对劳动投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在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降低了劳动投资效率,表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可有效制约大股东机会主义劳动投资行为,降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
(三)分析师关注度的影响
分析师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他们通过收集、挖掘与发布公司各类特质信息,在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缓解代理冲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年度内对公司进行过跟踪的分析师(团队)数量衡量分析师关注度,然后按年度行业中位数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和关注度较低两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第(5)、(6)列所示。当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没有产生影响,而当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降低了劳动投资效率,表明较高的分析师关注度可发挥信息中介治理效应,改善由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造成的劳动投资效率低下问题。
(四)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高质量审计监督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抑制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对劳动投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现有研究发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相对更强,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外部监督治理服务[32]。本文按照是否经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外部审计质量较高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两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第(7)、(8)列所示。经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由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降低了劳动投资效率,说明高质量审计监督也可以弥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
八、结论与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减、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新特点,劳动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对于微观企业以及宏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愈显重要。本文考察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其作用机理在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与第二类代理问题,而非第一类代理问题;在考虑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协同治理效应后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劳动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在股权制衡度较弱、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由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显著。
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强化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相关要求,确实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次,从劳动投资效率角度证实了内部控制与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及审计师等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存在协同治理效应,因此,企业可以结合其他治理机制实际运行情况,构建与自身治理特征相契合的内部控制体系,争取最大程度地发挥各项内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协同治理作用。最后,监管部门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分类监管,进一步理顺各项治理机制及制度安排的关系,尽量减少各項机制之间的内耗,在强化公司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引导企业对劳动要素进行合理有效配置,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注释】
①选取的变量具体包括: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亏损与否、上市年限、股权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四大”审计以及年度、行业等。
②本文也使用总资产周转率、超额在职消费等指标衡量第一类代理成本,结论保持不变。
【主要参考文献】
[1]孔东民,项君怡,代昀昊.劳动投资效率、企业性质与资产收益率[J].金融研究,2017(3):145~158.
[2]JongL.W.,YuK..PersonnelIsPolicy:LaborInvestmentEfficiencyandFirmValue[j].KoreanAccountingReview,2017(2):125?168.
[3]李小荣,万钟,陆瑶.劳动力市场与公司金融关系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9(3):120?133.
[4]JungB.,LeeW.J.,WeberD.P..FinancialReportingQualityandLaborInvestmentEfficiency[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14(4):1047?1076.
[5]齐保垒,田高良,李留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J].管理科学,2010(4):38~47.
[6]HaJ.,FengM..ConditionalConservatismandLaborInvest-mentEfficiency[J].JournalofContemporaryAccounting&Econo-imcs,2018(2)143~163.
[7]ZhangZ.,NtimC.G.,ZhangQ.,etal..DoesAccountingComparabilityAffectCorporateEmploymentDecision—Making[J].TheBritishAccountingReview,2020(6):1?23.
[8]KhedmatiM.,SualihuM.A.,YawsonA..CEO—Director-TiesandLaborInvestmentEfficiency[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20(65):101492.
[9]LeeK.Y.,MoK..DoAnalystsImproveLaborInvestmentEfficiency?[J].JournalofContemporaryAccountingandEconomics,2020(3):100213.
[10]SualihuM.A.,YawsonA.,YusoffI..DoAnalysts'ForecastPropertiesDeterSuboptimalLaborInvestmentDecisions?EvidencefromRegulationFairDisclosure[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21(69):101995.
[11]GhalyM.,DangV.A.,StathopoulosK..InstitutionalIn-vestors'HorizonsandCorporateEmploymentDecision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20(64)101634.
[12]楮剑,方军雄.卖空约束放松能够改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吗?[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2):84~96.
[13]宫义飞,谢元芳.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8(5):75?82.
[14]DoyleJ.,GeW.,McVayS..Determinantsof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7(1—2):193?223.
[15]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一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6):71~82.
[16]池国华,朱俊卿,郭芮佳等.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后企业高管腐败程度降低了吗?——基于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3):79~87.
[17]張洪辉,章琳一,张蕊.内部控制与关联交易:基于效率促进观和掏空观分析[J].审计研究,2016(5):89?97.
[18]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1~99.
[19]倪静洁,吴秋生.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投入——来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9):70~84.
[20]BenmelechE.,BergmanN.,SeruA..FinancingLabor[J].ReviewofFinance,2021(5):1365?1393.
[21]BertrandM.,MullainathanS..EnjoyingtheQuietLife?CorporateGovernanceandManagerialPreferenc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3(5):1043?1075.
[22]JohnsonS.,LaPortaR.,Lopez—de—SilanesF.,etal..Tunneling[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0(2):22?27.
[23]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70?75+97.
[24]刘中华,梁红玉.内部控制缺陷的信贷约束效应[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2):13?20.
[25]WilliamsonO.E..ManagerialDiscretionandBusinessBehavior[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3(5):1032?1057.
[26]JensenM.C.,MecklingW.H..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4):305?360.
[27]林钟高,丁茂桓.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7(4):73~80.
[28]叶康涛,曹丰,王化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吗?[J].金融研究,2015(2):192~206.
[29]李万福,赵青扬,张怀,谢勇.内部控制与异质机构持股的治理效应[J].金融研究,2020(2):188~206.
[30]BaronR.M.,KennyD..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6):1173?1182.
[31]杨棉之,赵鑫,张伟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卖空机制与股价崩盘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20(7):167?180.
[32]赵艳秉,张龙平.审计质量度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J].经济管理,2017(5):146~157.
(责任编辑·校对:罗萍刘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