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革命精神融入语文教学

2022-05-30黄师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丰碑小学语文

黄师晴

内容摘要:革命精神是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有较强的现世价值,对当代青少年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丰碑》为例,探究如何将革命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巩固三部分,并就革命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种途径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生接受到良好的党性教育,提升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关键词:革命精神 小学语文 《丰碑》

2021年10月22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重点呈现革命英雄事迹等内容,语文课程教材要注重以文化人,通过《丰碑》等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传承革命精神,树立崇高理想。[1]革命年代的事迹与当代青少年有距离感,但革命精神对小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将革命精神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通过优秀篇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必要且迫切的。

一.课前预习

《丰碑》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拓展文章,呈现在阅读链接板块,但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提到了该篇文章,证明其仍具有教学价值。第四单元课文大部分与英雄人物、革命事迹相关,充斥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导语处指出该单元学习目标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以读促写。《丰碑》属于记叙文体裁,讲述了红军行军途中的感人故事。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课文,应当着重加强其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认知并能加以运用,进一步体会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据此,笔者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为:一、用工具书查找“丰碑”的具体含义,并思考丰碑指文中的谁。二、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划出描写人物的精彩句子并思考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的描写。

二.课中讲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纪念碑的外形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讲解:“丰碑,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通过预习,同学们了解了文章中“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么军需处长和丰碑有何相似之处?他身上彰显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概括文意 分析修辞

1.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第一自然段中“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吞掉”二字把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红军队伍行军之艰难生动地表现出来。第七自然段中“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严寒中冻僵的老战士比作塑像,真实地还原了场景,令人悲痛惋惜。第九自然段中“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军长当时极度愤怒的情感,也与下文军长得知真相后的状态产生了鲜明对比。

(三)深入解读 展开想象

1.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一至六自然段,即发现冻僵老战士之前的部分。

(1)教师分配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二自然段,这部分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呈现出来,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那么这两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前进之艰难?三分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后明确:“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句体现了环境之恶劣;“装备很差”“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等词句体现了红军物资装备极度缺乏;“可能吃不上饭……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体现了红军生活条件之差且要随时保持警惕。这些共同体现了行军的“艰难”,不禁让军长思索。同时同学们通过预习也可知“装备很差”的处境以及军长让马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也为下文军需处长的出现作了铺垫。

(2)带领学生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这部分的突发事件打破了之前的营造的氛围,中断了行军进程。同时第三自然段“忽然放慢了脚步”“许多人围在一起”成功设置了悬念,先给出队伍对事件的反应,再点明具体事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同学们在平时写作过程中可运用这种技巧。

(3)教师提问:第六自然段中,军长得知有人冻死了,“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但此时军长心里肯定有一些想法,同学们想象一下他心里在想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后教师明确:“愣”字体现了军长此刻的震惊,他心里有可能会想:战士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的,一定要安抚好他的家属并上报组织。是我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战士,我有责任。他还可能转念一想:难道是他没有棉衣穿?难道是军需处长没有给他发棉衣?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七至十二自然段,即发现冻僵的老战士之后的部分。

(1)教師分配任务:第七自然段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该段从哪些角度进行的描写,找出对应的句子。

小组派代表发言后教师明确:“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雕塑,身上落满了雪”“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是外貌描写;“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是神态描写;“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是动作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老战士的形象愈发饱满真实,同学们在平时写作过程中可尝试运用多种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2)带领学生学习第八到十自然段,该部分是军长看到老战士之后的反应。看到老战士因穿着单薄的衣服被冻死,军长笃定是军需处长的错误。带领学生分析对军长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并设置朗读环节,把军长的话有感情、有气势地读出来、吼出来,表达出像发怒豹子的一样的愤怒情感。

(3)教师提问:第十一自然段中真相的揭示是全文情节的高潮,军长得知冻僵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再次愣住了,眼睛湿润了,缓缓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此刻,军长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学生举手发言后教师明确:此时军长可能会想:我错怪了军需处长,是他在物资匮乏情况下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别人才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先人后己的伟大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值得所有战士学习,值得全体人民敬仰。

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军长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想法,军长的视角就是我们的视角。我们的情绪随着军长波动起伏,我们跟随着军长亲临了整个故事,代入感很强,尤其通过朗读环节使我们更加入情入境。在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方面这篇文章是很成功的。

(4)带领学生返回第七自然段,分析“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的原因,想象军需处长在生命最后关头为什么会微微向前伸手,那时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该问题无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该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总结提升

1.教师提问:最后一段中“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这个人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丰碑还指什么?

教师明确:丰碑不仅仅指军需处长这个人,还指人们精神上的丰碑,军需处长给了红军战士和后人精神上的指引,树立了精神的榜样。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为了革命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相信军长在第二自然段中的疑惑可以解开,有这样的精神鼓舞,这支队伍定能经受住考验,为了革命胜利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2.教师提问:《丰碑》又名《军需处长》,请大家思考一下《丰碑》一题目好在哪里?

教师明确:《军需处长》仅仅指这个人,而《丰碑》不仅指现实中的,更指精神上的,大部分时候精神支撑更为宝贵。这种革命精神不仅对当年的红军战士是一种鼓舞,也对后人有警醒和启示价值。我们应当不忘英雄、不忘历史,自觉接受革命精神熏陶。

3.学生自己总结在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

(五)拓展延伸

1.写作背景介绍:《丰碑》的写作灵感来源于作者李本深的亲身经历,以下内容是他本人的讲述:“我们军区文化部有一位让我十分尊敬的文化部长,是贺龙120师战斗剧社出来的老战士。有一天,我陪他散步的时候,他回忆起当年120师过云中山,天气奇寒,就在那山上,活活地冻死了两个人,还都是后勤部的人。我一听,心头一热,回到家就写出了现在这个《丰碑》,寄给了解放军报。”

2.党的百年华诞,人民日报推出建党百年主题微电影《在场》,以课文《丰碑》为原型,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该微电影。

教师讲解: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员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敢于牺牲、前赴后继,在历史的长河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如今,我们生活在崭新的时代,拥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能坐在宽敞的教室读书学习,我们怎能忘记他们。若他们仍在场,看看这繁华盛世,该多好。想到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为了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病毒抗争,奋斗在抗疫一线;想到全面脱贫工作中,又有多少基层干部为了每一户人家的生活条件夜不能寐。他们有着革命者一样的伟大精神,现实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伟大革命精神。

三.课后巩固

1.完成微电影《在场》观后感,不低于500字。该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得到精神的滋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用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手法描写身边的人,下节课上课时共同分享交流。该设计可以使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四.革命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途径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应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局限于校内,局限于课堂上,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各种相关的综合性学习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革命年代与当代小学生生活的年代距离较远,且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优秀革命精神会存在各种困难和隔阂。因此,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优秀课程资源,多方面挖掘革命传统因素,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遵循,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校内

1.发掘优秀文本

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托课文进一步挖掘与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相关的优秀文本,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在分析文本内容的同时着重介绍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并恰当联系生活实际,拉近革命题材文本、革命英雄人物与小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感悟。

2.进行写作训练

“读”之后紧接着就是“写”。可以引导学生借鉴革命题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如使人物形象突出的多种细节描写,起渲染烘托作用的环境描写,赞扬伟大革命精神的多种抒情手法等。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也走进了文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成果在课上进行分享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推动写作能力的提升。

3.开展多样活动

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在课下充分搜集素材,在活动现场讲出自己喜欢的革命故事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临场发挥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手抄报、设计黑板报,加入红色元素,精心挑选要呈现的文字素材,注意书写规范。

(二)校外

1.采访优秀人物

学生可选择当地有革命战争经历的长辈进行模拟采访。学生自由成组,采访前拟定采访提纲,准备好必需设备,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活动。采访过程中学生应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合理发问,并注意交流语气,也可就现场呈现出的一些老物件引出话题。采访后引导学生整理汇总相关素材,写下采访收获,待到课上进行分享交流。

2.结合多种媒介

跨媒介学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当大力提倡的方式。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纪录片、电影等学习革命文化传统,体悟革命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观看过后可以和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记下自己的观后感,待课上进行优秀观后感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

3.亲临真实场景

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可以和父母、朋友一起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馆,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瞻仰烈士遗物、亲临烽火岁月、学习革命精神。也可参与到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中,寄托哀思,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结束后可以用日记形式记录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想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傳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小学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将革命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先辈精神的同时拥护党的领导、珍惜现世生活、努力学习知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9-29)[2021-11-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10/t20211015_57263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乐静.统编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2):56-58.

[4]史艳慧,王明江.小学语文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吉林教育,2019(36):53.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丰碑小学语文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丰碑
丰碑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