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协同共育模式的探索
2022-05-30韩凤梅李冬梅
韩凤梅 李冬梅
当前,协同共育的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实践基地是一种协同共育模式的探索,旨在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拉近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营造完整育人环境,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一、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的内涵及特点
社区教育实践基地是指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评估与整合,并与优质教育资源所在机构和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集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多方面支持的场所。从定义来看,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有四个特点。
(一)基地是适宜资源的综合体
社区是资源的综合体,而基地是适宜资源的综合体。只有经过开发、评估和整合,与幼儿园内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社区教育资源,才是基地的教育资源。
(二)基地反映稳定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更容易直接获取社区中草地、体育器械等公共资源,较难直接或持续地使用专门的资源,有时需要借助家长力量才能接触到社区资源。建立基地是让幼儿园与社区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让两者之间的联动有实体平台支撑,为持续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三)基地是实践的场所
基地是实践的场所。基地对幼儿开放,接纳幼儿走进基地,为幼儿开展现场参观、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同时,基地的各种资源也可以通过助教、培训、展览等多种形式融入幼儿园的活动中,“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凸显其灵活性。
(四)基地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核心
幼儿园和基地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都应该使幼儿得到发展,两者互不相同、互不可替。幼儿园应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确定不同类型的基地,为幼儿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二、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的策略
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要经历选择、建设、运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维持基地从建立到良性运作。
(一)基地选择的策略
任何一所幼儿园,只要对社区资源进行开发与评估,就会发现其拥有的独特资源。选择基地可以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开发资源,第二步是评估资源,第三步是筛选基地。
1. 开发资源——做主动的资源开发者
幼儿园应该主动开发社区资源。首先,建立异质资源开发团队。资源开发团队包括教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员,每个团队基于自身对社区的认识,开发出不同的教育资源。其中家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和幼儿园的重要连接,幼儿园可以优先开发家长资源,建立好家长资源库,从而帮助幼儿园开发社区资源,并逐步吸引社区人员加入开发团队中。其次,关注事件性、情境性的资源。社区中的超市、银行等显性资源很容易被关注,一些时效性较强的事件如社区修路、社区标志性建筑修缮等则容易被忽视。如果幼儿园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创设相关的活动,这些便能成为提升幼儿作为社区居民责任感的重要资源。最后,注重资源的纵向挖掘。结合幼儿的需求,开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活动,打造立体的探索网络,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2. 评估资源——做有原则的资源评估者
在资源开发后,需要对资源进行评估。在资源评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安全性原则。(1)场地的安全。设施设备能够定期维护,环境无污染和无毒害,场地远离危险源,有着较为完善的安保体系。(2)内容的安全。社区资源不存在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教育规律的内容。
教育性原则。社区资源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多样性原则。社区资源不仅有场地、人员等方面显性的资源,也包含基地文化等隐性的资源。可以对资源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分类,全方位地丰富幼儿园的资源,但要避免同质资源过多重复,要求精而不求多。
独特性原则。社區拥有的资源是幼儿园自身所不具备的,但又是幼儿发展所需的,与园内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3. 筛选基地——做有标准的基地筛选者
社区单位筛选为基地需要一定的标准。首先,以幼儿可以徒步到达为宜,既达到锻炼的需要,又能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精力在基地进行学习活动。其次,能为幼儿园提供反映当地特色的资源,体现本土化的特点。例如社区中的中草药文化、龙舟文化、军旅文化等,这类基地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对社区、对家乡、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再次,和幼儿园要有一定的组织亲近性。例如,幼儿园和小学都有着推进科学幼小衔接的教育要求,幼儿园和博物馆都有着文化推广的教育责任,所以幼儿园可以优先考虑与这些单位共建基地。最后,有合作意愿。社区单位有意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且具备一定的保障基础,能保证活动的时间,有相应的专业人员给予支持,有一定的设施设备适合幼儿操作。
(二)基地建设的策略
在开发、评估和筛选社区资源之后,幼儿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调动各个主体的能动性。
1. 加强引领作用
在建设整体育人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发挥自身主动引领的作用,在社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到社区探索自然、认识职业等,同时可以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直播课等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向社区人员提供科学育儿资讯,宣传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调动社区参与协同共育的积极性。
2. 争取多方支持
幼儿园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行政部门或社区部门寻求支持。幼儿园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协同共育的方案,分析共育的价值和建立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的必要性,以及初步拟定想要合作的社区单位,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并以发函的形式要求社区单位支持幼儿园开展基地建设,为后续基地建设的推进奠定基础。
3. 形成协同共识
首先,幼儿园需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当前发展的优势与短板,理清需要社区单位给予何种支持以及支持的程度。其次,幼兒园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圆桌会议等方式与社区单位进行深入的交流,向社区表达合作意愿以及发展需求,了解社区单位对幼儿教育的期盼,明确基地能够给社区单位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获得社区单位的支持和认可,形成协同育人共识,共绘协同育人的蓝图。
4. 签订共建协议
在达成共识之后,由幼儿园、家庭、社区单位分别派出代表,组成家园社区共育领导小组,制定并签订基地共建协议,授予基地牌匾,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明确幼儿园和基地的责任和义务,并成立工作小组,具体推进基地建设和打造基地项目事宜。
(三)基地运行的策略
基地成功建立之后,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实现基地的良好运行,可以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1. 保持共育团队的密切交流
幼儿园和基地的共育团队,尤其是核心团队要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共育的意识始终存在于团队中。交流的主题可以有近期的活动计划和进度、项目方案的完善与调整、各个共育主体的新需求等,加深对彼此需求的了解,及时掌握项目开展的情况。
2. 定期持续地开展共育活动
每个基地可以形成一些定期开展的、相对固定的、独具特色的项目,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例如每年9月与红色基地共建“小小兵”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开展具有时效性的活动。例如为了深刻了解台风对生活的影响,幼儿园设计了“台风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到社区后勤部门(基地)调查访谈。
3. 开展共育成果展示与交流
基地的运行要做到“有活动,有反馈”。幼儿园在每学期末或年末主动举办教育成果交流会,将一学期或一年内与社区基地共育的成果以视频、照片、成果展览等形式呈现出来,邀请主管部门、基地人员与家长观摩幼儿的项目学习,共同回顾共建历程,从而坚定社区和家长共育的信心。
4. 重视对基地的反哺
基地的运行不是社区单位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幼儿园也有责任反哺基地。幼儿园立足自身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优势,向社区单位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和家长学校课程,也可以根据基地的特点,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和支持。幼儿园还可以开展感恩主题活动,以多种形式引领幼儿回顾在基地开展过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基地的帮助和关爱,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如以绘画的形式回顾一年的基地活动,幼儿园把绘画作品做成新年台历,带领幼儿将台历赠送给基地,不仅让幼儿学会感恩,而且让幼儿园与基地之间产生了有温度的联结,进而维持了和谐的协同育人关系。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基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基地的‘社区研学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ZJK026)、广东省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幼儿园社区共育课程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项目编号:2021YQJK626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