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2022-05-30李根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乘法家校双减

摘 要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颁布。这一政策实施伊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便相行渐近,家校协同育人更是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导向。基于此,笔者尝试立足“双减”背景,紧扣家校实际,结合育人需求,通过做好这道“加减乘除”四则育人运算,为家校协同育人积蓄力量,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关  键  词 “双减” 家校协同育人 育人运算 减负提效

引用格式 李根.“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2(20):26-28.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付诸实施,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面貌也都随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得到了夯实和巩固,家庭的教育同盟军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和彰显,社会教育多元化参与也得到了重视和凸显,家校社协同共育成为了“双减”背景下的主旋律和新路径。特别是因“双减”政策的实施而带来的家校紧密联系和协同合作,更是成为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此,立足“双减”背景,紧扣家校实际,结合育人需求,笔者尝试以数学学科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媒介,在理念上做好“加法”,在情感上依靠“减法”,在机制上紧扣“乘法”,在行动上用好“除法”,探索符合“双减”理念的家校协同育人运算模式,真正答好这份减负提效的教育考卷。

一、理念上做好“加法”:增加思想认同,夯实家校协同育人基础

“双减”政策是由国家层面提出、从长远视角考虑的一项服务学生成长、助力教育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教育方针。要想做到对“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不走样,在理念上做好“加法”、在思想上增加认同尤为重要[1]。尤其是身处“双减”核心区的学校要清晰地认识到“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背后的价值,坚决支持、拥护和践行“双减”政策,家庭要充分地理解国家在保障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坚决支持和拥护学校在践行“双减”政策中的各种举措。做好二者在理念上的“加法”,家校之间求同存异,才是保障“双减”政策“减”得彻底的强大力量,自然也为家校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双减”政策实施伊始,笔者所在学校就针对“双减”开启了家校之间理念上碰撞和思想上认同的“加法”之旅。首先,依托微信公众号,做好政策宣传。从教师和家长的立场来看,学校的响应和表态是政策有效落地的开始。当“双减”来临时,学校第一时间借助微信公众号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传递一种强烈的教育信号,促使家校之间尽快达成育人共识。其次,紧扣专家引领,做好政策解读。“双减”政策是一个新鲜的教育产物,打破陌生,走向熟悉的最佳路径是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对“双减”政策的研究较为权威,所以,在“双减”政策即将付诸校本实施之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为全校教师和家长开设专题讲座,系统剖析这一政策背后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导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更有助于家校之间统一思想,为共同的育人目标付出力量。最后,结合家长会,理清实施思路,为后续的行动指明方向。家长会是家校密切联系和有效合作的重要载体,“双减”政策意欲付诸校本实施,借助家长会这个平台向家长传递讯息再合适不过。学校如何实施、家庭如何配合、学生如何适应等,伴随着“双减”政策在校本实施过程中面纱的一层层揭开,家长的理解度、认同感以及后续的支持率都会逐渐增加。理念上做好“加法”,让家校之间在求同中存异、在兼容中并蓄,绽放出蓬勃的家校合作生机,推动协同育人长效发展。

二、情感上依靠“减法”:减少沟通距离,筑牢家校协同育人纽带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自上而下的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工作,在情感上要依靠“减法”,减少家校之间的沟通距离,最大程度上减轻家长对“双减”政策在校本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情绪,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以情感为媒介寻求家长对学校的最大支持。这样的支持正是家校关系的融合剂,也是稳固家校协同育人的纽带。

从2021年7月国家颁布“双减”政策伊始,学校就迅速应变,各种针对“双减”的校本化教育教学行动在热火朝天的探索和实践中应运而生。这些丰富多彩的“双减”行动确实在减负提效上发挥了好的效果。然而,这一快节奏的校本化“双减”行动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部分家庭的抵触心理、消极情绪为其积极推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担心“双减”后作业少了,孩子的学习质量会受到影响;他们担心“双减”后不能参加课外补习了,孩子的成绩得不到提升;他们更担心“双减”会与当下的评价体系相抵触,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针对这些顾虑和疑惑,笔者所在学校迅速启动了“阳光家訪”行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在“双减”中的所作所为以及背后所传递的育人导向,另一方面和家长交换“双减”背景下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家长全面剖析“双减”给孩子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在平时的家校联系中,教师及时就孩子的点滴学习和表现情况与家长进行反馈和互动,既让家长清楚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性痕迹,也让家长在比较中感受到“双减”为孩子积极成长所带来的正能量。无论是学校层面的“阳光家访”,还是个人层面的常态化沟通,其所指向的无不是拉近家校距离,融洽彼此关系,在情感上家校共融,在行动上家校一致。家校情感的维系是坚不可摧的育人纽带,尤其是在“双减”这一特殊背景下,以“减法”运算为重要媒介,以减少沟通距离为突破口,共同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三、机制上紧扣“乘法”:完善合作机制,搭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

家校合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发挥协同育人效果的重要形式,“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更离不开家校合作。在机制上紧扣“乘法”,能让家校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让协同育人教育效果成倍发挥,对搭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德性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机制上如何紧扣“乘法”,做好育人运算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乘法”的内涵。“乘法”不同于“加法”,两相相遇,结果会成倍叠加。同理,若将“乘法”效应运用于教育,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势必会成倍叠加[2]。如此一来,将合作机制引入家校协同育人,其教育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其次,对已有的家校合作机制要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所谓家校合作机制,实际上就是为达到家校合作目的而搭建的临时性或长期性的载体或平台。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等[3],都有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共同目的。在机制上紧扣“乘法”,就是要激发这些家校合作机制的生命力。如,家访作为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的家校合作机制,其背后的育人价值和力量是惊人的。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通讯,QQ、微信聊天等沟通形式逐渐取代了家访,这样无形中也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竖起了一道墙,家校距离远了,情感也就淡了,协同育人的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此时,就可以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家访相整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采取上门家访和线上家访相结合的形式,让家访重新绽放活力。再如,家长委员会现在已经沦为了为班级日常采购和完成各种任务的辅助机构,家校共育效果几乎体现不出来。家长沙龙因为组织繁琐,再加上老师和家长都比较繁忙,多年也不曾开展过一次,更别提能够辅助学校实施协同共育了。此时,可以对家长委员会和家长沙龙进行整合,布置和指导家长委员会中有时间的家长来协调和筹备家长沙龙活动,沙龙中大家可以围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思维碰撞,为进一步协同育人指明方向。其他家校合作机制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加以完善,让育人优势尽情彰显。最后,将完善后的家校合作机制付诸教育实践,让这些机制在“乘法”的助力下为家校协同育人贡献力量。

四、行动上用好“除法”:优化育人行动,彰显家校协同育人成效

众所周知,“除法”的运算规则靠分子和分母的协同作用。分子大而分母小,其结果必然会大;分子小而分母大,其结果必然会小。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学生正是那恒定不变的分子,而育人行动就是决定结果大小的分母。在此时的“除法”育人运算中,如何能保证教育效果是最大的,天平一端的分母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紧扣当下“双减”教育背景,所有地区、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在这一普及性政策的实施中展现着各自的教育形态。但是,“双减”毕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细化的行动到底是什么?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思考和实施均存在差异,不同家庭和不同学生的理解、内化和吸收也各有不同,这也使得“双减”在不同地区、学校、家庭和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效果开始有了不同。无疑,是各个地区、学校、家庭和学生在“双减”中的不同行动对最终的教育效果产生了影响。

那么,如何优化育人行动,让家校协同育人彰显成效?笔者所在学校在“除法”育人运算上作出了尝试。首先,结合学校“生·动课堂”理念,对课堂教学开展减冗增效研究,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课前预习作业单、课中共学作业单、课下延伸作业单等形式,削减无效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行动虽然是学校的教学行为,但是同样离不开家长对孩子各科作业单完成情况的关注以及在运用作业单中给予的支持,依然能收获好的家校协同育人效果。其次,启动全学科作业创新设计。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不是一句口号,首当其冲就是要对作业展开研究。其中,选编、改编和创编作业正是作业創新设计的重要形式,用精选出来的作业给学生精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一教学行为的背后连接的正是家庭,是家长对孩子学习行为的关心和督促,是家校携手的强大力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助力。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既是充分彰显学校育人形态的重要媒介,也是减轻家庭后顾之忧的有力举措。充分挖掘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价值,广泛吸纳家庭资源走进课后延时服务,是做好做实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保障。笔者所在学校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整合学校已有的“魅力爸妈进校园”活动[4],将课后延时服务办得有声有色,让家校在这一育人行动中实现了携手互助和协同共育,让育人成效得以大力彰显。诸如此类的育人行动,以增效提质为引领,以优化的育人行动为指南,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让“除法”育人形式中的分母变得有声有色,更让“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绽放别样的色彩。

“双减”政策看似在做“减法”,实则在用“加法”,更要靠“乘法”,也离不开“除法”。不同的育人运算背后有着不同的教育妙用,“加法”能在理念上增加思想认同,夯实家校协同育人基础;“减法”能在情感上减少沟通距离,筑牢家校协同育人纽带;“乘法”能在机制上完善家校合作,搭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除法”能在行动上优化育人行动,彰显家校协同育人成效。我们有必要做好“双减”这道“加减乘除”四则育人运算,让家校协同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王维.基于家校社协同的“双减”推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104.

[2] 王教凯.做好“加减乘除”的育人运算[N].中国教育报,2022-03-09(005).

[3] 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 4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8-237.

[4] 李根.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与价值探索——以“魅力爸妈进校园”活动为例[J].辽宁教育,2019(24):70-73.

猜你喜欢

乘法家校双减
算乘法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