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探究
2022-05-30李亚
李亚
内容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相较于之前“一纲多本”的教材,统编版在选编上依据新课标有了很大的优化,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承担着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为研究基点,旨在探究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特点和编排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抛砖引玉,以期对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和文言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统编版 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 选编
文言文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研究教材文言文的选编对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遵循新课程理念,按照“核心素养+单元任务群”的双线模式来编排,在文言文的选编上独具特色。本文参照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教材特色和使用建议,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上、下)两册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三册为研究对象,分析文言文选文构成和编排体例,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一.文言文选文特点
1.选文经典,文质兼美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重视经典性,语文课标强调:“教材中的选文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1]文言文是传承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中所选篇目注向学生展示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教材选文的49.3%。无论是必修还是选择性必修所选古诗文都是“精品”,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浪漫瑰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行为开阖起伏的《过秦论》等名家名篇,不仅文化内涵丰富,也極富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体现了语文教材的内在价值和重要使命。叶圣陶先生曾经也指出语文教材的选文务必文质兼美,尤其对于文言文的选文更应如此。教材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经典之作,选取的诸子散文可以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丰厚底蕴,唐诗宋词短小精悍,意境优美,思想内涵丰富,可以带领学生领略时代文化的繁荣,增强文化自信。
2.选文分布的多元化
首先,从作者角度来看,与人教版的教材相比,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不仅保留了常见的名家作品,也补充了像汤显祖、张若虚、李煜等其他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丰富学生认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朝代来看,选文收入了从先秦到清代的作品,以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历程,显示了教材选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文的丰富也让学生了解各个时代的文风潮流和文学造诣,把握不同时代的鲜明特色;从选文体裁和题材来看,也注重多样化和全面性,从民歌、绝句、词曲到古代散文、文言小说,均有收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为学生带来全新全面的认知体验;从选文的数量分布来看,必修上册古诗文数量最多,其次是选择性必修下册,接着是必修下册,最后是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相比于人教材每册的均匀分布,统编版这样的安排更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3.核心素养的融汇贯通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归,继承我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2],“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进行‘灵魂的壮游,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思维品质提升、文化传承能力和思维品质。”[3]在语言方面,教材所选文言文无论是文学成就还是语言成就都是时代高峰,选文所体现的知识体系和活动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语言运用体系;在审美方面,经典文言文作品雅致凝练,富有音乐美、节奏美,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味。且文言文选文多配有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认知;在思维方面,文言文选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诸子散文所体现的哲学思辨思想,带领学生见证古人的智慧,也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国家社会;在文化方面,教材的文言文选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的反映,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够增强学生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文言文编排特点
1.分编和混编相结合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模式进行编排,在文言文单元呈现了分编和混编的特点。从古诗文单元宏观上来看,教材将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混编,文白混编的单元有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分编的有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八单元,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谓是守正创新,既继承了传统文言文单元的编排模式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打破了古今壁垒,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新教材的编排模式,感受古今变化,在时空观照中体验语文学习的魅力,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组合方式,更符合教学的需要。
从古诗文单元内部编排来看,教材打破了以往的一课一文的模式,进行了一课多文的体式的创新,比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选取了《赤壁赋》和《登泰山记》。单元内部文言文的选取按照人文要素和学习任务群有其内在统一性,且选文文体多样,这样的编排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符合新课改下的“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符合语文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对选文的教学价值有了更深层级的挖掘,对学生的内在素养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方向性的指引。
2.助读系统注重深度学习
助读系统“是对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诊释和对相关资料的引述。”[4]相较之人教版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保留原人教版助读系统构成要素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和补白资料这三个部分。单元导语主要采取的是三段式模式,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详实。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为例,第一段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价值,第二段揭示了选文的概况和编排意图,第三段揭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从内容上来看,单元导语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鉴赏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等教学重点指向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单元研习任务共有四个,第一个任务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运用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以育人为导向,引导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身心发展。第二个任务阅读其他史传名篇,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在检测学习成果的同时延伸拓展,训练学生整体认知和关键能力。第三个任务围绕“历史的评说”话题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更深一层,是将所学内容的内化以及迁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第四个任务是课内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可以检测教学成果。四个任务具有针对性和梯度,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补白资料的设置与单元导语首尾呼应,是进一步拓展延伸部分,引用了曹丕的《典论·论文》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思考人生,也在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语文素养。
3.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衔接性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有其内在的衔接性,为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和学生学习提供了线索和途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两版教材都采取了双线的组织结构,部编版语文教材双线模式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双线模式是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版的两条线索具有内在一致性。学习任务群是在语文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实质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最终的指向性是一致的。高中文言文选文比初中的文章篇幅要长、内涵要深,知识容量要更大,以类似的双线组织模式编排选文,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建设,缓解学习压力和增加熟悉感,更好的适应文言文的学习。
高中与初中文言文篇目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课外古诗词的设置,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和眼界,拓展学生思维和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弹性和空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册中间和尾部都设置了“课外古诗词阅读”作为拓展篇目,有一些也被列入了中考的考查范围,每首诗歌下面有相应的解读段落和注释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完成自主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样继承了这一传统,在教材的尾部设置了“古诗词诵读”板块,并辅之以解读文字和注释。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擇性的进行学习。
三.教学建议
1.精细备课,精读理解课文
“新教材的使用,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5]尤其是文言文,更需要教师做到精读和理解课文。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语文教材。语文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是我们教学的纲领,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要依据语文课标。授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文言文选文特点和编排体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利用好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助读系统。单元导语采取三段式模式,解释了人文主题,描述了选文概况和编排理由以及明确了单元核心任务、学习目标、学习路径。[6]学习提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架,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核心学习任务及学习路径。统编版单元学习任务取代了以往的练习系统,以活动来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来贯穿核心素养。接着,回归课文,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以文言文作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自身应对课文进行精读,深入剖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立意和定位。最后,选择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教学点非常丰富,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掌握文章行文结构,细读文本;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体会语言;解析文章立意主旨,抓住主题;学习文章写作手法,提升能力等。
2.梯度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进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共五册教材的文言文选编符合语文课标以及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顺应学生需要,梯度教学。首先根据温儒敏教授的建议,教材的使用应该“守正创新”,也即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并存,对于文言文教学更应如此。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单篇成课,知识点和技能点面面俱到,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功底深厚。但单篇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设置的学习任务群正是面对这一劣势应运而生。“群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避免了单篇教学零碎琐细的弊端,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建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统编版教材中单篇和群文教学应是并存的,一些经典的深奥的文言篇目,可以采取单篇阅读的方式,训练学生必备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群文理念的设计,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联系的学习方式。其次,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要高度重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之间的贯通胜与差异性,以专题研习为抓手,用好高中语文统编教材”。[7]必修教材安排在高一学习,单元学习任务是学生共同的、基本的语文学习要求。选择性必修的文本要更长、更难,单元研习任务体现在“研习”两字上,既有必修的基础性,又有了一定的拓展提升。选择性必修的单元研习任务较之必修教材更具专题性,必修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了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以选择性必修专题研习为抓手,整合教材,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最后,利用好“古诗词诵读”板块。古诗词诵读的选编继承了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于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素材,拓展视野提升素养,且满足学生高考需求。教学时应加强课内外文言文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内习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迁移到课外,提升学生能力进阶。
3.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课标中明确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8]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真实的语文活动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在情境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方面要利用好文言文单元导语,单元导语采取三段式模式,比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一段阐释了人文主题,我们可以看作是个人体验情境。第二段是介绍文本选文概况,包括文本立意、文本风格等,可以看作是学科认知情境。第三段是学习路径和学习要求,可以看作是社会生活情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单元导语,抓住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生生间构成的学习现场。文言文距离我们年代较远,文意难懂,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不高。所以,营造课堂教学情境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更多的教学情境还是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来设置。以必修上册《赤壁赋》为例,设置问题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主动性和探究意识。问题设置以精简和有效为主,课文是写景散文单元,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文章是如何将景和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这样的问题设置统领全文,富有挑战性,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整合起来。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需要完成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情感、解析语言特点、形成书面和口头表达等活动。生生间合作分工,教师及时点拨和反馈,引导学生对选文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由浅入深的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提供思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0.
[2]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亮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9.
[3]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57.
[4]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5]温儒敏.守正创新用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J].人民教育,2020(17):51.
[6]张齐.论教材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备课价值[J].中学语文,2021(33):49.
[7]王本华.以“研习”为主,打通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