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2-05-30赵东丽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重视,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讨,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更多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策略

作者简介:赵东丽(1979-),女,云南大理人,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情感与语言教学、英语课程思政等。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交流和沟通时,有着其他语言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的英语素养缺失,甚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根据国际化的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最终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以及应用的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流(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指的是本族语言与他族语言之间的沟通,也指在一定背景下,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际,是实现成功交流的基本要素。任何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社交礼仪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就会影响交流的效果,甚至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从当前的跨文化交际现状来看,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交流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引起错误的信息传递,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语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脱离了一种语言的文化底蕴,而单单学习这门语言本身,那么这样的学习将是单调无味的,也是事倍功半的。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关心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系统。对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他外在因素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邓炎昌、刘润清等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多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时,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和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鉴于国际化大背景和语言能力提升的双重需求,笔者认为,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对方的民族文化,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文化平等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过度强调英语学科的工具性,而往往忽略其人文属性和文化内涵,不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枯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练习。复杂的语言知识传授和单调的语言技能培训会造成学生课程压力过大、学习兴趣降低,丧失自主学习热情。例如:英语词汇负载了大量的文化知识。然而,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单词的发音、拼写、词性词义和基本用法,而没有对蕴藏于词汇中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应试模式影响深,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始接受正式的英语教育。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有着学习周期长、课时数多、受众面广、分值比例大等特点。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习都非常重视。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十年的英语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在还没有学习大学英语课程之前,学生就已经对英语课程有了消极抵触的心理。在步入大学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語学习只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今后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求职就业做准备。在各级各类英语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更没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学习,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英语教材中普遍缺少中国元素,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著名语言学家刘润清教授说过:“文化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懂得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讲授,又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各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版本不尽相同,但是教材的文章选材,大部分都取自西方英语国家的原版文章,极少涉及甚至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或者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教学资源时,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个人成长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都是极为不利的。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角度来说,教师要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文化内容,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人格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以及中国优秀文化教育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加强中西方文化输入

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本国文化以及欧美文化的认知程度。首先,要注重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让学生形成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要鼓励学生主动查找与西方文化传统相关的资料,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对文化差异保持宽容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他国文化,树立文化平等观。例如,在讲到有关节庆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春节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想要通过春节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圣诞节则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由宗教节日演变而来。在学生了解完春节和圣诞节的信仰习俗差别后,撰写英文报告,在课堂上交流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要认识到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要注重本土的文化特点,还要关注西方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英语讲座的方式让学生熟知必要的英语文化知识点,引导学生借助书籍、报刊、网络平台以及影视作品等各种渠道,进行英语文化知识学习,了解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人类的关系。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培养学生对自身本土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转变英语教学观念,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应试思想,就要从自身出发,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学家不再过分强调单一的技能培养,而是加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前提下,将文化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体系,利用教师观念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会为学生播放口语交流视频,总结对话中的常用表达,让学生反复跟读,再进行简单的模拟对话。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大胆创新,鼓励学生主动开口。以《新世纪大学应用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七单元有关文化冲突 (Culture shock)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文化冲突,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主题版块,例如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交礼仪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取不同主题,广泛搜罗资料,比较中西方文化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共性和差异性,并整理制作PPT,在课堂上做汇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也增加了对中西方文化的认知,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師还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渠道的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来进行跨文化渗透教育。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搜寻网络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英语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创建沟通平台,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外国友人进行有效交流,融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类英语学习App、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提升英语文化素养。

(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文化认知程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教师,要借助教材的载体作用,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素材,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知程度。教师可以根据语料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设为基础部分、进阶部分和高级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基础部分主要针对单词语法和文本内容本身进行讲解,在课文的讲授中灌输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环节中,接受并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在“Culture shock”单元提到,同一种手势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比较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差异,使学生意识到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甚至谈话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都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阶部分的内容难度稍大,教师可以尝试从文化角度出发,提前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查找文本或音视频资料,进行拓展学习,感受中西方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高级部分内容难度最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即说、写和译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文本内容,提炼出跨文化交际的主题,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对中华文化的阐释能力。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五单元textA “Speaking Chinese in America”中提到,中国人的说话方式总是谨慎、温婉、谦恭和客套的。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说话方式的差异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关:中华民族更加关注群体利益,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和谐统一,所以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截了当地拒绝,或者在公众场合当面指责对方。相反,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竞争取胜和自我意识,因此,美国人往往会直接表达YES或NO。另外,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安排小组学习,由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一起学习,构建师生间平等沟通,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高校教师,不但要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还要转变教学观念,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学生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运用于日常交流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一来,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俞秀红,王平.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2):104-107.

[2]吴远青,罗筱维,邓兆红.融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以皖北某高校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36-40.

[3]曾幼冰.浅谈多元文化视野下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现代英语,2022(2):51-54.

[4]刘义珍.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5):185-186,19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