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族音乐文化探究

2022-05-30郑莞川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郑莞川

内容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泱泱中华大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传承者将文化书写进历史的长篇,我们又将史籍翻看,细细回味。布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格,丰富的艺术魅力。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乐器勒尤、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这些艺术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布依族的文化传统,重现了布依族人民悠久的生活画卷,分别于2006年、2008年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布依族音乐 民族文化 传承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音乐是文化的体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地探索,历数奇闻逸事,漫漫史籍长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元的文化中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音乐之声。

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浓墨重彩,丰富的艺术形式,古朴淳厚的风格,承载着先民的历史记忆,寄托了布依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布依族文化的典型性與独特性,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大放异彩,屡屡写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卷。虫哨—勒尤是布依族独创的传统民间乐器,是布依族器乐音乐和歌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代表了布依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戚戚低语,蝉鸣悠悠,勒尤向我们展示着他的传说,奏响他的旋律,也似轻声说着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卷,望后生传以继之……

一.布依族勒尤

布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虽无文字传承,却通过音乐书写进历史的篇章,经后人代代传唱。古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布依族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和优越适宜的居住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原生态的音乐文化。文化产生音乐,音乐促进文化,相互交织与发展。布依族文化的多元性在长期的思想碰撞中促成其音乐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布依族的民间乐器与民间音乐都是人民抒发感情和寄托感情的艺术方式,通过口传相授,汇聚了布依族人民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布依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所记载,布依族源自百越,《汉书·地理志》中有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可见“百越”是对南方古越部族的泛称,越族支系庞杂,亦有“百粤”、“诸越”等称谓,秦汉以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分而治之,故“百越”一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了许多不同的称谓。

布依族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位于黔、滇、蜀等地,其中贵州的布依族约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九成之多,其源流早在古籍中就有所记载,《华阳国志》有云:“蜀之为国,启于人皇……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从中可知布依族先民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生活于贵州地区。

“夕阳落山下,彩云飘天边,勒尤声声响山寨,带去我无限的思念”,勒尤是布依族特有的民间传统乐器,由布依语音译,意为“挑选爱人的唢呐”,其音质清脆嘹亮、柔和细腻,伴有悠悠蝉鸣。勒尤的由来源自当地的传说,早在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皆设有土司制度,相传有位从小丧亲,无依无靠的晚辈名唤“勒甲”,每日靠放牛与做农活为生,孤苦无依,受人欺凌,适逢布依族传统的重大庆典“三月三”,每家每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氛围,此情此景下,凄苦的勒甲回忆起已故的父母,不免悲从中来,对着桐木树上鸣叫的蝉儿倾诉,那蝉似乎听懂了他的话语,“悠……知……悠知”地唱着,仿佛在替他哭诉,又似远方父母思念地呼唤。他拿起空心的桐木枝轻轻吹奏,试图与蝉鸣相和,却怎么吹也不像。夜晚,勒甲发现蝉儿不知何时飞进了桐木,无法鸣叫,悲伤的他想起风吹蝉鸣的说法,于是对着桐木吹奏,竟真的发出蝉鸣的声音,由于桐木只有一个孔,无法演奏出声音的高低变化,勒甲便将烧过的火筷在桐木上戳了几个洞,再次演奏时,抑扬顿挫的声音缓缓传来,至此这支桐木成为了勒甲最心爱的乐器,也成为他排解忧愁苦闷的好友。

勒尤是布依族独创的传统民间乐器,纯手工制作,材质有木制、竹制、地瓜藤制三种,由于贵州气候湿润温暖,相较适合植被生长,且所需材料生长周期短,便于采集从而促进了乐器勒尤的发展。勒尤是一种双簧直吹乐器,即可用于独奏,也可与唢呐、箫笙等乐器合奏。全长30-50厘米不等,各县镇的勒尤形制长度均有不同,可见此乐器没有确切的尺寸要求。勒尤由哨嘴、管身、口子和共鸣筒4部分构成,可随意拆卸,便于携带和保管。口子上装有铜箍,起到防止口子爆裂的作用,由于勒尤发出的声音较小,不适合演奏,所以布依族人便在管身上安装共鸣筒,起到提升音量的作用。勒尤的“虫哨”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以贵州当地的橄榄树或是槐树上特有的野蚕茧(也有学者称其是名为“比仑”的昆虫茧),温水泡湿,去其两端,取出虫蛹,浸入桐油,待风干后便可使用,音质清脆,婉转悠扬。

勒尤正面开有6个音孔,可吹奏6音,八度音域,自下而上为6、1、2、3、5、6,是典型的中国五声音阶吹奏乐器,音色亮而不亢、柔而不弱,胜似西洋双簧管,却更为明亮,又似中国唢呐,却更为柔和。勒尤的吹奏方式与竹笛相似,可以模仿乐曲中的各类情感变化,笑声、哭声、吵闹声等,运用舌头的弹吐和气息的控制惟妙惟肖地演奏。演奏哀乐时,节奏缓慢,运气绵长,常伴有颤音、打音等方式,气息时而短促有力,时而薄如细线,哀思之情皆寄托曲中;演奏欢快的乐曲时,需吐气轻快,情绪喜悦,音质成颗粒状圆润清脆,节奏稳定有序。在演奏长音时,表演者可以运用轻揉指孔的方式,或增加装饰音,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勒尤调

古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文化促进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产生与文化又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音乐自诞生起便根植于文化,映射出其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一个地域和民族的古老传统、风土人情。虫鸟的鸣叫,潺潺的溪流,呼啸的风声,丝丝微雨,先民将自然的元素一点一滴融入音乐,谱以曲调,传唱百世。布依族的历史悠久,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习俗,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和民族精神,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浪哨”是布依族的特色活动,布依语中“浪”是坐的意思,“哨”是指姑娘,浪哨是当地青年男女借歌传情的主要方式,每逢圩日和喜庆佳节,布依族的青年男女便会以歌声传递情愫,以歌声诉说生活,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样的歌曲在当地称为“浪哨歌”,亦或“问由”,用情歌对唱的形式表达各自内心的爱慕与思念。

浪哨歌的形式多样,勒尤调是浪哨歌中的一种形式,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用乐器勒尤吹奏的乐曲,另一类是填词演唱的勒尤声乐曲,曲中多运用“哦”“哩”“欧”等语气助词,来模仿乐器的音调,增加乐曲的灵动性。勒尤是传统的五声音阶乐器,勒尤调则以商调式和羽调式为主,《词源·五音相生》中有言:“商属金,臣之象”,商调式犹如金石之音,气势磅礴,以连绵之势席卷天地,呈明达之意,故商调式的勒尤调音色嘹亮高亢,浑厚清晰,情感表达激情奔放;“羽属水,物之象”,羽调式的勒尤调灵动温婉,舒怡宁静,似是诉说故事一般娓娓道来。

勒尤调节拍丰富,语句自由,曲中长拍、短拍疏密有序,旋律平和,结构多以基本曲调为基础,进行反复变换,常见的有一段式和二段式。歌词多较为简单凝练,词中常运用衬词来模仿勒尤的声音。多采用三连音和四、五度的完全协和音程,主要旋律多以固有的核心乐句和动机为主线,即兴发挥为主,首段和尾段旋律稍有规律,由于勒尤调存在极大的即兴性,即便是同一首曲调,每一次演奏和演唱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勒尤调的内容广泛,描绘了青年男女初识的羞涩,甜蜜的赞美,离别的思念,失意的苦涩,大多有标题较为具象。

三.八音坐唱

“八音”一词早在古籍中就有所记载,《尚书》中言:“八音克谐,无象夺伦,神人以和”,八音原指中国古代制作乐器的八种材料,分别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布依族中的八音坐唱又是何种意思呢?是否是指乐器的材质?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古老的曲艺形式,最初由小马锣、月琴、包包锣、笛子、鼓等八种民间传统乐器组成,故名“布依八音”,在不断地发展与演变中又加入勒尤、唢呐等乐器,旋律独具韵味,极富地方色彩。据史料记载,这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源自古代的宫廷雅乐,《岭外代答·平南乐》有言:“广西诸郡,多能合乐,城廊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可见八音坐唱早在宋时就已流行,是一种器乐合奏的演奏形式,以吹打乐器为主,演奏人数在8人到14人不等。元朝时期盛行元曲,在其影响下,八音坐唱开始在演奏中加入歌唱部分,尤其是敬祖、庆贺等喜庆的场合。明朝起,八音坐唱开始加入弦乐编制,如二胡、三弦等伴奏乐器。清朝后,八音坐唱的伴奏乐器已经不仅仅只有8类,多为传统民间自创乐器,但每一场只选用8种,各场次均有不同,《清稗类钞》中记载:“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至此八音坐唱基本形成。

八音坐唱是一种民间的说唱形式,同时也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于2006年收录进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音坐唱取材于布依族传统文化,凝练语言配以伴奏演唱,旋律古朴悦耳,引人入胜。演奏者各分饰角色,由剧目内容而定,无需装扮,同一首曲目女艺人原调演唱,男艺人则以高八度旋律和之,层次分明,如高山流水,山之逶迤,群峰叠绕,清流潺潺,倒影翩翩。

四.布依戏

布依戏是贵州省的地方传统剧种,布依语中又名“谷戏”、“谷艺”。“谷”字源何?又有何意?远古时期,布依族先民是中国西南部大型的稻作民族,“仲家善耕,专种水稻,兼种果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下,谷物与农作早已深深根植于布依族先民的日常生活,促使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充斥着谷魂思想的民俗事象,如布依语中“灵魂”与“植物种子”都称为“wanl”,有学者认为谷物与人经历着相同的阶段,春夏秋冬,生长、繁殖、结果、枯萎,也似对应着人的一生,出生、成长、繁衍、衰老。谷物象征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寓意着生活富足有余。可见布依族文学与艺术创作的萌芽阶段,依附于社会实践的大量积累,当今社会,我们仍可通过布依族的传统文化看到远古时期布依族生活的缩影。

布依戏主要分布于贵州西南等地,受其他少数民族的戏曲影响,布依戏中分有大王、小将、生、旦、等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表演形式,生角台步稳重,旦角温柔优雅,走步不快不慢,将王步幅偏大,更有威严之势,角色皆头戴面具或施以粉墨。布依戏是在八音坐唱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用布依语演唱,伴奏由包包锣、琵琶、木叶、勒尤、短箫等乐器组成。曲调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正调为主的布依戏音乐;另一类是以彩调和花灯为主的布依戏曲音乐。布依戏多为二拍子节奏,少有自由节拍,短拍与长拍交错使用,给人从容、稳重的感觉。

蝉鸣几许,其声悠悠……布依族在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沉淀中,造就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独创的艺术性。布依族作为中国大型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内涵创意,他们承载着先民的历史记忆,寄托了布依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大放异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文化促进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产生与文化又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在当前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都想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推波助澜,民族文化以民族作品的形式展现着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不断激励我们成长进步。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对于国家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我们应始终坚持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加大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做好新一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鼓励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利用媒体网络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确保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依旧熠熠生辉,大放异彩,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杜义虎.布依族乐器与钢琴合奏可行性探讨[J].黄河之声,2019,(23):29.

[2]孙婕.浅谈贵州布依族的民歌艺术特色[J].戏剧之家,2019,(14):66.

[3]石春軒子.布依族民歌伴奏乐器的发展与演变——以勒尤、勒浪为例[J].老区建设,2019,(12):77-81.

[4]杨光白.浅析贵州歌曲创作中的民间音乐[J].音乐时空,2013,(15):90-91.

[5]刘娜.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

[6]韦家燕.布依族民歌的传统形态及分类、音乐特点、风格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5):91-96.

[7]肖芳,王江兰.“勒尤”传承人吴天平的“十八般手艺[J].贵州画报,2021,(11):44-49.

[8].贵州民族民间器乐资料[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1(04):70-94.

[9]一丁.布依族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的民间乐器[J].民族艺术,1989,(01):196-199.

[10]张燕.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的音乐文化阐释[J].四川戏剧,2021,(07):104-106.

[11]陈思思.《老子》还音乐以“真我”——以“八音坐唱”看原生态非遗传承[J].黄河之声,2019,(12):24.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承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