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探析

2022-05-30王惠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壮族

摘 要:壮族是广西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少数民族,其歌、舞、乐、服饰和各类生活习俗中仍保留着该地域的特点。壮族题材和其他少数民族题材一样,给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多样的艺术语言,特别是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服饰特点、建筑特色和自然风光,不仅能丰富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表现内容,而且在审美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能创作出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的艺术作品。因此,从桂西南地区的概况、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及笔墨特点、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意义和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壮族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桂西南;壮族;水墨人物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9KY0786)研究成果。

一、桂西南地区概况

桂西南地区是指广西南宁以西到中越边境之间的区域,其主体包括崇左市各市县区及百色市的靖西县。该地区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地域内多为大石山区,村落稀疏,人口稀少,这也使得壮族传统的耕作文化在该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加上独特的边关山水风光、自然人文景观,桂西南相较其他壮族聚居地来讲更具特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进而创造了大量色彩斑斓的民族艺术。

桂西南壮族的歌、舞、乐、服饰是现当代广西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传统民族节日庆典比较多,如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以歌会友,他们大多对情歌、农事歌、古歌、花歌等信手拈来,节日期间到处洋溢着浓郁的壮乡风情。同时,龙州的霞秀山歌、金龙山歌、旦歌,以及壮族古老的弹拨弘鸣乐器——天琴,均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优美流畅的曲调深受大众喜爱。

桂西南的壮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绣球舞、扁担舞、打榔舞、蚂拐舞等。其中,天等县打榔舞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打榔舞以木榔为道具,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少,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等多种方式,也有多人交错对打的形式。透过打榔舞,我们能看到壮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蚂拐舞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蚂拐,而蚂拐是壮乡人民对青蛙的俗称。蚂拐舞的舞蹈动律有膝部的跳跃、左右顿脚、弹腿、屈肘张掌,其舞姿优美、节奏爽朗、动作粗犷而又刚劲,趣味十足,蕴藏着硬朗稳沉、原始古朴的特点。

桂西南的壮族服饰以那坡县的黑衣壮服饰和大新县宝圩乡上甲地区的短衣壮服饰为代表,两地的壮族服饰都扎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黑衣壮服饰以黑色为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标志。黑衣壮男子的头饰是一块两端镶有彩色布条的黑巾帕,在头上缠绕数圈,露出彩色镶边,着对襟上衣,配大裤头、宽裤脚的裤子,腰间系一条红色带子。妇女则是把黑布条在头上缠绕一圈,再将布条翻折,摆成大菱角形的图样罩在头上,让布条两端分别垂到双肩上。她们喜欢穿葫芦状矮脚圆领和右盖大襟的紧身短上衣,下身穿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整体造型具有几何的抽象美感。大新宝圩上甲地区的短衣壮服饰的色彩要比那坡县的黑衣壮服饰丰富,颜色以黑色、淡黑色、白色为主,上衣为短款形式,无领、大襟、束腰、窄袖,衣摆微翘,系蓝色或黑色坎肩,下穿百褶黑布长裙,首饰为银手镯和银项圈。此外,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桂西南的龙州县就是壮锦的发源地之一。龙州壮锦起源于秦汉,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时期,曾是上贡的锦帛之一,织工精巧,色泽华丽,图案丰富,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

除了比较有特色的民族艺术外,广西有八个边境县市与越南的广宁、谅山、高平三個边境省接壤。桂西南盛产甘蔗,每到甘蔗成熟的季节,当地人都会雇些越南人来帮忙,也便会因此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龙州一带的各个小镇上,卖凉粉、卖草帽凉席、卖龙州菜刀等特色商贩众多,热闹非凡。另外,桂西南的榕树、芭蕉树、木瓜树、枇杷树、凤凰花等植物也体现着浓郁的地域特色。

二、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广西是壮、苗、瑶、侗等多民族聚居区,所以艺术家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地区优势,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地域特色,创作有地域特色且具现代形态的艺术作品。近年来,广西美术界加大了人物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力度,根植于广西地域和文化背景的“漓江画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代表画家有郑军里、柒万里、梁耀、魏恕、黎小强、陶义美、潘正华等。其中,着力表现壮族民族风情的画家有黎小强、陶义美、潘正华等,他们源源不断地从壮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语言,也体现了广西当代水墨人物画在创作方面的独特性。

(一)人物造型特点

桂西南壮族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可以从人物面部特征及民族服饰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人物形象来看,桂西南的壮族男女相对较矮小,大多具有皮肤黝黑、脸颊宽、颧骨高、眼凹、眉高的外貌特征,给人以淳朴的感觉。在服饰上,黑衣壮服饰和短衣壮服饰仍保留着本民族的地域特色,其中,那坡县的壮服以黑为美,上衣结构肩窄腰宽,呈梯形样式,下身简洁而又宽松的两条裤腿呈长方形,裤子外的百褶黑裙在视觉上呈三角形,整体造型具有简洁、古朴、典雅、几何造型的意象之美。广西著名的水墨人物画家黎小强在创作《印象黑衣壮》时,就充分体现了黑衣壮服饰的简洁之美。他对黑衣壮女子服饰各部分的造型元素进行了提炼,如将黑衣壮女子的头巾概括成不规则的五边形,上衣和百褶裙组合为梯形,将宽松肥大的裤子概括为正方形。画家对画面进行了不规律的安排,人物面部突出了壮族女子的五官特征,造型抽象,面部稍稍施加赭石色,其他都以黑白色进行设计,对比明显。通过对整体造型的意象化处理,使画面生动有趣,同时又保留了黑衣壮服饰的特色。

(二)笔墨特点

桂西南壮族人民所生活的地区是以农耕为主的地区,生活方式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原始,壮族人又生性善良、热情,有着淳朴的乡土气息。当下,广西水墨人物画家们在表现壮族人物时都关注到了这一点,他们分别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了对这一题材的探索。桂西南的壮族人大多比较黝黑,且以黑、蓝两色为主的服饰具有粗犷、古朴的特征,整体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所以过去的很多水墨人物画家往往选择运用雄浑、奔放、大气磅礴的笔墨语言,以塑造壮族人厚实、朴拙的形象特征。比如:广西本土画家梁启得在创作《唱山歌》时,运用泼墨、破墨等技法表现了五个年轻女子,用笔酣畅淋漓,背景则用较淡的花青墨色来表现独具桂西南特色的芭蕉树,注意虚实、块面与整体的关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画家郑振铭在创作《农历三月三》时,也运用了相同的技法表现壮族男女在节日中准备登台表演的场景,前面以比较浓重的墨色突出壮族女子画眼的位置,背景则用淡墨色表现了六个吹笙男子,有主有次,浓淡相宜。

另一水墨人物画家陶义美,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广西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创作,其中,壮族人物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在早期对于这类人物的表现技法与其他画家无异,都是以比较浓重的墨法进行表现,如其创作的《和谐壮乡》。2012年后,陶义美的画风开始了第一次转变,在创作壮族人物时,他选择运用大部分画家都认为不适合表现壮族人物的线描手法,代表作有《相守壮乡真乐地》《黑衣壮老阿婆》《山里的布壮老人》等。其中,他创作的《相守壮乡真乐地》以那坡县黑衣壮村民为表现对象,此幅作品由六幅小画组成,画面中他注重人物结构造型,用朴实、凝重、粗犷的线条表现了壮族人物形象,强调用笔的直觉表现。到了2015年,陶义美在表现壮族人物时的用笔更加自觉主动,书法用线的造型更加古朴,彰显出壮族老人淳朴的气息。2016年时,陶义美的作品风格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如其作品《壮乡背上的摇篮》。此作品以九幅小画组成,每幅的内容均是母亲背着孩子,背景是各式平铺的壮锦背带,通过画家细腻的描绘,人物动态自然、鲜活生动。画中的壮锦及人物的衣着打扮,都具有鲜明的乡土气息与民俗之美,将壮族妇女的温柔、质朴呈现于观者眼前。

除了独具风情的服饰和人物外,表现桂西南小情小景的水墨人物画题材也深受画家们喜爱。广西画家潘正华曾因工作原因经常深入龙州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批具有边关田园特色的水墨人物作品,如《边关田园之剥麻》《边关田园之剥竹笋》《边关田园之冻埠秋耕》《边关田园之农人喂鸡》《边关田园之自家菜园》等。画家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描绘当地的人物之外,还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植物等元素,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用笔用墨清新淡雅,格调高雅。

笔者作为广西本土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者之一,近年来多次跟随当地美协组织的采风活动深入桂西南各县市,进行采风活动,收集创作素材,先后创作了《青青田野香》和《闲云一片》两幅水墨作品。《青青田野香》(图1)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笔者从小生活的乡村,画面主要描绘了村民劳作归来和在田间乡野劳作的场景,整幅作品打破题材、时空的限制,采用单线勾勒和平面造型手法,把桂西南独具特色的人物、山水、花鸟融于一体。在《闲云一片》(图2)中,笔者用同样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两个背着背篓和小孩的女子,她们迈着大步,穿梭在种有芭蕉树和木瓜树的乡间小道上。她们行色匆匆,像刚刚赶集归来,又像刚刚从田间采摘归来。这幅作品用笔用色较上一幅更加清雅一些,但均表现了壮族村民自然、淳朴的生活气息,具有田园般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表达了笔者对壮族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桂西南壯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意义和价值

桂西南地区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淳朴的壮族人民,更有绚丽多彩的壮乡民族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创作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反映壮族生活,继承与发扬壮族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这是当地政府和众多广西本土画家的希望,也是它的意义和价值。艺术需要创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画家结合时代笔墨精神,多视野、多角度去挖掘和表现桂西南的自然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人与自然和谐之美。通过这些美的画卷,深度宣传和展示桂西南的独特审美内涵和文化魅力。

四、结语

桂西南壮族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桂西南壮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但因桂西南地区地处边疆、大石山区,经济、政治、文化普遍稍显落后于其他民族地区,所以很多画家不愿意走进来,本土画家也很难走出去,且对当地民族艺术挖掘的力度不够。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壮族人民与当地风情具备清新、质朴、浑厚的特点,正可以满足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发展需要。这种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国水墨人物画家们进行创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由此,建构具有桂西南当代民族文化个性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邓莉萍,苏宇慧.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服饰元素的研究:以广西那坡黑衣壮为例[J].艺术科技,2014(7):3,2.

[2]陈丽琴.黑衣壮服饰的特征与传承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3-18.

[3]黄菊新.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广西壮族题材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6(10):129.

[4]何娟娟,蒋波.壮族蚂拐舞本体特征初探:以舞蹈《山娃仔》为例[J].音乐时空,2015(19):29,37.

[5]逯旭.壮族服饰的形色元素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表现[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王惠宁,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壮族文化与饮食习俗探析
文山壮族“六月节”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