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苏六朋《簪花图》的题材来源与叙事寓意

2022-05-30关羽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图式

摘 要:“男子簪花”作为当今的非主流文化经常引起探讨,这种意象盛行于宋代,具有特殊的内涵与叙事性。苏六朋的《簪花图》就描绘了男子簪花。针对图中人物簪花与进酒的动作是否有固定图示、苏六朋为什么会画这幅作品、在当时有什么样的含义等问题,提出假设后通过调查文献和图像获取资料,了解苏六朋对陈洪绶、仇英、黄慎等人的学习与借鉴,并以其他相似题材作品的类比辅助论证。结合当时书画市场与科举的兴盛,认为这幅作品中“簪花晋爵”的动作与“四相簪花”的图式有关,并认为它具有对取得功名利禄的祝福和期盼,由此对其图式、功用和寓意进行推断与探析。

关键词:苏六朋;男性簪花题材;“四相簪花”图式

苏六朋(1791—1862年),字枕琴,号怎道人,相传其早年间曾到罗浮山随一位叫德堃的画僧学画,后于1833年到广州卖画为生。他年少时常跟随父亲游罗浮山,逐渐产生避世思想,其淡泊清高、不沾尘俗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于画作中,时常描绘闲云野鹤的文人与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

苏六朋此幅《簪花图》(图1)中,重心毫无疑问为“簪花”之动作。画中男子身着右衽交领大袖衫,着乌皮履,戴冠,腰间别有玉佩,手持酒杯,面部略带笑意,视线看向画外;两位双椎髻女子于其身旁,同样戴有玉佩、珊瑚等装饰,其中一人正抬手向上为男子簪花于冠上,另一人手持珊瑚盖钮青铜酒器站立于旁边。衣冠虽无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却不是普通百姓的装扮。从细节看来,画中人物留有较长的指甲,这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珊瑚装饰同样有所显现,红珊瑚自传入中国使用一直到清代,都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

簪花现象在古代并不少见,汉代时就有了簪花陶俑出现,至宋代迅速发展而达到全盛,无论在宫中还是民间,簪花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成为宋代的习俗,人们会随着时令的变化于首服上插戴不同的花。在兴盛时期的宋代,许多场合下男子会进行簪花,如宫廷宴饮、节日庆贺、文人雅集等,而元杂剧中也有男性簪花的表现。这些表现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和功能,具有政治含义或是身份象征,一如宋礼制下赐花的等级划分。对待男性簪花形象的图像描绘通常带有叙事性,具有传达故事情节的作用。回到苏六朋的《簪花图》,此作品并无标题,但却可以通过画面中的动作,来传达它要表现的内容,从而大致确定它为“簪花晋爵”题材。

一、“簪花晋爵”图式来源中的师承关系

“簪花晋爵”一词最早的使用和来源无法确定,图式来源则有很大的可能是来自“四相簪花”,流行区域也较相似,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四相簪花”是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宋朝扬州太守韩琦官署的后花园中有四朵盛开的芍药花,花为红色,有金色花蕊,因此也被称为“金带围”,韩琦邀请其好友王珪、王安石和陈升之到自己府上赏花,且四人将花簪戴于头上,后来四人先后都做了宋朝宰相。沈括将此故事记录在《梦溪笔谈》中,“四相簪花”也由此有了仕途上的吉兆意义。“四相簪花”题材尤其受到清代画家的喜爱,现藏于扬州博物馆的李墅所作《四相簪花图》扇页就描绘了这个故事,画面中韩琦三人簪花围坐兴致勃勃,右侧为临时受邀约的陈升之,几名侍女帮助他簪花并呈酒。

谈及男性簪花,容易想到的还有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作品,如其著名的《杨升庵簪花图》,画中一位头上插满鲜花的男子正向前行进,身后跟着两位女子分别手持羽扇和酒樽。杨慎傅粉簪花,拥有了功名却以装疯卖傻的反常行为来讽刺世事的黑暗,作者也以此作来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除了这幅《杨升庵簪花图》,陈洪绶的其他作品如《阮修沽酒图》《簪花曳杖图》《钟馗像》等,其中的男子形象都有簪花,其《水浒叶子》中也为柴进、石秀和燕青三人头上簪戴了花朵。苏六朋曾学习过陈洪绶的用笔及夸张造型,如其作品《仿陈洪绶仕女图》。尽管陈洪绶的作品中并未见标准的“四相簪花”图式,但其男子簪花形象很有可能是苏六朋见过的。

比陈洪绶的作品更接近“四相簪花”题材的,还有吴门派的仇英,相传仇英也作过《四相簪花图》,描绘了四位簪花的主人公和两位童子。苏六朋的工笔绘画淡雅且刻画细腻,主要受到明代中期吴门画风的影响,尤其是仇英的影响。此外,苏六朋画作中更多的人物形象则多借鉴闵派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以及黄慎的作品。黄慎大约在1722年来到广东卖画而停留了两个月,此时画风在粤传播。苏六朋后来学习黄慎的画风,最明显的是其《罗浮仙人赊酒图》,人物线条及用笔的顿挫转折与黄慎的《麻姑献寿图》极为相似,吸取了黄慎的草法用笔及重写形传神的优势。

黄慎曾多次以“四相簪花”或其中“韩琦簪花”为题材作画,并且对这一题材的创作有其固定模式(图2)。他到扬州之后以卖画为生,要融入当地的书画市场,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及迎合当地人的喜好。扬州的芍药名扬天下,又是“四相簪花”这一历史典故的发生地,四位主人公最终都成为宰相的美好结局,是古人仕途的追求,本身带有吉祥的寓意而受世人追捧,所以能够成为黄慎喜爱并多次创作的主题也是合理的,而其重复地创作此题材,大概也是市场的需要。

黄慎的这一系列作品中,多数都符合一个图式,簪花的韩琦和两位围绕他的女子,其中一个正进酒给他,苏六朋的《簪花图》也与其相似。苏六朋与黄慎一样,一生不入仕途,以卖画为生,关心底层人民生活,其画风也受到黄慎影响,画风学习中一定有过对其作品的了解。这幅《簪花图》或许也与扬州画派的绘画一样,既有文人画的趣味,又会迎合市场的需求,雅俗共赏,使画作更受欢迎。

二、《簪花图》的功名象征

“四相簪花”反映了“花瑞”思想,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某些植物认定为带有避祸消灾的功能,并能带来祥瑞。在宋代男子簪花成为礼制之前,赐花是专门针对新科进士的,唐懿宗時就有为新科进士设宴赐花的例子:“宴进士于曲江,命折花一金合,遣中官驰至宴所。宣口勅曰:‘便令戴花饮酒。世以为荣。”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在清朝男子簪花现象少见的情况下,保留的也是对科举和仕途的期盼,因此“簪花饮酒”具有一种功成名就的意义。

苏六朋即便有避世思想,但迫于生活,他必须于市井卖画谋生。其创作时期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时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成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地区。艺术的商品化使得苏六朋的作品带有世俗化倾向,一些绘画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需要依顾客而定。因此,推测此幅《簪花图》是一幅售卖或赠予他人的作品,是一种“升官”的象征,带有对得到赏赐的渴望或祝福,具有祈福和吉祥的寓意。

此《簪花图》为立轴大尺幅,高180cm,宽95cm,适合悬挂于厅堂,画面无背景,却刚好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簪花晋爵”的动作,不借助环境渲染却能准确传达信息,增强叙事性。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幅苏六朋的《金莲归院》(图3),描绘了头戴官帽的主角苏轼由侍女搀扶和太监跟随下深夜归院的情景,此时的苏轼略带醉意,志得意满。这幅画也没有任何衬景,画中苏轼的表情与《簪花图》中男子表情相同,志得意满的神情,或许是升官后的愉悦,而同样看向画外的目光,会不会是对画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三、“簪花”“晋爵”的期盼与祝福

为了吸引购买者,苏六朋的确画过许多祝福晋寿、仙道罗汉之类的通俗题材作品,这类画作多是无背景人物,为适合悬挂的巨幅尺寸,比如“麻姑献寿”,常作为古时为女性祝寿的流行题材。

《晋爵图》(图4)传为晚清海派人物画家费丹旭的作品 ,同样还有一幅人物和构图十分相似的画作,于上海博物馆展出时被称为《天官赐福图》(图5)。 “天官赐福”在民间通常用于祈福消灾,《簪花图》中高贵的人物形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尽管没有天官的红袍,但从虚拟形象的角度来看,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其与“麻姑献寿”有着相似的意味,也与“天官赐福”具有类似的吉祥寓意。

费丹旭的弟子钱慧安,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沈心海,钱慧安之子钱一海等许多清末民初画家也都画过此类题材,可见“簪花晋爵”在此时成为流行题材,“四相簪花”的图式也有所保留。

总的来说,“簪花晋爵”有着升官发财的吉祥寓意,这不仅仅体现在卷轴绘画上,二者也经常分开使用,来表现祥瑞与祝愿,如福建漳州版画中就将其用作门神来烘托喜庆气氛。明清以来,闽南地区民间过年过节多贴吉祥年画,其中就有门神画“簪花”和“晋爵”,人物以一品朝官为原型,两人手持的托盘上一个放有代表富贵的牡丹,一个放有寓意爵位的酒爵(图6)。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追求财富与功名的风气和人们的普遍愿景,也表明了民间年画中对“簪花”和“晋爵”的文化含义阐释。

“簪花”经常会直接以它的本意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即用官帽来表示“加官”,“晋爵”也会以“进禄”等替代,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对官位的期盼。因此,“加官晋爵”“加官进禄”等更是在明清以后普遍出现,以此来表现升官发财的愿望。绘画之外,这类题材也多呈现在瓷器装饰上。

四、结语

明清时期人们热衷于科举及对功名强烈渴望的社会环境下,许多绘画作品、民居装饰甚至实用品上都会带有相关祝福寓意的画面内容。苏六朋以宋代盛行的簪花饮酒题材,结合“四相簪花”的故事内容和寓意,加之迎合市场需求的心理,创作出《簪花图》。《簪花图》作为一幅悬挂的装饰画,表达对升官发财的期盼和祝福是較为适宜的,加官、晋爵、进禄等主题的年画等物质文化则进一步印证了主题与功用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丁培利.杨慎“傅粉簪花”的文化内涵:以陈洪绶〈杨升庵簪花图〉为例[J].故宫学刊,2014(2):140-150.

[2]万才.东海布衣 黄慎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李焕真.岭南书画考析:李焕真美术文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4]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八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朱万章.苏六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关羽辰,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中国美术史等。

猜你喜欢

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人大授权改革试点制度的运作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式符号的ArcGIS制作方法
“全等的名义”——全等三角形基本图式的提炼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和英语新闻听力图式的构建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