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大屏和小屏的编辑转换
2022-05-30赵凌凌
【摘 要】传统电视编辑要适应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大方向,转型成为全媒体编辑,要求在每天完成大屏播出任务的基础上,兼顾小屏的短视频制作,这就需要熟练掌握大屏和小屏的转换。文章分析大屏和小屏新闻的异同,从声音、画面、包装制作方面研究其各自特点,对融媒体时代如何进行短视频创作,提出把大屏播出新闻转换为适合小屏传播的网络短视频的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大屏;小屏;转换;短视频
网络短视频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有很大变化,要讲思想性又要有创意,还要应用新技术。现阶段大多数传统媒体还是采用“中央厨房”式生产线来进行每天的新闻制作和包装。其优势在于有一整套成熟的新闻制作流程,统一的包装、专业的制作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量产。如何在相同的生产线上生产短视频,如何发挥专业团队的优势,需要进行研究。
大屏转换成小屏并不是简单地对大屏的新闻稿件进行删减、缩写、复制粘贴,也不是对大屏幕新闻画面简单裁剪、机械式搬运就可以得到成品。而是要像制作电视播出的新闻一样,采用新媒体语言,根据短视频的特点来制作,按照播出的技术标准要求来生产出高质量的适合网络传播的短视频。
一、生产优质的原创独家内容:选题
无论是大屏传统新闻报道还是小屏短视频都要求“内容为王”,坚持内容的原创、独家。受众为什么关注?就是因为有别的媒体没有的内容,有原创的、独家的和区别于其他媒体的内容,如此,用户才能获取别的地方获取不到的信息。
网络热点、热搜可以去跟,但不应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应避免同质化。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避免低俗、跟风,避免被大数据牵着鼻子走。而勇于创新,要以讲政治为前提。对传统媒体制作的短视频,在考核传播效应方面,不应唯流量、点击量为标准,应该有更科学的考核方式,还要看社会效应。
短视频和大屏播出的新闻一样,更要做到短而深刻,每天大屏播出很多新闻,如何从众多新闻中挑选出适合做短视频的那几条?选题最重要,要先确定好选题,怎样找出适合短视频传播的选题呢?
在新闻传播学中,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记者编辑需要迅速判断一个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而在全媒体时代,则要求记者编辑具有迅速判断一条新闻是否具有成为爆款短视频的能力。现在很多爆款短视频往往和新闻没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编辑从众多新闻中选取可能成为爆款的那个切入点,或者独特的视角,或者别具特色的评论。比如夏天来了,高价雪糕引人关注,随随便便一根雪糕100多元。2022年7月,《新闻在线》的一条短视频“雪糕刺客”在抖音平台上获得313.9万次的播放量。这条短视频就是紧跟最新网络热点话题,结合人们近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引起受众关注并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选取合适的切入点
(一)抓典型、抓小细节、巧妙设置切入点
新闻短视频要注意舆论的引导,一定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找准角度。比如2022年6月18日,广西已经进入汛期,柳州融水突发泥石流,失联5人均不幸遇难,只有短短几秒的记者现场出镜,加上现场搜救画面,一条新闻短视频便达到10.4万次的播放量。这条短视频就是抓住了近期人们最关注的天气和自然灾害的热点,挖掘出最吸引受众的新闻点,以小见大。不需要面面俱到,也不需要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部解释清楚。新闻短视频通过小切口、小细节入手,只抓住这条新闻最吸引人的一两个切入点,传播效果就突出展現出来。
比如《“摆渡人”外卖小哥黄甫林》就是用几个简单的镜头记录美团外卖小哥送孩子上学路上,来回接送好几个孩子过积水,记录下最暖心、最感人的瞬间,引用他一句“这是比芝麻粒还小的事情”,以小见大,弘扬南宁人“能帮就帮”的精神,传递了正能量,真实的力量让新闻更有温度,短视频发布后有几千个网友为他点赞。
另外,小屏人名条也不需要写得特别详细完整,不管是不是特别精彩的同期声,都不需要整段大篇幅使用。可以只选取短句,或者在不影响被采访者意思的情况下剪辑成通顺的短句,更适合短视频传播的语言特点。少用不必要的标点符号,语言可以转换成适合网络传播的语言,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二)设置有创意的标题
标题尽量使用短句,可以设置悬念,注意利用反转,有思想同时又要有创意。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更容易吸引受众的关注成为网络爆点。比如,题目《南宁雨一直下 抽水机很忙》既简短又形象,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又比如,《等红绿灯竟睡着 这哥们真的是醉了》一语双关,生动又不乏幽默,一下就将受众的兴趣点抓住了。短视频该短的时候要短,当镜头特别感人时,也可以用长镜头记录温馨感人的瞬间。如《湖北籍聋哑老汉流浪三年 碰上热心南宁人 三天回到家人身边》,相聚时刻流浪老汉和家人拥抱热泪盈眶感动了众多网友。
(三)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在传播学上,新闻媒介的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受众作为媒介的积极参与者更加凸显,他们不仅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也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还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方向和进程。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新兴媒体不断发展,新闻媒介受众不受地域局限,他们同时存在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等个体差异,各自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也更丰富多样。
编辑要研究大数据和算法,但又不能被推送的信息包裹住,因为这样会看不见其他的信息,不能被算法和流量局限和控制。像民生新闻栏目的小屏和大屏受众非常相似,但是更年轻化。在受众定位过程中,一定要确定适当的核心受众,争取将潜在的受众不断变为现实受众。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传统媒体具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有许多第一手画面,并且比较完整和全面,可以精挑细选、精细加工,可以好好利用,服务受众。比如,本地受众很关心近期天气,特别是台风、暴雨等有可能造成严重地质灾害的天气,可以及时发布,提醒受众注意。又比如,寻人启事只要优先发布,就可以迅速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创新评论方式
避免模式化和“惯性思维”,创新使用生动活泼的短视频形式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在202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后期编辑组策划制作了《“琳”听两会》系列专题报道,采用栏目女主播赵琳在南宁街头出外景的方式,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宣传报道老百姓最关注的全国两会,让观众通过短视频了解最新热点。每一期选取两三个亮点,以抖音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后期编辑们每天制作相同内容不同包装的专题,同步在大屏和小屏播出。第一次尝试用剪映电脑版在电脑上精心包装制作短视频,并整合成为一个合集,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制作评论类短视频,避免传统评论说教式的枯燥无味,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整个合集在抖音平台共获13.4万次的播放量。
三、利用剪辑技巧制作创意短视频
短视频制作也分为画面和声音两部分,也讲求声画对位。新闻短视频在制作上也应该要按大屏的声音和画面播出标准要求来制作。
(一)短视频的画面和画幅
首先,记者在拍摄画面时就要有兼顾大小屏的意识,在用摄像机拍摄16∶9高清画面的同时,也要用手机拍摄适合小屏短视频制作的竖屏幕9∶16画幅的内容。如情况不允许,也要尽量在构图上预先留出适合裁剪的部分,使后期制作时能保留适合短视频播出的画幅,同时保留最关键的画面信息要素。其次,如果大屏的新闻素材直接转化成适合手机画面比例的短视频,在画面上可以做如下处理:可以调整放大画面的最主要信息在手机画面的中间,旁边黑底部分可以处理成模糊,然后在模糊部位做字幕,让短视频看起来更美观。最后,手机屏幕比较小,短视频有些画面关键信息看不清楚时,或者画面特别精彩又特别短时,可以进行重放、慢放或者使用局部放大镜特效,着重突出放大最吸引人的部分。
(二)短视频的声音元素
短视频和大屏的新闻不一样,大屏的新闻基本都是画面加主持人的配音,短视频可以选取各种“机器人”的配音音色,有时候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趣味性和代入感,当然更多时候不使用任何配音,只有画面和字幕。
现在很多自媒体做的短视频,很不注意声音的调整和控制,所选取的配乐经常超过主持人的声音,造成听不清楚、杂乱,传播效果很差;或者音效乱用、胡乱堆积,无论适不适合、该不该用一律不管,配乐的选择上营造的氛围也很不适合。音效的弹出一定要找到节奏点,在关键的点上弹出,同时配合字幕的使用。配乐的使用也是如此,不是非要把一段音乐从头用到尾,而是选取最符合画面情绪的一段来用,音量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音乐也不一定非要从头用到尾,画面剪接的点要和音乐节拍的重音一一对应。音效的使用也要按照大屏一样的播出要求来制作,音效不宜过大,不宜突兀,不宜过于密集。
(三)短视频字幕的使用
手机屏幕是很小的竖屏,出现的字幕不宜过多,手机屏幕画幅有限,字幕一多根本就看不见画面。画面特别精彩时,文字反而成为多余。字幕也不能太小,不同类别的字幕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和字体。字幕也不应简单地变成解说画面和描述画面,而应该跟大屏新闻的制作要求一样,成为画面的补充。如时间、地点,可能成为爆款的短句、金句、网友的精彩评论,一则新闻里最能引起爆点的某句话等,都可以用比较特别的颜色和醒目的字体标注在画面上。画面上的字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长,根据画面的长短和字幕的多少,差不多5秒钟受众能读完这句话,就应该推出下一幅字幕了,要注意把握好节奏。特别要注意画面上字幕的位置,字幕不应该遮挡住屏幕上的人脸,字幕可以稍微大一些,描边加深,颜色使用对比色,或者加底色和画面区分开来。每行字幕不宜过多,注意断句不能有歧义,优化观看体验。字幕的位置要全部在安全框内,上传到网络平台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吃字”。字体的使用也要注意,如果使用某些字体让个别字看起来像个错别字,那就最好不要使用这种字体。有时候还可使用合适的表情包,使用气泡特效制作对话等,烘托气氛。
制作短视频时,编辑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受众,边做边回看,做完要检查,看看每个画面是否都达到了播出要求,每个画面是否符合画面组接的基本规律,每个画面的接点是否流畅,不夹帧、不跳点、不甩尾、不越轴,字幕不要有错字漏字,不能有硬伤。
(四)短视频的封面设置
发布短视频应注意设置封面,类似于大屏新闻的导图,要将最可能吸引受众关注的画面设置在首页,这里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冲突,比如,想设置为封面的画面可能与想设置为首页的字幕不能兼顾,就需要在制作的时候预先考虑,或者是发布时另外添加字幕在这个画面上。特别要注意短视频发布到平台上时,最上面一行字不能超出安全框,否则在封面上会显示不全。
当然,“中央厨房”式的流水线制作也存在问题和弊端。比如,传统的新闻制作方式已经不适合融媒体大环境,容易造成时效性差。栏目组的记者和编辑既管大屏,又兼顾小屏;既要顾及日常大屏的新闻栏目制作和播出,又要兼顾各个平台矩阵号的运营和更新。制片人和值班主任既要对当天大屏播出的新闻把关,又要兼顾小屏的微信推送、短视频审定,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不仅在时效性上会滞后,也难以保证短视频完成的质量。因此,建立更大的融媒体“中央厨房”,划分出专门生产短视频的“生产线”,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制作流程,合理分配生产任务,或许是一条更好的路径。
四、结语
总体来看,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但是如今的短视频已经沦为抄袭的重灾区。一些播放量高、点赞量高的优质短视频,未经允许就被掐头去尾,移花接木,成为引流工具。相同内容的短视频重复出现在不同平台上,也让视频原创作者困扰,大大影响和制约了短视频行业的创作环境和健康发展。内容创作上同质化严重、简单模仿,到处抄袭别人原创视频修改之后转发,用别人的视频引流等,监管不力、缺乏版权保护,使低俗内容和创意抄袭大行其道。长远来看,短视频要进入良性发展,平台必须加强监管,避免优质内容匮乏、避免盈利能力不足、保障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环境。实现全媒体时代大屏和小屏的无缝连接,继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形成资源集约、结构优化、机构设置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潮
参考文献
[1]《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课题组.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新趨势[J].新闻潮,2019(4).
[2]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黄康温)
作者简介 赵凌凌,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