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水“未来教育”,建构“虚拟校园”

2022-05-30谭春兰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未来教育教科研教研组

谭春兰

一、从层级管理到网格化管理

传统的教学工作管理模式,是校长与主管副校长拿出工作计划传达给教务主任,教务主任召开教研组长会转达布置,再由教研组长通知到备课组及全体教师。由于层次多,双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均较缓慢,且易造成变形或流失,影响决策和管理效能;同时,领导管理重心偏高,对下情知之较少,容易造成管理脱离实际,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线上教学后,学校办公场域被打破,教职工像一串断线的珍珠散落在全市各地,由环境带来的天然的束缚力被打破;传统的学习场域也荡然无存,虚拟教室成为教与学的主阵地,如何对班级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重难点……显然,继续沿用传统的层级化管理已不能满足需求,如何建立一套“云上秩序”,做好学校的远程教育管理,让全体师生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成为头等大事。

二、课程变革,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

疫情之下组织线上教学,教学资源的储备和整合水平、教师的线上教研和管理能力、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自学能力,还有家校合作水平,“五育融合”如何落实、心理健康怎么关注等,需要学校综合考量。

学校优化体育课、班队课、心理课、艺术课、劳动课、阅读课等课程设置,增设了心理疏导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选修,大大提高了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创意班队课,为育人实践注入灵魂;直播体育课,点燃孩子的运动热情;劳动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还有心理健康课,在线教学期间,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视。为确保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通过“上课+个体心理辅导+心理舒缓”三管齐下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三、教研组变型,打造学习型教科研共同体

线上教学期间,小学管理范式发生变化,一个个灵动的教学教研小型组织应运而生。我们有集备组,分年级分学科设置,每个组别3-8人,由集备组长带领,每周組织一次常规教研以及随时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为整个年级该学科的学习负责;我们有年级组,级组长挂帅,统筹安排全年级各项教学工作,用亲和力、意志力、奉献精神把级组教师团结在一起;我们有技术组,由本校信息技术达人组成,动态关注全校线上教学技术难点,为教科研各项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这样的小团队,大家高度熟悉和默契,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共同作战,时时学习天天反馈周周小结,在日复一日的实战演练中,慢慢演变成为一个个高效学习型教科研共同体。

四、学习场更替,让每位学生坐到第一排

在线教学,学习场从传统的教室变为每个学生的家,课堂管理的难度变大,有效组织好课堂互动,是线上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最大限度通过互联网技术“让每位学生坐到第一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格外用心,将交互功能极强的在线会议室改造成我们的线上教室。全校41个班,班班有固定的线上教室,学生按课表定时到对应的教室上课。进入教室后,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打开摄像头,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同时出现在镜头面前,就仿佛回到了教室,又能和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由沟通和交流。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板书或者PPT,清晰地听到每一位同学回答的内容,和老师的交流也更方便,每个学生都可以和老师直接交互。

“让每位学生坐到第一排”的本质是对学生的高度关注,这一理念也落实在了课后作业设计中。如数学老师的学习成果汇报,科学老师的长作业“蚕宝宝生长记”与“美丽的晶体制作”,艺术教师鼓励学生将学习所得以绘画、图片、竖笛或口琴吹奏等多种形式分享等等,这些作业在某种程度上构建了另一种学习场,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意义加工,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新学识。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未来教育教科研教研组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打造社交型高质量慕课平台
用大数据改变未来的学习和教育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