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听评课策略探究

2022-05-30桓瑞宋砚清闫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听评课高职教师改革

桓瑞 宋砚清 闫琳

摘  要:“三教”改革是指“教师”“教材”“教法”三个维度的改革,旨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听评课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听评课策略,以期对高职教师今后的听评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教师;听评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9-0128-04

学校的“灵魂”和生存之本在于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更应是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听评课作为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一,每学期都如期展开。旨在通过听评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听评课中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对此,教师听评课时应该怎么做,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策略才能提高听评课的有效性,是高职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三教”改革的内容

现阶段,想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建立出更加完善以及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需要从教师、教学手法以及教材等三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发展,构建更加完善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弥补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既为职业院校的“三教”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稳定基础,也为职业院校的“三教”改革指明发展的具体方向[1]。

(一)教师改革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根本,是教材和教法改革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主动适应其变革,具备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应定期到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持续推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深化教师改革,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师资团队。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职业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需要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为导向,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2]。教材改革在内容上,要注重其应用性与实践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形式上,采用“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还可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三)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需要明确 “怎么教”的问题。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启发、讨论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听评课的必要性

首先,对于新教师来说,通过听评课,不仅可以学习借鉴资深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开阔自身的视野,激励自己不断上进,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听评课是教师之间就教学方法、教材等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过程。通过各抒己见、争论辨别,使思想碰撞出火花,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最后,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通过听评课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剖析上课教师的教学现状。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诊断教师对自身、教材、学生、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可行性的改进的意见。

由此可见,听评课无论对于教学管理者还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来说都必要且有益。

三、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下文将探讨当前教师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任务型的听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对教师每学期基本的听课时数有要求。个别老师去听课不是为了提升自我,而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听课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填满听课记录本,听课也就到此结束了。老师以这样的状态听课,无论听多少节课,都无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转变听课观念,即把“要我听课”转变为“我要听课”。教师要把听课看作和上课同等重要的活动,只有在思想上不认为听课是一种负担,而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才能真正理解听课的意义。听课者要抱着学习和借鉴的心态去听课。古有“开卷有益”,今有“听课有益”。无论什么课,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听,就一定会有收获。通过自愿、自觉地听课学习,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汲取和总结他人的教学改革成果和有益经验,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走弯路、走岔道,从而达到革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境界的目的。

(二)似懂非懂型的听课

教师之间跨学科听课也是常有的事情。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听课教师对所听课程缺乏深入地了解。并且在听课前也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就匆匆进入课堂,听课时自然无法进入状态。听课结束后也没有积极主动地跟授课老师请教,这样的听课自然借鉴不到上课教师的设计亮点,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教师听课要有备而听,听课者不听无准备之课。知名教育专家崔允漷博士曾表示:“进入课堂时,听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听课前听课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地准备,要把自己假设成学生和上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听课的学生,事先预习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找出本次课的重、难、疑点,有针对性地听课。其次,假设自己是授课老師,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会选择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以便听课时有个对照。经过对比,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到突破重、难、疑点的最佳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随机型的听课

听课教师在开学初对于本学期的听课任务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碰到什么课就听什么课,毫无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样盲目地听课,对今后自身的专业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教师听课要有计划。对于听课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听、听哪些老师的课、听哪个专业群的课……等等,要做到周密安排。

(四)模式化的评课

评课通常会“先扬后抑”的模式展开。首先,以“备课认真、授课目标明确、讲解思路清晰、课堂互动好”等开头对授课教师加以赞扬。然后再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评课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套路”进行的。不是说这种“套路”有什么不对,只是觉得这样的评课太过于模式化,只是走过场,为了评课而评课,缺乏新意,也不能引起授课教师的共鸣。评课结束后无论是评课者还是上课者都没有形成教學反思,也就不能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任何的帮助作用。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打破模式化的评课形式。评课能够折射出听课老师的授课思路与教学理念,能够体现出听课老师的观察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素养。因此,评课其实从听课时就开始准备了。听课老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及时地把自己的疑问、体会、感悟记录下来。既可以是授课老师讲解或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些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的记录、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学生问题和建议的记录,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某个具体问题或活动设计的见解与反思。有了这些翔实的记录,评课时才会有血有肉、有细节,有理有据。也只有这样,才会让评价更有说服力。评课不应该是听课者对上课者的单方面评价﹐而应该是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所进行的高质量的集体交流和研讨。其实,高质量的研讨是享受不同声音的交流,不同思路的碰撞﹐是激发自己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是试图从不同维度去审视问题的过程。

四、“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听评课的策略

(一)教师的视角

1. 关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作为课堂的领路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素养,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评教学基本功,首先看教态。教师是否仪表端庄,态度热情,师生情感融洽。其次看语言是否精炼生动,富有启发性,语调是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第三是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是否意赅,有艺术性,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此外还要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的熟练程度。

2. 关注教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

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一定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胜任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3-5]。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个高职教师的使命。高职院校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上课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的职业素养也是听评课的观察点之一。

3. 关注本课程教师团队的构成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形成专业群和课程教师团体是发展的必然。教师团队除了专任的教师外,还需要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企业教师是否参与了课程设计。还可以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到听评课中来。还要关注教师是否参与相关的实践工作,是否为“双师型”人才等。

(二)教材的视角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教材有自身的理解。在评析教师的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关注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关注教师是否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当下新工艺、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学生职业发展接轨;关注是否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生成属于自己的数字化资源。

(三)教法的视角

1. 关注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法和方式的总称。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灵活多样、组合优化,富有艺术性,使学生在一种自由、灵动、情感共融的思维场中学习。

2. 关注课堂互动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听课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上课老师设置很多“梗”,或者化身为“段子手”,时常引起大家哄堂大笑。这种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固然好,但这样的娱乐性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到底有多强,是否“活跃过剩”也是值得深思的。课堂上的另外一种“热闹”则属于师生互动的“热闹”。有的老师以提问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但所提的问题往往缺乏巧妙的设计,缺乏深度和广度。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大多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看似学生回答很踊跃,实质是在低层次水平上的重复,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过难的题目,学生答不上来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题目太易,又可能会出现学生洋洋自得的现象[6-9]。上课老师应该设置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拓展性思维的问题。如可以创设实际生活或工作情景,让学生用生活的智慧和自我认知自发地探索;也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用推理的方式一层一层的探寻问题的本源。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切记不要着急去解决问题,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感受到学习和思考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鼓励学生不仅探索课内不懂的问题,还要探索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延伸的问题[10]。

3. 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首先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如何定位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其二,教学方法及媒体手段是否科学运用;其三,是否注意运用激励性、促进思考的评价语言;其四,安排的练习是否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课堂掌控是否灵活;其五,思政元素是否与课程内容融合;等等。其次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之后,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11-12]。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否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其二,课堂专注度是否高,发言是否踊跃积极;其三,是否积极思考问题且见解独到,是否主动地提出问题;其四,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是否密切;其五,知识是否完全理解,目标是否达成;其六,学习方法是否掌握,是否学会学习;其七,所学知识是否灵活应用,是否善于动手操作;等等。

总之,要看职教现代教学理念中所提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否充分体现。

五、结语

听评课成为教师展示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技能。听评课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更没有捷径可走。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同行、资深的專家学习,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提高高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阳军.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22(03):92-95.

[2] 李秋霞. MOOC平台在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2021(09):182-183.

[3] 李忠华. 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 中国建设报,2020-04-08.

[4] 赵莎莉. 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海外英语,2016(06):39-40.

[5] 冯欣. “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发展探究[J]. 外语教学,2015,36(04):64-68.

[6] 陈玲,杨丹,黄馨然. 移动听评课是否促进教师平等交流和深度协同 —— 一项基于移动听评课工具的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8(06):107-114.

[7] 杨素君. 基于听评课的反思 —— 促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1):100-102.

[8] 罗鹤. 运用“四步六维”搞好听评课 ——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听评课的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9):83-83.

[9] 杨素君. 基于听评课的反思——促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1):100-102.

[10] 俞红林. 参与听课与评课,提升教师教学质量[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4):208-209.

[11] 盛双霞. 从传统的听评课到互助反思的课堂观察——基于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13(03):22-26.

[12] 鞠春月. “微格+磨课”模式的听评课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调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0(13):179-180.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行业和产品链与高职生创业生涯的动态契合规律和动态管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27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桓瑞(1980 —),女,硕士,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宋砚清(1970 —),女,硕士,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闫琳(1979 —),女,硕士,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听评课高职教师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对《液体的压强(1)》一课的点评
改革创新(二)
课堂教学诊断:铸造现代校本教研新景观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