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2-05-30兰秋琳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宁市研修评估

【摘要】本文论述南宁市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针对南宁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精确设计培训内容、安排培训阶段,组建优质的市县两级培训团队、组建高效的县校两级管理团队,严格抓好校本研修这一主阵地,构建“三级评估”机制对项目学校进行全面评估等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南宁市 中小学教师队伍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0-0010-04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2014年,南宁市针对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启动实施了第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也称信息技术提升工程1.0),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训方式,对6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展开了专项培训,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信息技术实操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等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市直属学校和大部分城区、乡镇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利用率较低,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较低;二是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然较低,仅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技术辅助教学。

鉴于此,南宁市于2020年启动了第二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也称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通过培育市、县(市、区)、校三级信息化管理团队,建立项目学校“愿景驱动、整体规划、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构建满足本市教师队伍共同发展、一體成长需求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实施周期为三年,覆盖了全市8万多名中小学教师,2020年、2021年分别完成了培训目标的40%,2022年将完成全部培训工作。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轮培训以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为目标,其中“三提升”为显著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的信息化指导能力,“一全面”为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建设“两支队伍”,抓实培训的指导与管理

在落实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过程中,南宁市制订了“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其中,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管理、评价、考核等制度,统筹指导县(市、区)开展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订本级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负责本级培训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的组建、培训和管理,确保本级相关培训工作的有序落实;项目学校负责本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做好本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的组建、培训和管理,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一)组建优质的市、县(市、区)两级培训团队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南宁市着力打造市、县(市、区)两级培训团队:一是组建由本市教研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骨干等160人构成的市级培训团队,主要负责指导市直属学校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对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能力等进行考核、抽检、抽测;二是指导各县(市、区)组建由专兼职教研员、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等450人构成的县级培训团队,由县级团队负责指导本地项目学校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相关工作。

组建培训团队后,南宁市分三个阶段对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第一阶段主要对各项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帮助学员从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层面理解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整体要求,了解项目实施方案的各个环节,同时学习其他省份的具体做法,为本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第二阶段设置了项目实施方案解读、平台操作、微能力点解读与案例分享、测评方案设计与案例分享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着力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第三阶段安排项目学校实操应用考核,学校考核由本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县级评估由本级培训专家团队(市直属学校由市级培训团队负责)负责,在全体教师考核结果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后,学校即可向上级提交评估验收申请。市、县(市、区)培训团队的组建解决了教师实践应用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在不同阶段对市、县(市、区)两级团队进行培训,有效解决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中“谁指导、如何指导”的问题。

(二)组建高效的县(市、区)、校两级管理团队

着重打造优质县级和校级信息化管理团队,是南宁市落实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重要举措。在提升县级信息化管理团队领导力方面,南宁市分两个阶段实施培训工作:第一阶段以“明要求,做规划”为培训主题,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为期3天,通过“菜单式”培训课程、主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为参训人员分析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方法,同时组织开展小组分享、解疑答问、小课题研修任务等活动,让县级管理人员更加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意义,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项目学校的研修主题和任务,指导、参与完成本级培训项目的整体规划。第二阶段以“重实践,萃经验”为培训主题,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为期2天;培训前,通过筛选优秀实践案例,总结提炼优秀做法,形成可辐射的有效经验;培训过程中,通过分享、分析县(市、区)实践案例,展示项目管理的有效经验和方法,并指导县级管理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项目管理工作。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有效培训,南宁市各县(市、区)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增强。

在提升校级信息化管理团队领导力方面,南宁市以年为单位将每一年的培训项目均分为5个周期,总计50个学时。以2020的培训规划为例,当年的培训从6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共5个培训周期:第一周期从6月22日至6月28日,以“愿景驱动,整校规划”为主题,主要采取线上培训的形式,通过解读信息技术政策、讲解规划方法、评析典型规划案例,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开展培训,并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制订在愿景驱动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第二周期从6月29日至8月31日,以“明晰路径,重点突破”为主题,项目学校在专家指导下,根据本校实际自主选择合适的学科、项目作为“能力点”(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开展试点工作,制订研修工作实施方案,明晰研究路径、研究重点,同时要求参训学员制订研修计划,按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第三周期从9月1日至10月31日,以“整校推进,创新实践”为主题,培训主要聚焦能力点的应用实践,采取案例评价、听评课活动等方式对项目学校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第四周期从11月1日至12月6日,以“能力评价,应用考核”为主题,其间学员提交能力点认证材料,项目学校依据教育部科技司制订的30项微能力测评规范对本校全体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县级管理团队对各项目学校学员进行二次抽查评价;第五周期从12月7日至12月30日,以“凝练成果,经验辐射”为主题,梳理实践过程与路径,提炼经验、反思不足,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学校优秀成果展示,让各学校在分享中学习、在总结中提升,并要求各学校结合交流所得、本校实际制订实施规划和方案,确保相关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抓好项目学校管理,破解实践应用难题

(一)抓实项目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抓好校本研修是整体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一大难点,也是验证教师“真学习、真实践、真提升”的重要指标。在推进项目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学校方面足够重视相关工作,但就教师本身而言仍然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有些教师甚至只会使用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二是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新教学方法、新教育教学理念等比较淡漠,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三是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不足、教师学术素养欠缺等原因,对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尚持观望态度,甚至有部分学校敷衍了事。

上述问题成了南宁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南宁市着力抓好项目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组织市、县(市、区)培训团队深入项目学校指导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同时,南宁市实施了聚焦能力點应用能力提升的听评课活动、能力点认证材料提升和互评、信息化教学案例分享三个阶段的培训工作:一是学校开展以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听评课活动是实践演练阶段,是指教师借助移动听评课平台,围绕所选能力点开展教学实践,并将教学视频实录作品上传至共享平台,供自己、他人进行评价与反思;二是项目学校提交本校实践应用考核材料,市、县(市、区)培训团队对学校提交的材料做逐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教师考核评估方案(如表1所示),对全市教师进行评估考核;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通过现场学习、网络展示、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展示、分享活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南宁市要求项目学校按照“应用聚焦、听评课、同课异构、过程引导、能力点认证、案例示范”的路径开展校本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师参与培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情,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二)落实“三级评估”,严抓考核评价问题

只有有效落实评估考核工作,才能确保“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真正发挥培训功效。为此,南宁市遵循应用驱动、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制订了由学校、县(市、区)、市共同完成的“三级评估”制度,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校推进项目实施绩效两个层面抓严、抓实考核评价工作。

关于教师考核评价层面,南宁市采取“学校考核→县区评估→市级抽检”的“三级评估”机制。首先,项目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利用研修平台对本校教师提交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评估,评估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具体如表2所示),如果全体教师评估结果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则可向上一级评估团队提交评估验收申请,并按学校教师人数的10%进行推优。其次,县(市、区)评估由县级信息化管理团队(市直属学校由市级团队进行评估)通过研修平台,对县域项目学校教师的评估结果进行100%的评估验收,完成全部评估后向上一级评估团队提交评估验收申请。再次,将市级信息化管理团队分为20个抽查小组,在学校考核、县(市、区)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县(市、区)提交的能力点认证材料的10%进行抽查(如表3所示),并对材料填写抽查意见。在市级抽检中,每个抽查小组都推选本组的优秀能力点案例,共选出672个优秀能力点案例,为项目的后续开展积累了优质的本土化资源。

关于学校考核评估层面,南宁市主要采用“平台把关→县区评估→市级抽查”的“三级评估”机制,重点审核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完成度,以及校本研修实施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由研修平台把关项目学校提交的材料,只有学校完整提交所有材料后才能申请县级评估;其次,由县级信息化管理团队(市直属学校由市级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进一步对项目学校材料进行100%评估验收;再次,由市级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专家,对经由县级管理团队评估后的项目学校材料的10%进行抽查,最后438所项目学校全部通过了审核验收(如表4所示)。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下,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区域教育发展质量的高低。为此,南宁市在精准把握本地教师的实践问题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时间,组建优质的市县两级培训团队、县校两级管理团队,严格抓好校本研修这一主阵地,采取“三级评估”机制对项目学校进行全面评估等有效举措,切实提高了本市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兰秋琳(1983— ),广西河池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南宁市研修评估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Sam’s Family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 公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最终评估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