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如何提效增质

2022-05-30陈淑媛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易错天平等式

陈淑媛

所谓“双减”政策,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从表面上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如何在“双减”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确保他们不会落下课程,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课堂质量,这既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也能减轻教师的压力。以下笔者便围绕提升课堂质量、实现提效增质展开详细论述。

一、突出重难点,在趣境中增质

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首先要简化课堂内容,摒弃繁杂琐碎的細枝末节,突出知识的重难点,以此让知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构建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梳理重难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地把握新课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上“等式的性质”时,笔者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把握等式的性质,笔者设计了以下情境:将准备好的天平拿到讲台上,要求学生回答天平的作用。随后,将两个相同款式与型号的塑料杯子放在天平的右侧,将一个文具盒放在左侧,此时天平的两侧保持平衡,并未发生倾斜。笔者提出问题:“在天平两侧各放上一个相同大小的砝码,天平是否会变化?”学生回答:“不会发生变化。”笔者在天平两侧各添加一个相同大小的砝码,天平果然没有发生倾斜。于是笔者又继续提问:“如果在右侧添加一个苹果,左侧添加一个橘子,天平是否会发生倾斜?”此时,有的学生表示“会发生倾斜”,但更多的学生表示不一定。笔者要求后者解释为何“不一定”,学生答道:“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苹果和橘子的重量,如果重量相同,天平不会发生倾斜!”完成上述讨论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出观点:天平两侧加上重量相同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天平的两边减去相同重量的物品,天平同样保持平衡。接着,笔者再次提问:“将天平比作一个等式,在等式的两边各添加一个相同的数字,这个等式是否会变为不等式?”学生回答:“不会!”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稿纸展开验证,并二次总结观点。大约过了五分钟,学生完成验证,再次笃定回答:“不会改变。”面对学生的回答,笔者顺势引导他们思考等式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在此次体验中,猜想、探索和验证的环节几乎都是由学生自行完成,这不但间接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总结中初步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有趣的情境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境”中突破重难点,保障课堂提效增质。

二、探寻易错点,在互动中提效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被缩减,部分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少会自觉地去学,所以有些易错点便会被他们忽视,并对他们后期的解题与学情评价带来影响。为了让课堂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探寻易错点,将问题隐患挖掘出来,在初期便予以妥善解决。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反思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查缺补漏,以此让课堂教学更具引导性。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错误,常常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题干中的“陷阱”,即易错点。例如,在五上期末复习课中,笔者设计以下练习题:工人正在锯一段木头,已知他用16分钟把一段长木头锯成5段,如果保持工作速度不变,他再把每段短木头都锯成2段,还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在解答这道习题的时候,班级有2/3的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答案,而导致他们出错的根源恰恰在于题干中的“陷阱”。倘若我们直接将“陷阱”引出来,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因此,笔者与学生展开了互动交流,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挖掘出“陷阱”,了解自己的错因。

师:这是一个典型且特殊的植树问题,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点?

生:我好像忘了!

师:现在回忆一下,这种特殊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是什么?

生:锯木头的次数比被锯成的段数少1。

师:同学们在解答习题的时候,是否有减1呢?

生:没有,所以做错了!

师:现在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植树问题,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由此,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挖掘易错点,并一点点地梳理知识,重新温故“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如此一来,当他们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便可以成功规避“陷阱”,并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接触易错点的时候,往往会沿用同一种判断手段。此时,一旦“陷阱”的设计方式改变,那么之前的判断方法将不再发生效用。因此,我们还要根据学习易错点展开开放性的训练,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

三、探寻拓展点,在实践中催化

为了帮助学生扩展学习领域,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知识探寻拓展点,以此让课堂练习更具实践性,进而催化课堂提效增质。例如在学习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点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概率现象进行总结,或是利用统计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某类数据进行归纳,并设计统计图。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获得学以致用的体验,更能充实他们的知识底蕴。

另外,“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也适合教学拓展。以人教版五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板块为例,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为了让他们在有限的拓展训练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并懂得如何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以教室为立足点,如果校长准备给教室更换地砖,需要购买多少地砖才能避免浪费(避免多余购买)?”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首先给学生预留了五分钟进行思考与交流,接着鼓励他们阐述其观点。生1:“先计算班级的面积,再计算地砖的面积,然后用班级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需要购买的地砖的数量。”其他学生给出的方案与生1给出的方案大同小异,所以笔者又顺势对问题进行拓展:“如果校长想要购买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不同形状的地砖来铺设地面,营造出一种缤纷多彩的视觉效果,应该如何购置地砖?因为不同地砖的面积不同,这个时候应该如何运用面积公式?”如此一来,不但在无形中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同时也让知识点与生活产生了进一步的联系。此时,为了配合学生的操作,我们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模拟情境,以此让课堂训练更具代入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易错天平等式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组成等式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天平的平衡
速填等式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