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理念,建设Kitten校本课程

2022-05-30张汉城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编程校本理念

张汉城

STEAM教育自提出之日起,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关注。它强调学科的多维性,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融合起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通过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领域边界,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

Kitten是一种独立自研源码编辑器,它可以为7-16岁学生提供趣味编程教学服务。它不需要像传统编程软件那样逐行地“敲”代码,而是通过拖曳已定义好的指令块,采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快速实现程序的编写。由于该程序指令块较为丰富,且可以免费使用,所以很受学生喜欢。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校本课程资源,推动学校编程教学,让优秀的Kitten编辑器被更多的学生接受,笔者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建设“Codemao的‘三爱之旅”编程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亲历建模、编写、调试、优化等环节,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明确STEAM教育理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有的研究者将STEAM教育理念归结为以数学为基础,通过工程和艺术解读科学和技术。但是,作为工具性很强的信息科技学科,特别在凸显技术素养的编程教学方面,仍然要以数学为基础吗?笔者认为,由学科特点入手提炼STEAM教育在该学科的理念,方能进一步把握STEAM教育的学科属性。

1. 技术为基础。学生在编程学习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反复练习、巩固才能掌握编程技巧。脱离技术学习的编程训练,无疑是纸上谈兵。因此,建设Kitten编程校本课程,可以以技术为基础,通过工程和数学的手段,来表现科学与艺术。学生亲历“技术掌握—工程实施—数学逻辑—科学思维—艺术美化”等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习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要素为目标。Kitten源码编辑器包括“事件”“控制”“动作”“外观”“声音”“画笔”“侦测”“运算”“数据”“函数”“物理”“扩展积木”等十二大项编程模块。建设Kitten编程校本课程,先要确定STEAM要素,然后才能确定每课的具体目标。笔者从技术(T)、工程(E)、数学(M)、科学(S)、艺术(A)五个维度出发,结合Kitten特点来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如,从数学维度确定的目标为:选择合适的算法,合理设置程序模块参数,使程序逻辑正确;通过程序编写,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弘扬“三爱”主题教育,确定校本课程育人主线

目前,市面上的图形化编程大都以游戏为主题,充满趣味却较难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进一步弘扬“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内容,凸显编程教学的育人价值,笔者坚持Kitten校本课程开发“双”主线,在培养学生STEAM素养的同时坚持课程育人主线(“三爱”主题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按主题划分课时。“Codemao的‘三爱之旅”校本课程为Kitten源码编辑器的初级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将德育教育显性呈现,将9个课时分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3个单元,如爱学习(“第1课?摇认识新朋友”“第4课?摇我是小画家”“第7课?摇算数高手”)、爱劳动(“第2课?摇举手之劳”“第5课?摇家居能手”“第8课?摇蚂蚁森林”)、爱祖国(“第3课?摇国歌响起时”“第6课?摇鼓浪屿导游”“第9课?摇中华古诗词”)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每一单元中均受到“三爱”教育。

2. 分项目设置任务。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任务,在体验式学习中提高STEAM素养,“Codemao的‘三爱之旅”校本课程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真实事件、真实案例将“三爱”教育贯穿于项目教学中,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地传导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并落实到行动中(见文末表格)。

三、根据泰勒目标模式,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流程

拉尔夫·泰勒将确定课程目标作为课程开发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组织、评价展开课程开发。这种模式,被称为泰勒目标模式。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逻辑性,非常适用于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Kitten校本课程的开发。

1. 确定整体开发流程。立足教师、学生实际情況进行课程需求分析;根据校情制订课程教育目标;结合“三爱”教育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式学习设计教学案例,合理制订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优化;再通过课堂教学检验,不断尝试,使开发的校本课程更加合理。将这一开发流程进行提炼,可得如下过程:课程需求分析→课程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评价制订→课堂教学实施→课程调整优化→课程开发结束。

2. 设计每课知识模块。创设“小剧场”模块,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学习之旅,把每一个项目当成工程进行分析,从“哪些角色或场景”“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三个方面,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创设“想一想”模块,引导学生在Kitten积木盒子中寻找可能的指令块,猜测它的作用及运行原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创设“做一做”模块,让学生在个人尝试或者小组合作的氛围中确定程序逻辑,合理设置参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创设“评一评”模块,从程序的合理性、美观性、简洁性等出发,在学生自评、互评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门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Kitten校本课程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与学生STEAM素养的密切融合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深入探索,从而让这门编程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编程校本理念
编程,是一种态度
编程小能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