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为揭秘 语文要素是核心
2022-05-30梁艳莉
梁艳莉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墨梅》一课,以探寻诗中三种不同的梅花(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为切入点,在资料的选择上千淘万漉,在资料的运用上聚焦语文要素,可謂匠心独运、创意十足,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选择和运用资料具有示范意义。
片段一:源头资料,寻觅源头
师:一般人种梅花,要么种在自己家的花圃里,要么种在自己家的庭院里。可是,王冕却把自己家的梅花种在洗砚池头,这是为什么?一起看下课件,请大家默读一分钟。
课件呈现:洗砚池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内。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经常到池塘边洗刷笔砚,结果池塘里的水都被染黑了。王冕说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要像王羲之那样勤奋刻苦。
师:看懂的请举手。
生:王冕说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一样勤奋刻苦。
师:刚才留心最后一句话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这说明,你们都看懂了。王羲之家的洗砚池,象征什么?
生:勤奋、刻苦。
师:王冕把自家的梅花种在洗砚池头,表明他要向谁学习?
生:王羲之。
师:学习王羲之什么?
生:勤奋、刻苦。
师:是啊,这口洗砚池,是王冕立志向书圣王羲之学习的象征;这口洗砚池,是王冕立志学画,最终成为“画梅圣手”的见证。而王冕家的梅花,就种在洗砚池头。这梅花,同样见证了王冕学画的志向和刻苦。
【赏析】一些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呈现的资料,多是整段直接剪贴而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上去“原汁原味”,实际上说明教师在选择和运用资料时缺乏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一资料和怎样用。王老师关于洗砚池的介绍,是为引导学生体会《墨梅》第一句诗的“家中梅”而出示的,也是本节课呈现的第一份资料。现在的小学生写字习惯用一次性笔芯,远离以毛笔蘸墨汁的书写,更不要说接触“洗砚池”了。王老师立足这一学情,从诗句中提取了“洗砚池”这一容易被忽视的诗意的源头之物,以资料的形式来解决学生认知的缺失。值得重视的是,王老师所呈现的这份资料虽不足百字,以精练的语言指向诗歌的起点“家中梅”的种植点,明显是经过精心编辑的结果。所呈现的资料不仅交代了洗砚池的典故以及两处洗砚池之间的关系,清楚明白,一读就懂,而且突出了洗砚池在诗句中的表达指向——勤奋、刻苦学习获得的精神底蕴。这一点又能够体现王老师具有用资料的强烈意识,即课堂上呈现资料不是让学生一看了之,还需要学生看懂,为阅读理解服务。王老师在学生默读资料后,还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洗砚池对王冕成长的积极影响,成了王冕人生追求的源头所在。由此看来,王老师此处呈现的关于洗砚池的资料,具有一箭双雕之效。
片段二:关键资料,聚焦品格
师:天底下没有淡墨色的梅花,而王冕居然把自家的梅花画成了淡墨色。这是为什么?猜猜看。
生:我觉得他是想表达自己的独特。
生:我觉得是他想突出梅花不与百花争艳,独自在冬天开放,不鲜艳。
……
生:淡墨痕这种颜色显得很冷淡,画出来之后能显出梅花的孤傲,同时也能表现出他的性格十分孤傲。
师:五种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的这些看法都跟王冕这个人有关。是吧?那咱们来看看,王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件呈现:
史书记载,朋友李孝光想推荐王冕去作府吏,被他拒绝了。
史书记载,老友泰不华多次举荐王冕为官,被他拒绝了。
史书记载,他的老师王艮劝王冕做官,被他拒绝了。
史书记载,元朝的达官贵人不惜重金向王冕求画,被他拒绝了。
史书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重用王冕,他以出家为由也拒绝了。
师:五句话,五件事,人物不同,情节不同,但是,有关王冕的一个词完全相同,这个词是——
生:(齐答)拒绝。
【赏析】王老师此处呈现的资料,表面上看是为理解王冕为什么把梅花画成淡墨色(画中梅),实际上是为领悟王冕的个性特点与追求。王冕作为著名诗人,其特点是值得大段介绍的,但王老师用五条“史书记载”的资料来呈现并不是为了全面介绍,而只是为了聚焦在一个特点上。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一是每条仅一个句子,在强调资料来源可靠的同时,也突显王老师编辑的效果,再一次体现王老师在选择资料上追求精当的风格;二是五条资料中出现的人物既有王冕的师友,也有达官贵人,甚至皇帝,他们的做法原本想帮助王冕摆脱生活的困境,但都被“拒绝”了,也就是说这些资料聚焦的就是王冕的“拒绝”(有辱个性追求的“好日子”)这一为人处世的关键态度。值得欣赏的是,王老师选择的五条“史书记载”虽然没有点出是哪些史书,但从出现的人物的身份、朝代,可以看出这些资料是从众多史书中千淘万漉后才选定的,是为了达成课文所承载的“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而呈现的。在王冕生活的时代,拒绝为官、拒绝发财,无疑就是拒绝美好的生活享受,留给自己自然就是平淡,甚至是清苦的生活了,而这正是王冕以淡墨色来画梅花的寄寓所在。在资料呈现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资料重点体悟的就是王冕在淡墨色中所体现的精神追求。足见这些资料起到了把学生引向诗句背后和诗句深处,有效从“淡墨痕”字面捕捉到深刻的内蕴,令人咀嚼“淡墨”中浓郁的情怀、高洁的情操、坚定的信念。
片段三:拓展资料,合一清气
师:鲜艳的红色我不画,亮丽的白色我不画,我只画看起来不鲜艳不亮丽的淡墨色。那是因为,我只想把什么留在天地之间?
生:(齐答)清气。
师:把“清气”这个词圈出来。(板书:清气)据我所知,很多人写梅花,写的不是“清气”,而是“香气”。
课件呈现并引读:
数点梅花满院香——[宋]钱时《睡起即事》
梅花至老香犹在——[宋]胡仲弓《寄适安》
落盡梅花尚有香——[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园十诗》
师:刚才大家读这些诗句时,感受到所写的梅花强调的都是“香气”。我查了100首写梅花的诗,惊讶地发现,其中有65首写到了梅花的香气。但是,请注意,王冕写的不是“香气”,而是——
生:(齐答)清气。
师:王冕就是这样的人!他一身清气,所以,当那些达官贵人拿着重金购买他的画作时,王冕用这样的诗回应他们——
课件呈现并引读:
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元]王冕《素梅·四八》
我的素梅凌寒绽放,一个一个冰清玉洁;
不管羌笛如何吹奏,我的素梅永不凋谢。
师:我们知道,这里的素梅象征谁?
生:(齐答)王冕。
【赏析】诗学习到最后,必然要在诗眼上玩味,“清气”无疑就是《墨梅》一诗的诗眼,指向的是对“心中梅”的体悟。为此,王老师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呈现两组拓展性资料:一是与其他诗人写梅花普遍突出香气的诗句进行比较,以显示王冕写梅花选取清气的视角别具一格;二是用王冕其他诗中同样写梅花的句子,进一步印证他所写的梅花就是他自己这一象征。王老师在小学生学习《墨梅》的课堂上运用以诗解诗的方法。在引入的资料中,既有三位宋朝诗人写梅花“香气”的诗句,又有王冕自己的《素梅》组诗中的诗句,但教学没有出现半点节外生枝的情形,学生没有纠缠如何理解新出现的诗句的意思,而是一直努力探寻对诗眼“清气”的感悟。原来王老师在资料运用上下足了功夫:对资料中三位宋朝诗人的诗句引导定向理解;对《素梅》组诗中的句子直接配上了自己精炼的内容理解,让资料的教学指向清晰明确。学生读《素梅》中表达梅花独特品性的诗句,也读王老师配上的精炼理解,更加强化了对王冕具有清气品质的高度认同感。最让人惊异的是,王老师出示的《素梅》中的诗句,竟然是为了回应前面所呈现的“史书记载”中的人物言行,这样既延伸了前面呈现资料的作用,又使不同教学环节呈现的资料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对诗眼乃至整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这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在资料的选择与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总之,王崧舟老师在《墨梅》一诗教学中呈现了为数众多的资料,这些资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精心选择并精细化处理的结果,既方便学生在探秘诗中表达的三种梅花时直接运用,又能够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品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格即人格”中达成教学目标。这样融合了资料选择和运用的教学艺术,值得教师研读、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