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解析研究

2022-05-30毛全花

高考·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高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毛全花

摘 要:高考,对一个学生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今,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而繁重的学业压力、高考潜在的考试压力,以及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则在时代发展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便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有效策略

对高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也即将迎来一场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的考试。此时的他们,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家庭压力,而且还要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之下的严峻竞争压力。面对这多方面的压力,许多学生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校园暴力、学生因压力较大而伤害自己、厌恶上学等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些情况,社会各界都纷纷关注其中。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同挑战,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常常被忽视。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则显得更为重要。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有理想、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新的时代,对新的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之下,教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

对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智力已然相对较为成熟,也逐渐要迈入更高学府和社会之中去进行下一阶段的成长。此时的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以及敏捷的思维,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也在逐步提升,同时也面临家长、教师、同学与其的多方面关系。这些不同的关系以及心理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几乎有将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在此之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学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各个学校纷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高中政治课程其教学目的便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智力等发展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在高中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则必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之下,本文笔者便就当前形势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研究”为题进行相关研究。

二、高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收集、查阅、研究有关高中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针对高中政治学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调查和研究,探寻当前渗透现状并且探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其有效教学策略。通过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当前有关高中政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为之后相关内容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的目的便是能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首先可以在一定的策略之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观念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帮助其解决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进行重视和解决。其次,本次研究可以给予高中政治教师以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式方法,帮助其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践之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渗透,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最后,政治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校促进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鼓励其他学科教师积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我国社会各界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形势下,对教育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1]。以高中政治学科来说,必然要在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之下立足新的时代使命和教育思想做出新的调整和改变。《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其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切实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的发展条件之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關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其心理健康方面教育,针对其中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关注的重要内容。而对青少年来说,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能够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于社会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所以,于高中政治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之下的必然要求。在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下,能够使学生于正确引导中成为一个完整而健康的人。

(三)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的发展包含着多种因素,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等。而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力,则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够使其正确而积极地面对自我、生活和社会,从而提升自己并且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只有拥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素养,才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能。

(四)增强教师专业教育能力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在学校教育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知识进行讲解而完成特定教育任务,在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态。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师德的一种体现[2]。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师来说也是其专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在高中政治教学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专业知识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而从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和关心学生发展需要,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促使其完成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渗透教育观念认识缺乏

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还是较低,许多教师并没有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以一定的关注。大部分教师只是会偶尔在政治学科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并不会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教学中的必要内容进行相关教学。在教师的心中,知识的讲授远比心理的教育要更加重要。与此同时,在平常的生活之中,许多教師都不会去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更少在高中政治课堂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学生正要面临严酷的升学压力,学业任务较重,将紧张而重要的课堂时间关注于与知识无关的内容上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原本的学习时间。在这些思想之下,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育明显不足。由此可见,当前,高中教师更多关注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等内容,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之中的认识相对较为缺乏。

(二)渗透教育资源关注不足

在高中政治课堂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注重挖掘其中资源进行运用,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当前,高中政治教师普遍并不注重对教材之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挖掘,也并不注重对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运用、实践和相关内容拓展。虽然,在政治教材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些内容本身便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如果针对其中内容加以发掘和运用,则势必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教师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利用和使用,导致其中很多心理健康知识都白白流失了,使学生失去了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三)教学渗透方式方法单一

渗透方式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当前,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会偶尔变化一下教学方法,一般也只是采取两种教学方式。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自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不足等多种原因。而当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教师的教学方式之时,其大多都表示教师多数采取讲授的方式来讲述教学案例,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总是难以理解其中内容。由此可见,如果教师总是将本来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用讲授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教学,这必然会使其丢失教学的热情,也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从而难以有效发挥政治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四)教学渗透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合适而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到学习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从研究中发现如下三种情况:其一,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而并没有真正重视评价方式的使用,很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二,教师并未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积极、具体、及时的评价。这样会使得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其三,教师并没有专注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没有针对学生的能力、接受程度、个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评估,其评价内容和方式也难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评价,最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五、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性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教师在应试教育理念和形势的影响下较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种种方面的重视和培养。如今,素质教育理念成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于学生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具备以下两种能力:其一,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政治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其二,高中政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所以,教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方法,并且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个性、情感等内容进行分析而选择教学方式和内容,增强高中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此同时,这种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也需要其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素质。所以,学校也要定期对教师的心理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对其进行疏导和教育,增强教师专业性。

(二)挖掘学科渗透教育资源,强化教学生成性

在高中政治教材之中,其实包含着许多有关思想道德意识和修养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便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而教师则要挖掘这些潜在的教育内容并且进行有效分类,进而从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4]。比如:在《经济生活》这本教材之中,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便大致可以分为生活类、角色认知类、行为类、品质类这几个方面。在此之下,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心理健康资源进行汇总而分类,并且针对不同种类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到其教育目的。比如:针对行为类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则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的行为习惯思维和方式,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便蕴含着行为类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主要内容便是让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认识到勤俭节约这一良好美德。针对这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则可以在课件上给学生展示世界各地浪费的景象,进而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之中是否见过浪费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否有过浪费的行为并且进行述说。当学生积极谈论并且讲述着身边的浪费现象,他们会深刻认识到浪费的危害性。此时,教师再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则可以让学生改变原有的消费观念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

(三)创新多样渗透教育方法,提高学生体验性

讲授式教学方法,依然是当前教师所常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然而,这种较为固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活力,有效提高其效率。尤其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情感较为丰富的内容之时,则更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所以,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于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素养。例如:在“多彩的消费”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其中,教材中有一段案例:A表示想要贷款买一辆车,B表示还是攒钱买车吧。针对这段案例,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来表达自己对这两种消费观念的认识和想法,表达自己的消费观念,从而懂得适度消费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还贷的紧张和焦虑感,教师则可以“即将要开学了,暑假作业一点都没写。还有三天时间可以补作业,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例子让学生深入其中体验那种紧张和压迫感。当我让学生想象其作业未完成时的感受之时,很多学生纷纷惊呼,“这真的是太可怕了!”从他们的表情和话语之中,明显地传达出感同身受的紧张感。而这种感觉便与超过自身能力的消费有着一定的可比之处。针对此,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探讨“作业没写完的后果”和“贷款未还完的后果”这两者的不同来区分其中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进而探究“如何看待贷款消费”。通过作业和贷款这一形象而生动的形象比喻和深入探讨,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消费过高而超过自身能力的压力,从而深刻懂得适度消费的重要性。

(四)采用多种渗透教育评价,关注学生主体性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能够获得教师的评价和重视。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对其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以,教師根据不同学生的情感、态度、性格等采用不同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培养其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评价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注重及时评价。如果当学生在传达一定的思想或者表现一定的行为之时,教师并没有给予一定的反馈,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力感和丧失感,感觉自己没有获得教师的尊重。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其二,评价要具体而明确。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使用“好”“非常好”这种没有明确指向性的话语进行评价和表述,而应该针对其内容进行过程性评价。比如:“刚刚你所表达的是……,其中这个想法……很有新意。”“这句话中……这个部分,我想是不是这样表述会更加合理……”其三,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适时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认识自己,所以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对自我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进而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和内容进行差异评价。

(五)适当给予学生多样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美好品质。对学生来说,自信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于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具备自信的品质能够帮助其真诚而勇敢地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挑战和困难,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例如:在日常教学之中,许多学生都难以在众人面前明确地表达自己。当在公众场合中,他们往往出现羞涩、胆怯、自卑的心理,不愿意与他人一起交流。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内心中的自卑感而融入自信心,教师便可以在政治课堂之中设置关于“时政说一说”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之中,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三分钟有关时政话题的内容,其能够自行选择所想要讲的时政内容。比如:学生可以选择社会、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时政新闻为切入点编排演讲内容。在这一活动开始阶段,可以感受到学生内心大多还是较为害羞、腼腆,在说话的过程中也总是出现磕磕绊绊、不知道要说什么这种情况。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讲话,让其明白倾听和尊重。慢慢地,学生开始变得放松,也逐渐开始放开自己,敢于真实地去表达,自信心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六)融入学生内心精神世界,鼓励个性化发展

对高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自我摸索和个性塑造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能够拥有与他人不一样的独特的性格和个性表达,也渴望能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对此,教师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慢慢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在《文化塑造人生》一课中,教师便要走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以积极健康的优秀文化丰富其精神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例如:在课程之中,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文物古迹等内容,让学生进行欣赏。在展示《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之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感受其诗中的精神韵味和爱国情感。在展示《千手观音》这段优美的舞蹈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刻苦和努力,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事迹、学习中的事情,以及其所理解的坚强意志。在展示《中国的脊梁》时,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心中对于“中国脊梁”的理解,并且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想法。在多样的文化和学生的思想表达之中,教师能够逐渐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其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感悟,在交流和探究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拥有健康而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学生沉着冷静地面对如今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以引导学生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生活,让苦难散发芬芳,让生命弥漫花香。世界本身便是多面的,每一个人所看的角度不同所感受的、经受的也不同。当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原本的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原本的黑暗也可以变为光明。在高中政治学科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引领学生去发现世界的美,在美的滋养下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慕茹娅.高中政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4):192.

[2]单杰.高中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探究[J].读与写,2019(7):1.

[3]慕茹娅.高中政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4):192.

[4]贾冰.攻“课”不如攻“心”: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校长,2011(7):58-59.

本文系2021年度南平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立项课题“论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编号:Npszzx21-5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高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