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的逆向教学设计
2022-05-30杨新颖吴欣歆
杨新颖 吴欣歆
【关键词】学业质量,逆向教学设计,启示与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将学业质量单独列出。结合学业质量的内涵描述,可以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基本框架(见图1)。语文学业质量是按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日常生活、文学文化、跨学科三类情境去描述的,呈现出学生不同维度的关键学业表现,突显了情境性、整体性、进阶性的特點。基于上述特点,其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高度适切。
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思考怎样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以前,首先要思考清楚学生的学习想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然后再考虑清楚哪些证据表明已经达到了设定的目的,强调的是从学习结果出发的逆向思考。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的提出,提供了每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终点样貌,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刻画出了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这也为教学实践以学业质量为出发点进行逆向设计提供了可行性。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展的,更加关注学习的本质和深度理解。
1. 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
逆向教学设计是相对于传统的顺向教学设计而言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一线教师往往先考虑教什么、如何教,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分析教材、阅读教参、分析学情、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等。随着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兴起,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一步深化,提出了“逆向设计”模式,促进了“目标模式”在当代的新发展。逆向教学设计要求设计者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设计者在制定目标之后要思考以下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型性行为是怎样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在逻辑上导出合适的教学和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内容标准的要求。[1]因此,教师在逆向设计中的身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是将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告知学生的讲述者,而是培养学生用具体表现展示自身理解能力的指导者。
“逆向设计”是一种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情基础的,围绕学习目标的,将学习评价前置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便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2. 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
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按照三个阶段来分别开展教学设计。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第一阶段中,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国家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选择要传授的内容。设计流程的第一阶段须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2]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评价任务,包括评价方式、评价证据、评价标准等。教师除了关注评估与目标的对应性之外,还须要重点关注评估的合理性。[3]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第三个阶段要考虑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须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
实现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4]由此可见,逆向教学设计的流程和理念,为学业质量支持下的单元课程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视角。
二、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日常的教学主要是依据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自身的经验来安排教学活动,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走完预定的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以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缺少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过度依赖教材,忽视学生语文学习成就为具体表现特征,最终会导致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不清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基于上述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及三个阶段,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1.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将学业质量单独列出,那么在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时,教师就可以年段学业质量描述为出发点,思考、确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因此,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清晰的、整体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而单元学习目标则源于对不同年段学业质量的解读和把握。
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年段学业质量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为思考的起点,其优势是: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后,依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此外,因为有了具体、关键的行为表现,还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准确地把握。依据学业质量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还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如在低年级,童话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依据学业质量中第一学段的相关描述: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作简单推测;能借助关键词语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等[5],以此为出发点确定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关键的行为表现,结合具体的学情设定某个童话单元的学习目标。整个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依据学生呈现出的关键行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这种从“上位到下位”“从标准到行为”的思考路径,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统领在标准之下,有效避免了日常教学中教师只能依据教学经验作判断的问题。
2. 拟定学习评价标准
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在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后,便要拟定单元学习评价标准。日常教学中,教师更重视评价的检测功能,时常将评价置后,即在学生学习之后进行形成性或总结性评价。这种模式有优势,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教师在学习推进的过程中,并不能时时对照已有的评价标准清晰地判定学生学得怎么样了,学到什么程度了。将学习评价标准置于教与学的活动之前,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等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评价的标准与要求是什么等做到胸有成竹。依据单元学习结果拟定的学习评价标准,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学习资源的组合与配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评价标准自然嵌入其中,可以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发挥评价标准的诊断与激励功能。
学业质量提供了可见的、具体的关键行为表现,为单元学习评价标准的拟定提供支持。如依据学情的特点,确定某个童话单元的学习结果是能作简单推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据此可以进一步拟定合适的单元评估证据: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童话故事接力赛,能读懂他人的故事,并合理推测故事情节发展,完成故事讲述;能在童话剧展演活动中将自己创作的童话剧展示给同伴欣赏。拟定的学习评价标准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将具体的学习评价标准分级呈现,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和真实表现等。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其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标准之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拟定的学习评价标准为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3. 整合单元学习内容
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单元的、整体的实施,以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内容,统筹更为多样的学习资源,安排学习内容,以达成拟定的学习评价标准,进而达到最终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教材视为主要学习内容,除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學外,没有融入其他内容;学生的任务也只是了解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页码顺序进行学习。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将教材视为支持学习过程的一种资源,用来发现、揭示和探索学科中的基本问题等,教师可以节选教材内容,按一定顺序组织学生学习,用于支持达到确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还可以融入其他更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源。因此,教材只是支持预期学习结果的一种资源,也许能帮助我们达到一部分的预期结果,而其他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确定适当的基本问题、评价标准、体验活动来组织单元内容[6]。
仍以低年级童话单元学习为例,如果确定的目标是能作简单推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时,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支持这一目标实现的一种资源,发现教材提供的文本材料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梳理。与此同时,还可以补充其他童话书籍的阅读,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发现童话故事情节推进上的一些特点,进而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进行简单推测的目标。为实现“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一目标,教师在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时,还可适当播放一些有趣的童话剧,或与学生一起观看一部童话影片,提示学生可自己创作童话故事,进行表演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展示与表达的愿望。
4. 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在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评价标准后,要整体考虑单元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学习任务。王宁教授指出:“语文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7]因此,教师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可以设计适切的、体验性、情境性的学习活动作为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适切性是指紧紧围绕设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设计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体验性和情境性指学习任务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需要学生亲自去做、去体验,才能完成,而不是仅完成在课堂上听老师吩咐、布置的学习任务。此外,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的时候,还可以依据学业质量找准单元任务分布梯度,即单元学习任务之间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分布。最后,还须要注意把握整体单元学习任务的数量,合理安排每个任务的推进计划,对学习时间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保证每个学习任务有充分的时间展开,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假如某个童话单元确定的学习目标是能作简单推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那么可以设计一个整体的学习任务“举办一次有趣的童话剧表演活动。作为设计者和表演者,你将与同伴一起表演一场童话剧,怎样才能使你的表演更吸引人呢?”这个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一步一步去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最终才能完成这个大任务。同时,这样的学习任务也具备一定的激励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
围绕这个大任务,还要设计几个具体的学习子任务,如任务一:阅读教材上的童话故事,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发现特点;任务二:自主阅读童话故事,选择有趣的故事开头和同学一起完成一次童话故事接力赛,能对童话故事作简单推测;任务三:与小组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创编的童话故事。三个子任务共同指向单元学习大任务,同时依据学业质量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梯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任务指向的是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具体可行的学习活动。学业质量对各学段不同维度的学业行为表现进行刻画,为设计单元体验性学习任务提供了方向。
三、立足学业质量的逆向教学设计:启示与反思
1. 过程相互关联与印证
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过程的四个方面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描述展开的。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指向的是确定预期结果,拟定单元学习评价标准指向的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和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指向的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在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单元学习评价指标作为“设立证据”的过程紧随其后,所以评价是直接指向并高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8]。单元学习内容和单元学习任务又与单元目标和单元评价标准相对应。这四个方面是紧密关联且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的。与此同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印证的,即单元学习评价标准是对单元学习目标实现的证明,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又与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评价一致。因此,这是一个基于学业质量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历程。
2. 教材作为学习资源存在
以往的教学过分依赖教材,通过教材定义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对教材的讲授。学业质量支持下的逆向教学设计提倡以结果为教学导向,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学业质量中各年段的具体描述以及具体学情统整而成。单元学习内容和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及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评价标准而确定。因此,这种教学设计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体验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语文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源、一份支持材料,而不是教学大纲。[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评价标准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设计单元体验性学习,而不再单纯依赖教材完成这一切。教材被视为达到教学目标的素材,只是师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份学习资源。
3. 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评可测
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行为表现,课堂教学之后,再通过单元检测去发现学生的疑难点和不足之处。此外,单纯的书面检测、纸笔测试也不能够完全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立足学业质量的逆向教学设计,将预期学习结果、学习评价标准前置,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可评可测,并且可以在体验性、情境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提高能力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和成就感。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当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评可测后,教师可以收集不同层级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当学生的表现与预期目标出现差距的时候,教师便可依据具体的、量化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从而对设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反思,不断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0]
当然,任何教学设计都存在自身的优长和不足,逆向教学设计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此外还要处理好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的关系。但立足学业质量的逆向教学设计目标准确,系统性强,层层递进,让师生心中有方向,实现“教—学—评”的一致,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11]。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焦点始终是学生,教学目的始终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