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育生态构建探索

2022-05-30苏渊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育制度环境

摘要:新时代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背景下,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从环境建设、课程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学校美育生态。具体的实践探索有:环境建设彰显美,包括建设美育场馆、关注教室美化、注重校外美育资源;课程实施绽放美,包括在学科教学中发掘美、在主题美育活动中生长美;规约制定引导美,包括一系列美育保障制度以及学生美育发展评价标准。

关键词:美育;生态构建;环境;课程;制度

2017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围绕美育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初见成效。可是,项目与项目之间并不能完全衔接,导致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出现此起彼伏、时断时续的现象。学习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我们认识到了美育生态构建对于学校美育持续推进的重要性。通过研究讨论,我们主要从环境建设、课程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红梅实小的美育生态。

一、环境建设:校园处处彰显美

2020年学校改建,我们抓住契机,建设了8个美育场馆,包括梅花驿道、梅朵空间、七彩艺术空间、创意工作室、炫舞工作室、驿路梅花厅、红梅讲坛、青梅农场。梅花驿道,紧贴学校花式镂空西围墙种植梅花,有红梅、绿萼梅、照水梅等。五彩鹅卵石小路依着围墙,像一条彩色的带子,缠绕着梅林。学生在其间徜徉、嬉戏,感受自然的色与香之美。梅朵空间,为下沉式多功能馆,宽敞明亮,雪白的墙裙镶嵌着金色腰线,令人赏心悦目。音乐会、诗词节、体育节、科技嘉年华、达人秀、书画展等都在此举办,助力学生体验创造美的愉悦。七彩藝术空间,是190平方米的艺术教室,背景墙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学生在此尽情挥洒笔墨,自由创作艺术作品,享受色彩、造型之美。创意工作室中,不规则地摆放着各式工作台以及各种各样新颖的工具、材料。学生情不自禁地动手创造,体验想象、创新之美。炫舞工作室中,明亮的大镜子照耀着木雕贴面和五线谱彩绘图案,也映照出学生柔美的舞姿、跃动的身影。驿路梅花厅,在教学楼入口处,装饰着梅花造型的石膏雕塑,大理石地面镶嵌着梅花图案。学生每天经过,都能够欣赏到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丰富多彩,启发创造灵感。红梅讲坛,在多功能馆的一头,是一个扇形舞台。学生在这里用朗诵、小品、歌曲、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颂扬“红梅精神”,表现社会之美、人性之美。青梅农场,建在教学楼屋顶,大大小小的木箱子被摆放成各种几何造型,供学生种植蔬菜,亲身体验劳动之美。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场所—教室,通过设置“美的朋友之家”“精灵门”等,供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美的人、事、物。

此外,我们还十分注重校外美育资源的开发。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常州4A级景区红梅公园和常州地标文化广场,坐拥常州美术馆、常州书画院、常州大剧院。我们与“一园一馆二院”以及社区签订协议,打造校外美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和志愿服务。学校还邀请园艺师、画家、书法家等专业人士开设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美育活动。

二、课程实施:多元阵地绽放美

(一)在学科教学中发掘美

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等课程。在美术、音乐课程的实施中,学科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等核心素养。例如体会和谐与对比,带领学生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察事物的整体和局部,发现其中的异同关系,感受作品表达的观念、态度和感情。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此外,学校依托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儿童‘自由戏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开发了一到六年级戏剧校本课程,共有117个剧目。课程内容从“艺术人文”视角出发,共有生活体验、课本运用和想象创作三大板块,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2017年,学校成立了红梅红艺术团,开展合唱、管乐、戏剧等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团有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艺术小队共182个,覆盖全体师生,帮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发展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以及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

除了坚守艺术课程主阵地,我们还着力开发美育副阵地—挖掘非艺术学科内容中的美育资源。非艺术学科教师依据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大量的、直观的美的人、事、物,为学生课堂参与打好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根据文体挖掘美育内容:诗歌,注重语言美(有韵律节奏)和意境美;散文,注重语言美(优美生动,强烈抒情);小说,注重人物美;童话、神话,注重奇异美。

挖掘美育内容后,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体现美。教师依据学生现状和学科审美目标制订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美与学生已有经验结合,整合开发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开展多元评价。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学习:观察、聆听,获得感官愉悦;对话、讨论,获得情感享受;联想、分析、推理、验证,获得精神享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知、鉴赏知识中的美,提升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实践能力。

(二)在主题美育活动中生长美

学校围绕“四季”主题分学段开设美育活动(具体内容见下页表1)。“四季美”美育活动引导学生到艺术、社会、自然、科学、体育各领域中找一找“美的人、事、物”,说一说“美在哪里”,演一演(展示)“美之体验”。学生自主选择审美对象,表达审美情感,动手动脑实践,创新创意表达,从而真切体验到美的无处不在。

学生在自主选择对象、表达情感、动手创造的过程中,把美育知识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命感受有机整合,增生出个体审美知识;把个体的审美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激发出创造活力;将审美知识、能力、想象力化为生命的给养,生长成“美的儿童”。

三、规约制定:方方面面引导美

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美育保障制度。《体验式课堂实施方案》明确了美育渗透各学科;《课程与空间建设方案》明确了环境围绕内涵建设;《定期开放制度》指明了学校与外部社会建立互动、支持关系的道路……通过制度和谐各种关系,让校园“美无处不在”,促美育深入发展。

比如《体验式课堂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设立专题研究制度,引导教师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科美育的目标管理;提取教材中和生活中有质量的审美教育内容,制订使用计划。(2)明确体验式课堂内涵与策略,包括重视学生情感体验(问题开放并结合学生经验,创设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课堂环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发表不同见解)、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留白”,给学生空间与时间,课堂评价主体、标准、方式丰富多样)等。(3)实施体验式课堂评价:从审美情感(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愉悦)、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审美想象(学生敢于发挥想象力)、审美鉴赏(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看法)角度,构建课堂评价方案。

学校还围绕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①四方面分年段制订了学生美育发展评价标准,详见表2。

学生美育发展评价采用“年书”的方式,每学年制作一本。“我来晒”板块,学生展示美的人、事、物,如拍摄的视频照片、撰写的作文、创造的绘画等;“我来说”板块,表达对美的欣赏;“伙伴的小喇叭”板块,邀请伙伴与自己一起评估“亮眼睛”“小天使”“小毕加索”“金手指”的等级;“老师的话”板块,邀请教师反馈体验式课堂中自己的状态;“爸爸妈妈的话”板块,邀请父母表达感受和提供支持。

此外,学校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评估学校的美育生态建设进展和实施效果,并撰写《美育生态建设年度报告》。学校根据对环境建设、课程实施、制度保障三方面的评估结果撰写报告,全面、准确反映年度美育生态构建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如:校内外资源是否充足、场所环境是否优美、人文气息是否浓厚;课程内容是否契合学生美育发展需求;美育制度是否合理、运用是否灵活、实施效果如何等。并从学校管理(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物资供应、教师教育思想与能力提升等)、外部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分析,找到生态构建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原因,提炼使学生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策略,对美育生态的进一步构建给出针对性意见。

(苏渊,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美育制度环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环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