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批注 真阅读

2022-05-30刘本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五壮士课前预习自然段

刘本先

[摘 要]批注就是在读书的时候积极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并在书页上及时记下自己的读书感受,这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寻和创新教学方式,巧妙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批注以及课中展示批注、点拨后深入批注等过程去解读课文,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技能展开真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批注;多角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9-0082-03

“批”是在阅读过程中对有所触动的内容进行点评,写下感受;“注”是指利用圈、点、勾、画等符号标出文章的重难点、疑问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批注。写批注就是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积极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批注式阅读,即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值得注意的、心存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同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在课文的空白处,这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具体体现。教师要巧妙利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批注以及课中展示批注、点拨后深入批注等过程去解读课文,展开真阅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例,详细阐述批注式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制作微课视频,复习批注方法

微课一般是通过几分鐘的短视频对某个知识点有侧重地进行碎片化分析和讲解,目的性非常明确,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之前播放微课,能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在温故而知新中顺利地走进课文的学习之中。

批注的类型和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以后的学习中虽然也零零星星地接触到或者使用过,但是有些学生可能对批注的方法有所遗忘,还有些学生在使用批注时比较随意,不能规范地使用标记符号,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以“如何使用批注式阅读”为主题录制了一节时长为3分钟左右的微课,在上课之前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复习批注的主要方法。批注一般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大类。符号批注常常用数字“①②③”表示课文有几个段落,用“——”表示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用“〇”表示本课需要掌握的新字,用“ ”表示文中优美的句子,用“△△△”表示文中重要的词语,用“/”表示层次,用“‖”划分段落,用“?”表示疑问,用“!”表示感叹或惊奇。符号批注一般是在初读文章理清写作脉络、粗知课文大意时使用。文字批注主要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四种。眉批是对课题提出的质疑之类的问题,写在文章开头;旁批是对句段的理解和写作特点的体会,可以写在旁边;夹批是对重点字词和语境的含义的理解,可写在词句的旁边;脚批是总结评价,写在全文之后。文字批注的字数没有规定,可长可短,只要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

微课的播放让学生温习了读书“留痕”的方法,学生结合视频回忆自己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的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复习了批注方法,对批注式阅读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二、课前预习课文,自主练习批注

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上课时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批注的方式进行自主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了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根据微课中复习到的批注式阅读的方法,用各种符号标出自己的阅读认知。首先,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将容易读错音、写错形的字进行区分比较。如“悬”“涧”“雹”“屹”等字是形声字,如果根据声旁读,很可能会搞错读音,可以在这些生字上注上拼音,方便自己在朗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寇”与“冠”、“抡”与“抢”的字形相似,但读音截然不同,意思也不同,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把两个字的读音写在旁边进行比较,并分别组词。“悬”字容易写错,可以用色笔画出这个字的上面部分,提醒自己这里面只有两短横而不是三短横。其次,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斩钉截铁、昂首挺胸、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通读全文以后,标上自然段符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整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等。最后,再读全文,思考有什么疑问之处,或是自己的初步感受,写在书上,到课堂学习的时候和大家一起讨论。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基本扫清了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为课堂开展讨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也为对文本理解的逐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中合作学习,展开批注阅读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利用批注写出了自己对课文阅读的初步感受。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预习时所写的批注展开思考,分析课文内容,充分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逐步掌握写批注的方法。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课前预习的批注展示出来,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的;教师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批注进行全班交流,用视频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带着“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吗”的问题读一读这些批注,在交流中感受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注,从而梳理出作批注的不同角度。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题目上用的是“五壮士”,课文第2、第3 自然段中称他们是“五位战士”,而第4、第6自然段中称他们是“五位壮士”,于是产生了疑问:“课文为什么要改变对他们的称呼呢?”这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疑惑,由此梳理出作批注的一个角度——在有疑问的地方作批注。有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给课文列出了小标题“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由此梳理出作批注的第二个角度——根据写作的线索作批注。有的学生读了第5自然段的描写后所作的批注是:“仅剩的一颗手榴弹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真是大快人心!”这是写出了他的阅读感受,从而梳理出作批注的第三个角度——在有体会的地方作批注。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战士们在战斗中的各自表现,用色笔分别圈出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这是从人物的特点方面进行批注,从而梳理出作批注的第四个角度——对写作方法作批注。还有的学生被五位壮士为了集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所感动,写下了对他们的赞扬:“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感动极了!”从而梳理出作批注的第五个角度——在获得启示的地方作批注。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如果思考的着重点不同,所作批注的内容也就不同。为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其他角度去作批注,如读课文时产生的联想,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争取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点拨指导思路,深入批注重点

作批注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所以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批注的内容进行点拨引导。如果学生“英雄所见略同”——对同一内容所作的批注比较多,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选取其中较好的批注进行引领,推动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学生提出了疑问,就让有相应体会的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的批注中没有对疑问的解答,就可以利用这些疑问,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习题二出示了两个句子,要求学生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这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些学生在预习时已经作了批注,课堂上教师就应对这些批注进行点拨。如第一个句子描写的是班长马宝玉所做的生死抉择以及战士们的响应。为了拖住敌人,马宝玉决定登上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棋盘陀,把敌人引上绝路,这就意味着把自己也逼上了危险的境地,五位壮士都明白自己所处的不利局面。马宝玉说话的语气——斩钉截铁,说话的语言——简洁有力,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从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出发的,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这种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从“斩钉截铁”这个词语中体现了出来,他的言行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指挥员所具有的沉稳果断、敢作敢为的心理素质。战士们的想法完全跟班长一样,“热血沸腾”一词充分表现了他们决心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第二个句子描写的是最后危急关头,班长马宝玉还在想着要发挥手榴弹的最大威力。“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是从动作上描摹了他身手敏捷、当机立断的品质,从他说的话“用石头砸”中可以看出他智勇双全,也感受到他对敌人的强烈仇恨。这两个句子既有个体描摹,又有群像描写,运用的是点面结合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深入课文找一找类似的语句。学生很快又找到第6自然段中也是采用这种写法的句子。作者先通过“屹立、眺望、回头望望、露出”等动词描摹了一幅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群像图;再通过对马宝玉的神情、语言、行动的详细描写,写出个体形象的英雄气概;最后又对战士们勇敢的举动、壮烈的语言再次作了群像描摹,反映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战士们崇高思想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对文本的理解也逐步加深,所作的批注内容也就一次比一次深入。在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批注的过程,学生就能更加明白巧妙批注对阅读产生的积极作用了。

五、小组交流点评,提高批注质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阅读的感受也就不同。在课堂上,可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展示批注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则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帮助,引导学生提高批注的质量,获得阅读自信。

《狼牙山五壮士》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之一。学生在自主进行批注的时候,大多没有关注到这方面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就要结合这个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文本,撰写批注,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点评,以提高批注的质量。如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五位战士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课堂上,让学生先读一读这段话,然后在书上对每一句话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就会发现第1、第2句话是对群像的描写,从“他们一边……一边……”“一次又一次”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接下来,作者分别写各个战士的表现,学生都一一作了批注。如对马宝玉“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学生所写的批注是:“班长沉着冷静、指挥有方。”对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所写的批注是:“从吼声中可以听出他对敌人的愤恨。”对宋学义“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所写的批注是:“英勇、果敢。”对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所作的批注是:“全力以赴消灭敌人。”学生所写的批注会各不相同。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后进行总结,学生就会得出比较统一的结论:第3至第6句话是对五位英雄的具体描写,是通过动作、神情、语言等方面来刻画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的。教师相机提醒学生,如果有了二次体会,可以用不同的色笔在书上再次写下自己的阅读批注。如有的学生就写了第二次批注:“第2自然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层次感和画面感都非常强。”还有学生这样写批注:“我感受到五壮士是一个团结勇敢的战斗群体,每位战士都是英雄好汉。”课文的第6自然段描写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场面,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批注情况,以深入领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生自主批注的时候,思考的角度可能会比较狭隘,但是通过教师的点拨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学生就会关注到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阅读视野变得开阔起来,阅读思维也会变得深刻起来,批注的质量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通过批注性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批注式阅读以阅读文本为媒介,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激活创造潜能,在深入理解课文以后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地为之探索,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花蕾.有效批注   真实阅读[J]. 吉林教育,2015(29):22.

[2] 张秀梅.小学语文开展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指导[J].新课程·(上),2018(5):88.

[3] 吴芳.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指导策略探索 [J].新教师,2021(9):39-40.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五壮士课前预习自然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美丽的秋天
妙对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