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语文“3S”课堂初探

2022-05-30徐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树人双减建构

徐云

[摘 要]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为此,我们建构“3S”课堂,聚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实现由“重教”到“重学”的深度变革。在“3S”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经历个体尝试学—同伴商讨学—众人欣赏学的过程,这样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的高效学习,而且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新思想,建构自己的知识图式,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

[关键词]“3S”课堂;“双减”背景;尝试学;商讨学;欣赏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9-0016-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颁发,“双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双减”旨在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学校应有的模样,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这一认知。“双减”的内核是减负提质。如何真正做到减负而不减质呢?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从2019年办学之初便开启了学生课堂学习样态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倡导“书包不回家”,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建构语文“3S”课堂范式,让减负提质真正落到实处。可见,语文“3S”课堂的探索与“双减”政策的要求有不谋而合之处。

一、语文“3S”课堂的内涵

“3S”源自英文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即Self-direction、Socialization、Self-surpassing,简称“3S”。Self-direction本意是自我引导,即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为后面的学习、交流、碰撞、提升做好准备;Socialization本意是社会化,在课堂学习中,指學生借助同桌或四人小组或班集体等学习团体进行讨论、碰撞、思辨,习得知识、明晰概念、主动建构新知等;Self-surpassing本意是自我超越,指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超越,从而生成“新我”的学习过程。

语文“3S”课堂聚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鼓励并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互助学、欣赏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让学习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由此形成一种善于学习,勇于挑战,互相商讨,分享各自见解与收获的积极友善、富有创见的课堂学习文化。

二、语文“3S”课堂的教学路径

语文“3S”课堂实现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真正变革,一般历经三个阶段,即尝—商—赏。 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自学—互学—赏学三部曲,这样学生从个体的自主尝试学到组间交流的商讨学,再到融合提升的欣赏学,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新思想。

(一)个体尝试学,发挥主观能动性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是在教学生如何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直指教学的本质,明确了教学的过程便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语文“3S”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指向“学”,是主动建构的学习型课堂。这样,从传统的授人以“鱼”式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现在授人以“渔”式的知识建构,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变革。课堂教学完全摒弃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有效学习中学会学习。

教学每一篇课文,我们都将三张助学单——课前预学单、课中导学单、课后反馈单,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助学单不仅有利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尝试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而且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的《蝴蝶的家》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预学单(见表1)。

当学生对照预学单进行自主预学后,他一定是有收获的,且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和同伴讨论交流。这时,有些问题迎刃而解,而有些问题,还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当然,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生成新的问题,这会在课后的反馈单中体现出来。这样的“三单”助学让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同伴商讨学,确保高效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教育家孔子的话反映出同伴互助的必要性。在语文“3S”课堂中,教师会布置各种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合作型、探究型学习任务,构建学习场,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些学习任务要通过商讨、互助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思考者、探究者,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多重任务驱动、设计合作探究型项目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质疑、判断、思辨、说理等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语文“3S”课堂中,教师根据教材文体特征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有创意的、有思维含金量的合作学习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智慧商讨,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对话,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备课中,我们会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一些“私人定制”,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学单。如巧设比较点,思中辨;挖掘创作点,读中写;精选拓展点,学中做。这样,让学生进行参与性、体验性的语文活动,使思维在碰撞、交流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真阅读、真思考、真探究、真合作、真思辨,达到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目标。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童话故事《蜘蛛开店》一文时,在学生梳理故事、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导学单(见表2)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商讨。

看似三个不同的问题,实则有着内在的递进式关系。随着商讨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一步步地理解故事,渐渐明白:蜘蛛的决定太草率了,经营方式也是有问题的。特别是第三个问题,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开放型话题。在商讨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交流环节有思考、有思辨,更有思想,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思维品质都能得到发展。有的学生认为,蜘蛛的编织店,可按照所织产品的大、中、小型号确定价格;有的学生说,团结起来力量大,蜘蛛可以招聘“合伙人”进行合作;有的学生认为,蜘蛛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下一个顾客就能让它心想事成;还有的学生想劝告蜘蛛,做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学生能有这样的理解和感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课堂已经实现了由“教语文”到“用语文育人”的升级。课堂教学中,超越学科、超越知识、走向育人也是每个语文教師应尽的义务。

(三)众人欣赏学,重视评价增值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是语文“3S”课堂的显著特征。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我们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坚持教、学、评的一致性。我们认识到评价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增值等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成长。

语文“3S”课堂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讲台是学生成长的最佳舞台。教室里,一个或几个学生在讲台上大大方方地展示他们小组的学习成果,眉飞色舞地讲解他们的学习收获,而其他学生则非常专注地倾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表情严肃;展示结束后,会有学生点评他们的发言。在展示时,学生不仅可以进行组内补充,还可以进行组间评价。评价时,他们总能先发掘他人的优点并进行肯定,再提出个人建议,真正体会思考、思辨、合作等带来的学习成就感,课堂呈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同伴共赏互学的良好氛围。以下是我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儿歌》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的读书声太动听了,把动物王国的其他小动物也吸引来了,它们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了!瞧,它们来了!一起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创设情境,依次出示动物图片)

(学生特别开心,大声地喊出动物的名字)

师:这些小动物也想邀请你们给它们编一首儿歌,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当然愿意!(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不着急,先仔细看图,再模仿我们的儿歌进行创编,出示:谁(哪里)         。

(学生看图、思考)

师:团结力量大!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内每一个小朋友都要说,每人至少说一幅图,大家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等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比比哪个组说得更好。

(学生展示、汇报、比赛)

师:哪两组来比一比?徐老师邀请其他小朋友做评委。(出示评价标准:一是不是人人都发言,二是有哪些语言特别有趣,三是整体感觉哪组说得更好)

……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表现出极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自我思考、互助学习和相互启发中,学生妙语连珠,佳句频出。课后,我设计了以下反馈单(见表3):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聚焦真实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经历创编儿歌—展示儿歌—评价儿歌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中,学生深入学习,获得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同生共长。最后,我再通过评价反馈单,让学生在复盘、反思中打开思维的视野,进一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导学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使他们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可视化;反馈单使学习结果可检测,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是合格、学到什么程度更好,便于学生在共赏中学习、在评价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

三、语文“3S”课堂的价值

语文“3S”课堂的研究探索,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而且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自我”到“众我”再到“超我”的质的转变,意义非凡。

(一)切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语文“3S”课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语文育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这是“双减”背景下对立德树人最好的诠释。

(二)有效实现了减负提质的变革愿景

小学语文“3S”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思维发展为核心,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实现了有效学习向高效学习的发展,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标,演绎了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建构语文“3S”课堂,我们坚持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重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评一致的原则,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每日点评、每周汇总、每月反馈,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质量,发现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各项素养明显提升。

立德树人的根在课堂。小学语文“3S”课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追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它既有感性的温度,又有理性的深度,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爱思、会思、多思、善思;它建构了一种求索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学习范式,是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树人双减建构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