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前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2022-05-30张建华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置法治道德

张建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课前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提前进入课堂,做到先学后教,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问难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和保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通过布置恰当的课前作业,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进行学习准备和思维准备;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搜集课堂需要的材料资料、生活经验等,让学生进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反刍,并与新课教学要完成的知识内容产生有机的连接;布置恰当的课前作业还可以促进家校联系,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合力。

二、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相关做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相关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1. 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了解道德与法治主题。

布置预习是课前作业的常用方式。通过布置预习,让学生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观察图画,看懂图画内容和表达的意思,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对要学习和掌握的道德主题有一个了解感知,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一课,课文文字多,图画也多,文本信息大,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会占用许多时间。因此,为教好本课,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1)读一读课文,有不懂的字词想办法解决。(2)观察图画,说说每一幅图讲了什么事。(3)读完课文思考: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前预习作业的检查得知,学生解决了课文的生字词“煳”和“磨坊”;扫清了阅读障碍,看懂了课文中图画的意思;初步知道课文要教育和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己、不怕困难的主题。由于做好了课前预习,教师就可以顺利开展教学,直奔教学主题,既节省了初读时间,也为新课教学时主题讨论互动提供了帮助。

2. 布置课前调查作业,提高道德与法治体验。

做调查是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布置课前调查作业,让学生根据调查问题或调查表等,自主或与同学、家长等一起走出课堂,去搜集相关资料信息,获取真实的调查内容,获得直观的道德认识和感受,为新课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素材和依据,为深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课文有一个“空气污染小调查:我发现的污染源”的作业。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就要首先进行课前作业布置,让学生提前一周完成调查。在新课教学“是什么污染了空气”这一环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空气污染小调查的成果汇总与讨论交流,学生就能真实感受到是什么污染了空气,空气的污染源到底有哪些,以此丰富了对空气污染原因的了解,真切体会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保护空气质量的责任感和决心。如果没有课前调查作业的布置,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就会缺少对污染源的认识,也会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验,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布置课前搜集作业,丰富道德与法治知识。

搜索信息、收集资料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拓展其道德体验。

如教学《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教材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了渗透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前作业中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学生通过课外读物、互联网及咨询家人等方式,搜集到与空气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法律法规,出示有关法律条文,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国家有这么多的环境保护法律,读了这些法律条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污染环境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懂得要自觉保护环境,懂得从小要学法、知法、懂法,初步形成了法治意识。课前布置这样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德法治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布置课前家长作业,提高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社会的配合,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最大化发挥教育成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让家长配合的理念,积极让家长参与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需要,适时布置课前家长参与的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这样,家长在参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在学生、家长参与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实现了亲子互动,增强情感,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保障和助力。

如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前家长参与作业:“请向家长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传统游戏?然后和家长一起学会玩一种以上的传统游戏,并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在课前就会积极和家长一起了解、调查,知道许多传统游戏的名称,同时通过和家长共同学会一种以上的传统游戏玩法的过程,既让学生懂得了游戏的规则玩法,也进行了亲子互动,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教学新课时,教师再让学生交流、分享课前作业,学生就能准确说出“扔沙包、丢手绢、滚铁环”等传统游戏名称和规则玩法,也能说出和家长玩游戏时的真情实感。如此一来,他们既获得相关知识,也获得情感体验。

又如,教学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一课,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前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和家长一起做好三件事:(1)搜集各种各样的种子,然后一起学习有关种子的知识;(2)和家长交流,种下一粒种子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3)和家長一起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并记录下种子的生长过程。”这是一节实践课,学生需要家长的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和优势,布置课前家长参与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参与帮助下完成种子的种植过程。在教学新课中,学生的汇报交流就有了重要载体和素材,课堂交流才能更加充分和有效,教师也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生命奇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可见,家长的参与促进了亲子互动,让教育更能落到实处。

总之,多形式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前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行、意、情全面落实和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布置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