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订与达成的策略

2022-05-30徐冬菊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雪地检索画家

徐冬菊

作为教者,应该通读课程总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总体方向;细读阶段目标,明确在这一学段中,学生要学会些什么内容,达到哪些知识与能力要求;反复阅读教材,挖掘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基于学情,制订出一节课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笔者以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为例,制订了如下课堂教学目标。

1. 识字写字目标。运用字理识字、思维导图、联系生活的方法认识“群、竹、牙”3个生字,会写“竹、牙、马”3个字。

2. 朗读目标。正确朗读课文,读准轻声“啦”,读出感叹句“下雪啦,下雪啦!”的语气,读出儿歌的节奏。

3. 阅读目标。检索信息: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4. 人文目标。拓展其他动物的脚印,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 )画( )”说一说,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笔者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结合特点,识字目标水到渠成

教学时,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好目标达成的方法。比如,“竹、牙、马”这三个字都是象形字,在制订目标时,就结合这一汉字特点,运用字理识字、联系生活、思维导图的方法组织教学。课件先出示“竹、牙、马”的正楷字和象形字,让学生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连。此时,教师不急着出示答案,而是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先播放这三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观看,并辅以解说。然后再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明白这三个字的形与义。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出示竹篮、竹椅、竹筷等竹制品,再次深化竹字旁的字义。在学生给牙组词后,用思维导图出示牙的名称,以及与牙有关的物品、与牙有关的动作的词语。运用这样的一些方法,不仅突破了字形识记和字义理解两大难点,而且还让学生在动脑思考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奇妙。

二、创设情境,朗读目标有声有色

在指导朗读“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时,笔者先创设多媒体情境,一边播放与课文中下雪的意境有关的图片,一边解说:“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白色的世界。树啊,房子啊,马路啊,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小动物们开心地欢呼了起来。它们欢呼什么呢?”这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接着,笔者创设生活情境:“如果咱们这儿也下了一场这样的大雪,你最想做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心情愉快。此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紧扣要素,检索目标自主思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时,应联系第六单元《青蛙写诗》一课中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检索信息。这是阅读五层次能力中的第一个层次能力——检索能力,在低年级的阅读中,一定要扎实过关。因此,制订《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堂教学目标时,笔者紧扣这一语文要素来制订。此时,学生的检索能力还处在初步培养阶段,教学时,笔者把检索目标分两步来达成。第一步,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横线画出小画家的名字。学生一边说,笔者一边在黑板上贴这些小画家的图片。接着,马上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句式1:雪地里的小画家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和?摇?摇?摇?摇?摇。句式2:?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和?摇?摇?摇?摇?摇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第二步,在学习课文第三句时,让学生自由读,用横线画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分别画了什么。检索完信息后,让学生上台来把小画家的画分别贴在对应的小画家下面。检索信息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他们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借助图画,人文目标生动形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为了达成“观察”这一人文目标,可以把课文插图与观察主题有机融合,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笔者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解读。形象直观的插图,让学生一目了然。为了深化“观察”这一主题,笔者把动物的脚印与生活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笔者又引入了学生熟悉的动物——小猫和小猪在雪地上画画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后展开想象说一说“(?摇)画(?摇)”。这样,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扎实有效

要落实“双减”政策,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则要看课堂教学目标落实了没有;而检测课堂教学目标,就得巧妙设计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随堂练习。这样,才能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评(练)”良性互动的语文智慧课堂。针对《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几题作业。

1. 我是星级小小书法家。出示星级评价标准:书写姿势正确(三颗星),结构比例正确(三颗星),关键笔画正确(三颗星)。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竹”和“牙”字,并进行自主评价。

2. 想一想,选一选。设计了5个选择题:第1题设计检测读准轻声“啦”;第2题设计检测象形字“马”;第3题设计与“牙”有关的词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猜出其中的一组词语跟什么有关;第4题设计量词“群、只、个、堆”的区别;第5题设计读感叹句“下雪啦,下雪啦!”的朗读语气。

3. 生活中的语文。分别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检测的是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紧扣课后习题这一“母题”,衍生出“子题”,把动物和动物画的画连起来。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设计了两道选做题,并设计了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完成选做题一的请为优秀的自己点1个赞,完成选做题二的请为优秀的自己点2个赞。

不难看出,以上作业,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不仅面向全体学生,由浅入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且还有挑战性、激励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双减”政策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真正得到落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龍岩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雪地检索画家
高桥:崛起中的“雪地靴之乡”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雪地捉迷藏
雪地里的交通工具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