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列宁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2-05-30王宪卿
摘要:毛泽东将列宁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思想建设上,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提出从思想上建党;在组织建设上,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在作风建设上,坚持党要管党与群众监督的统一,严宽相济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对列宁党建思想的发展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的中国化,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列宁;党的建设;继承与发展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1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中国化。在探索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列宁比较完整的党建思想对毛泽东党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曾明确表示,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列宁的”[ 2 ]。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提出从思想上建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3 ]。这体现了重视思想建设和理论指导作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点。在早期社会民主党领导工人运动时,列宁就已认识到革命的理论对于指导党和群众运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指出了理论对于党的建设重要意义,包括:标明党的性质与前途、借鉴运用别国经验和“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是俄国革命的需要,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也面临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冲击,列宁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4]。在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借鉴别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列宁也十分注重联系实际,把理论的运用与对实际的观察结合起来。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家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曲折,但列宁很快意识到了问题,从国家实际出发,大胆实行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与列宁一样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理论素质普遍不高,为了更好地发挥理论对革命的指导作用,在思想上实现党的团结统一,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5]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视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指南,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全党多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形成了重视理论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意识形态的斗争教育全党是毛泽东重视思想建设的另一体现,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号召全党针对党内存在的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了全党,提高了全党的政治意识和思想理论水平。毛泽东还特别指出,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義,学会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是毛泽东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首要贡献。1928年毛泽东就认识到“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6],针对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需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党的队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5]。通过加强整风教育运动推进党的建设也是毛泽东在党的建设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1941年在毛泽东的倡议下,中央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上对全党进行了一次整顿,在思想上加强了党的统一。“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5],所以在毛泽东看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团结全党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使党员明确党的政治任务,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政治斗争。
二、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
列宁一直把党的组织视为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可靠保障。通过总结党的斗争经验,列宁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7],强调了工人阶级应该成为有组织的队伍,同时党在领导斗争中也应该重视组织的建设。在党的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党的代表大会担负着为党作出最后决定和选举党的中央机关的重要任务,为党确立民主基础上的权威。针对孟什维克主张实行自治制的错误思想,列宁针锋相对地指出加强党的集中制对于保证党的团结的重要意义。由于处在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中,党内无法实现充分的民主,但列宁依然主张实行民主监督和自由讨论。在1906 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上列宁明确概括了民主集中制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此后共产国际成立并将这一原则作为国际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到各国共产党中,成为无产阶级政党一致遵循的组织原则。
毛泽东在领导革命运动早期就认识到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这一原则对中国共产党提高和改善组织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1927年中共中央根据党的组织决议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的组织原则。从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为了党的指导原则沿用至今。毛泽东在领导红四军斗争时,党内受资产阶级散漫性影响出现了极端民主化思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毛泽东提出要在组织上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并为这一原则的实行指出了具体方法。他认为党必须及时做出决策,在充分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党的意见形成决议,坚决执行。这一思想初步阐释了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民主集中制视为党的优良传统,多次做出强调。“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8]。
毛泽东在继承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础上,又丰富了其内涵。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概括地阐释了其内涵,他说“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5]。在此后毛泽东又明确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组织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9]。在具体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方法上,毛泽东提出将民主集中制与党委工作方法相结合,书记和委员要相互交流、交换意见,善于倾听干部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避免“一言堂”和“家长制”,同时党委又要善于集中意见,把党的意志贯彻到工作中,发挥领导中枢作用。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考还体现在他提出的组织生活风气,实现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三、坚持党要管党与群众监督的统一,严宽相济整顿党的作风
党的作风问题不仅关乎党的形象,而且关乎党的命运。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中提到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他认为随着党的不断发展,党员必须要接受来自全党的、包含党的上级和下级组织人员的绝对监督。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证党员对党各项事务和决策发表意见的权利,以提高党的决策的民主性。在列宁的领导下,党的机关报上专门开设讨论栏目允许党内争论。对党员队伍进行清理,保证党的纯洁性是列宁进行作风建设的另一重要举措。成为执政党后的布尔什维克党出现了一些官僚主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列宁提出“全部问题在于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 1 0 ]。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列宁在加强党的作风时同样高度重视群众监督,他告诫全党:要成为新型的党,成为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联系并善于领导群众的党。在列宁晚年还提出了将工农检察院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结合起来,预防和查处党内官僚主义的思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强化党的监督,保持党的纯洁性,另一方面可以密切联系群众,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进行过深入地思考。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在党内反映出来,出现了如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影响着党的团结和组织战斗力,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整顿党内作风的主张。整风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会对全国人民产生示范作用,维护党的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的环境中党内滋生了不少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问题,为了保持党的作风,毛泽东多次提出整顿党的作风问题,发动群众和民主党派加强对党员作风的监督,遏制了官僚作风的蔓延。
从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进行延安整风,从“两个务必”到与官僚主义作斗争,在关于党的作风问题上,毛泽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党内监督方面,他坚持从严与从宽相结合,一方面制定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严格地执行纪律,党委对违反党纪且屡教不改的人做出正当处理,必要时将其绳之以法;另一方面提倡党内开展认真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性地反思和检讨工作中的问题,在积极的自我批评中推广党的民主作风。为了改进党的作风,从思想上提高党员的认识水平,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全党多次组织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开展的整风运动,把党要管党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把思想改造与作风建设相结合,通过自我反思与组织批评教育党员,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毛泽东十分重视群众的力量,发动群众来监督党。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接见军队干部时听说陕甘宁边区的一位群众向军分区司令员提意见很高兴,他表示在中国的历史上老百姓都是受到政府的压迫,而现在敢于向分区司令提意见,老百姓很有觉悟,这个变化很了不起。
四、当代启示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发挥方法论的作用。具体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对问题特殊性的分析基础上。中国的革命和党的建设面临着与马克思恩格斯完全不同的环境,也与列宁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必须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国有着十分特殊的国情,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原则,但不能直接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呼唤理论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正是科学认识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成功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道路,同时也在这一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对一系列时代之问给出了中国方案。改革只有进行时,党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总结改革破局的经验教训,经过科学地理论抽象和概括总结,使党的宝贵经验成为推进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二)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进一步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到党的决策领导和民主生活的开展。坚持民主集中制既可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也可以使党的决定得到高效落实。改革逐渐步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更加需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政策方针落在实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仅需要思想的自觉,而且需要制度的保障。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总结党的经验教训,把优良传统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和限制党员的思想作风,并把完善党的制度贯穿在整个党的建设之中。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关系到党的长远发展,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党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为党的制度建设增添新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发挥制度的外部保障作用,及时做到规避风险,把优良的传统发扬下去。
(三)坚持党要管党,密切联系群众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敢于刀刃向内,坚持自我革命。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与魄力,还需要有对历史责任的自觉与担当。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深刻意识到党的示范效应,即使革命功臣犯错,也始终保持党的纪律紧绷不松。“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赶考应试的评卷人,也是监督党的重要力量。毛泽东曾为党和政府找到民主的新路,充分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而今党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这条道路仍然有效。人民始终与党保持着血肉联系,愿意维护党的形象。在人民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人民痛恨贪财枉法的腐败分子,痛恨黨内存在的不良之风,具有很强的警惕性。党群关系是最大的政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既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又要相信和依靠群众,把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王宪卿,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