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和路径

2022-05-30黄露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两弹一星报国

摘要:“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大学生付诸爱国实践,推动大学生传承爱国精神的现实需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继承、弘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着眼点,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为主要抓手,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关鍵词:“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路径

“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有着深沉的爱国情怀,由他们造就的“两弹一星”精神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质,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为继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一定的现实进路。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

要想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前提。在1999年的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的讲话中将“两弹一星”精神总结为24个字,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1 ]。

(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要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更好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以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挺身而出,先后投入到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始终将个体的“小我”与党和国家的“大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于“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的爱国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勉励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3 ]。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得以成功研制的立足基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4]的基本方针。再加上面对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威胁、苏联单方面撕毁合约的困境,以及我国国防科技领域被“卡脖子”的窘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基本原则就尤显必要,毛泽东同志在提及发展我国原子能时曾经说过:“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5]。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国家的帮助,更没有任何外国人的参与,凭借着“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试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凸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强大力量。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用“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话来说,就是“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够做到”[5]。

(三)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两弹一星”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两弹一星”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时间跨度长、技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集合多方力量。据统计,为了研制核武器,党和国家组织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在内的科研力量,全国先后有26个部(院),20多个省区市包括1000多家工厂、大专院校都参与了攻关会战[6]。“两弹一星”工程本质上就是一项大力协同的工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正是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以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和魄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成功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科技实力,并在此过程中留下了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优良传统。

通过上述分析,“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集合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内容体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两弹一星”精神的性质与方向,也影响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两弹一星”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爱国精神,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二、“两弹一星”精神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高度契合性,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报国行动,继而推动大学生自觉传承伟大爱国精神。

(一)是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需要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爱国集中反映出个人对于自己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爱国主义又会被赋予更加具体的内容。在当代,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中彰显为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情感最重要的体现”[8]。“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就是有着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群体,他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爱国故事,在此期间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正是他们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体现。为了完成党交予的重大科研任务,“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甘愿放弃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科学研究,从零开始,隐姓埋名研究核武器,他曾经说过:“一个科学工作者个人的志愿必须建立在整个国家建设大业的基础上。面对祖国的需要,我不能有另外一种选择”[9]。这种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需要、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的“大我”意识闪烁着爱国精神的光辉,体现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通过“两弹一星”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于国家、民族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进一步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激励大学生付诸报国之行的需要

“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不但是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承载者,也是付诸报国之行的示范者。老一辈科学家以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志向,并将其转化为科学报国的行动和力量。从他们的个人经历来看,他们绝大多数成长于战争年代,见证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并在心中埋下了科学报国的种子。此后,无论是出国求学,还是选择职业,抑或是选择研究方向都紧紧围绕着这一救国报国的初心信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大批科学家冲破层层阻挠回到国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为了后来“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主力。就像“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所说:“我这辈子的最大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1 0 ]。怀揣着这样的强烈愿望,程开甲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不仅仅是程开甲个人科学报国的体现,也是所有“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落实报国行动的缩影,可以说“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强有力证明。以“两弹一星”精神推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科学报国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增强大学生报效祖国的主体意愿,自觉将爱国之情转变为报国之行。

(三)是推动大学生传承爱国精神的需要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爱国精神是镌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精神基因,是支撑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毫无疑问的是,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1 1 ]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国精神。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奋斗者和奉献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培育并传承爱国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奉献青春甚至奉献生命的种种事迹,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让新时代大学生充分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之情,深刻领悟老一辈科学家当年毅然决然选择以科学来救国报国的坚定理想信念,并自觉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爱国精神,让伟大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三、“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必要从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等方面深入推进,以便于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一)继承“两弹一星”精神,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两弹一星”精神是在充满爱国主义氛围的科研攻关行动中所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本身就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要想以“两弹一星”精神丰富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必须在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层面上下功夫。通过继续深化“两弹一星”精神的研究阐释,挖掘和整合“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实现“两弹一星”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融合。一方面,明确“两弹一星”精神的本质内涵,廓清“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讲清楚“两弹一星”精神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高深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了解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相关建设者的先进爱国事迹以及“两弹一星”的相關文献史料,以此树立爱国榜样、讲好爱国故事,发扬爱国精神,使学生在更加深入理解“两弹一星”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确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理念,从中汲取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在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当将线上教育载体与线下教育载体有机结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改革创新。一是要创新线上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即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依托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平台以及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融媒体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两弹一星”精神多加宣传,同时将“两弹一星”精神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力和吸引力。二是要丰富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在校园教育载体层面,除了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以外,还需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环境中突出“两弹一星”精神的元素,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两弹一星”精神的熏陶。在社会教育载体层面,需要重视并加强与“两弹一星”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拓展“两弹一星”精神的社会教育载体。扩大“两弹一星”精神的影响力。三是加强“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的线上线下联动,使线上线下形成强大合力,提高学生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实践活动不但是践行“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场域,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其中,实践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实践活动上,可以从学生日常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组织多种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的过程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的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学习和体验,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深厚爱国情怀。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科学家或其家属走进校园,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的主题宣讲,拉近学生与“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距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但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使学生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自觉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都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活生生的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科学时报社.请历史记住他们——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6]何亮.“两弹一星”精神:集智攻关铸丰功伟业[N]科技日报,2021-08-25(03).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9]林城.东方巨星:“两弹一星”元勋的神秘旅程[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10]解放军总装备政治部.两弹一星——共和国丰碑[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0.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黄露,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两弹一星报国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