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教育游戏化中建构游戏策略的研究

2022-05-30汪佳敏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创造能力游戏化

汪佳敏

摘要: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也是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增长知识与技能,在游戏中促进习惯养成,在游戏中寻找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游戏化课程,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和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制定周密、健全的游戏课程活动。以此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提升。

关键词:游戏化;建构游戏;创造能力

1   建构游戏的价值及现状

在各类幼儿游戏活动中,建构游戏有着操作性和生活性都很强等特点,其不仅能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也能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和主观体验,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能够感受到协商、谦让的氛围,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从当前建构游戏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设计欠科学、活动过程欠完善、教师在活动中的价值不突出等问题,致使建构游戏活动的价值大打折扣。

2   建构游戏的推进策略

为了提高建构游戏活动的质量,教师应当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等,正确指导幼儿,从而充分发挥建构游戏活动的价值,让幼儿获得全面成长。

2.1做好前期准备,提高活动质量

科学的前期安排,能够让游戏活动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落实。因此,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活动目标,从而切实提升整个建构游戏活动的质量。

2.1.1明确活动目标,使其具有针对性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应当按照一定计划实施,试想,如果教师直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材料,而不指明整个活动的目的和方向,那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将是漫无目的的。而活动目标能够引领整个活动开展的方向,凸显游戏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在游戏中的表现做好指导、协调工作,确保活动能够有效开展,顺利达成预设目标,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促进幼儿成长,让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专注力、创新表现力、社交能力等都能获得提升。比如,在“美丽的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就通过巧妙设计游戏内容,实现了游戏架构的科学化、精准化,为活动指明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如下目标:第一,能够感受到建构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建构游戏的热情;第二,认识幼儿园的基本结构,并整体把握幼儿园的特征;第三,能够通过对多种材料的组合、拼接,搭建出幼儿园的结构,并添加自己创造性的想法;第四,能够合理安排布局,并进行大胆的设计;第五,能够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协商能力,发展个性。在确定目标后,教师再围绕目标中的各项要求准备活动材料、玩具等,并设定“自主构思”“合作搭建”“集体欣赏”等活动,确保游戏活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显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游戏活动目标的精准度,并根据活动的内容,细化活动目标的设计,有效地体现建构游戏活动的价值,促使幼儿在达到活动目标要求的过程中,真正提升综合能力。

2.1.2正视玩具问题,做好材料准备

与其他游戏活动相比,建构游戏需要大量的玩具作为支撑,但是,从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玩具种类繁多,并且玩具没有契合幼儿认知需求的情况,致使幼儿难以依靠玩具完成操作,促进建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有些幼儿园只为幼儿提供很少的玩具,让幼儿一种玩具从小玩到大,导致其对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在无形中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进阶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正确设计和分类现有的玩具资源,高度重视玩具的价值,利用玩具资源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幼儿学习、娱乐的游戏课程,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资源保障。

以“十字路口”的建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开发有限的玩具资源,还可以自制玩具,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活动,实现玩具价值最大化。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垒高、拼插等方式,运用多种材料完成十字路口的建构,如果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玩具和材料较少,那么幼儿就难以基于有限的材料建构出布局合理、环境丰富的十字路口。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圆景积塑、饮料罐、齿轮积塑、积木等玩具,而且要为幼儿提供小树、泡沫积塑等辅助性材料,以便幼儿基于数量繁多、种类丰富的玩具和材料,逐步完成十字路口的搭建活动。

教师正视玩具的问题,主动根据活动目的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玩具,能够让幼儿利用这些玩具更好地发散思维,完善建构过程,从而始终保持对建构游戏的新鲜感。

2.2优化活动细节,推动活动实施

活动的细节会影响活动的质量,当活动的细节被处理好后,整个活动的品质也会得到显著优化。在建构游戏活动中,细节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教师要从各个细节着手分析和优化,将游戏化活动的各个细节渗透到活动环节中,引领幼儿有序、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从而推动建构游戏活动的实施。

2.2.1创设合作空间,加快建构进度

幼儿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幼儿间又存在较大差异,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当幼儿独自参与建构游戏时,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建构效果,即有些幼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结构完整的作品,而有些幼儿在消耗更长的时间后,也难以建构出结构完整的作品。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的建构游戏活动,幼儿也难以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因此,为了让全体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中获得成长,并加快建构游戏的进度,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搭建合作互动小组,引导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建构游戏。比如,在“机器人”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他们感兴趣的合作活动氛围,促进建构的效能优化。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启发幼儿思考“机器人包含哪些结构?如果让你来组建机器人,你打算怎么做”的问题,了解幼儿对机器人结构的认知后,再结合幼儿的逻辑思维开展游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師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游戏活动,及时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活动,让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一起深入参与游戏活动中,这种顺其自然的建构是基于幼儿而生成的。这种建构方法结合实际实时开展,能够使幼儿各司其职,推动建构游戏的实施。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原则,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促使幼儿之间互帮互助,让幼儿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加快整个建构游戏的进度。

2.2.2巧用问题引导,厘清建构思路

幼儿的各项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当教师直接为幼儿设定自主建构游戏活动时,幼儿往往会呈现迷茫的状态,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展开操作。而问题能够引发幼儿对未知内容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相应的思考,因此,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不妨为幼儿设计多元化的问题,以便幼儿沿着问题提出的思路进行思考,逐步厘清开展建构游戏活动的步骤,从而有序完成建构游戏活动。比如,在“房子”这一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发挥问题的价值,利用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快速参与到房子的搭建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先对幼儿说:“今天老师请大家担任小小建筑师,一起为幼儿园搭建房子。”为幼儿赋予“建筑师”的身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房子的建构游戏中。随后,教师向幼儿提出“幼儿园都有哪些房子呢?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幼儿园的房子一般都有几层”等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子,逐步总结出房子的结构特点。紧接着,教师再设计“我们可以使用什么形状搭建屋顶呢?用什么形状来搭建墙呢?”等问题,以便幼儿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材料准备,让房子初具规模。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如何让房子看起来更特别”等问题,引导幼儿为房子添加色彩,在深入的思维活动中,幼儿的潜能和想象力被激活,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

教师将问题贯穿在整个建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以便幼儿沿着问题的思路逐步完成构思、拼接、创新等活动,提高建构游戏的实施质量。

2.2.3引入创新元素,释放创造才能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把握机会,将创新教育放在关键位置,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在组织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展开创造性的动手操作活动,从而搭建更加新颖的作品。例如,在组织幼儿参与“街道”的建构游戏时,教师便可以應用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在活动中,教师先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街道的图片,并为幼儿设计“在每天上下学时,我们都会看到什么”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简单地描述街道。随后,教师再为幼儿播放视频片段,让幼儿看到多种多样的街道,如江南水乡的街道、海滨城市的街道、一线城市的街道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构思,从江南水乡的街道、海滨城市的街道中获得创新灵感,逐步搭建出一条带有个人特色的“街道”。

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呈现生活中丰富多样的街道样式,能够弥补幼儿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促使幼儿根据多样化的街道诱发创新灵感,完成个性化的街道建构活动。类似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案例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的需要和经验基础,并结合其最近发展区寻找创新生长点。

2.3改良评价环节,引导幼儿反思

评价环节是建构游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幼儿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地调整和补足。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彰显建构游戏活动的特色,因此,教师不妨改良评价环节,引导幼儿有效反思。

2.3.1展现最终成果,形成直观反思

建构游戏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建构完成后,幼儿会迫不及待地动手、动脑,开启自己的活动之旅,搭建属于自己的智慧之果。搭建作品不仅直观地反映了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还反映了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现状。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收集孩子的作品,启发孩子去评价、分析自己和同学的表现,以及自己的灵感来源等,促使幼儿在呈现成果的同时,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例如,在“公园一角”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展示幼儿作品时组织其进行评价。在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幼儿自发对接自己的认知,引导幼儿开启属于自己的建构和想象,完成公园一角的搭建。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平台,鼓励幼儿展示自己搭建的公园一角,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灵感来源,如有的幼儿说:“公园里有亭子和椅子,在我累的时候会到里面休息,因此,我就想到了搭建公园里的亭子。”在幼儿依次介绍完毕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之间认真观赏,并开展互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可以通过同伴的建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紧接着,教师再为幼儿进行专业性点评,以便幼儿结合多元化的意见,对自己的作品精准改进,逐步获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公园一角”。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无论是展示还是评价的一方,他们的参与度都有所提升,效果更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建构作品,并为幼儿创建互评等活动,能够让幼儿获得多元化的点评意见,从而在享受成就感之余,有意识地反思与改进,进一步增强建构能力。

2.3.2设定多元标准,实现全面成长

教师为幼儿设定建构游戏活动的目的不单单是训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强化幼儿的创新思维,让幼儿形成合作、互助、谦让等美好品德,真正实现幼儿的综合成长。因此,在设定评价活动的标准时,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建构能力,观察幼儿创新思维、互助精神的发展情况,从而结合幼儿的反馈,合理安排之后的建构游戏活动,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实现全面发展。

以“马路上的汽车”的建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了解汽车的基本特征,增强幼儿建构汽车的能力,并让幼儿学会协商、分工合作等。因此,教师为幼儿设计如下评价标准:第一,是否能够迅速选择材料,并恰当应用材料;第二,是否能够建造逼真的汽车模型;第三,在建构中是否展开了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多种多样的模型;第四,是否与他人进行有效、融洽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在共同协商中完成建构;第五,在建构过程中是否维持了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随后,教师以上述标准为参照,组织幼儿开展自主评价。通过幼儿的评价,教师也意识到幼儿成长中的不足,进而做好后续建构游戏的安排,逐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可见,教师为幼儿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能够让幼儿从多个方面出发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更加科学地设计之后的建构游戏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助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建构游戏活动,能够助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让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获得成长。因此,在未来组织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前,教师应立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以便幼儿能够按部就班地参与活动。

参考文献:

[1]姚雅雯.浅析幼儿园游戏的评价策略:以“大带小”户外混龄游戏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1(12):33-35.

[2]方吉祥.“生活教育”背景下中班幼儿自主游戏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1(11):86-87.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创造能力游戏化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