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让学生书写精彩篇章

2022-05-30潘雅甜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素材写作兴趣

潘雅甜

摘要: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呢?首先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多措并举,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欲望,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写作中表达出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兴趣、方法、素材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写作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素材;兴趣;方法

写作,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习作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由此可见,写作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点教学内容。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解读这个目标,需要教师把握好其中的关键词,“明确、文从字顺、生活、表达方式”这些关键词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突破。因此,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认清现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更有思想,更有情趣。

1   利用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创设情境,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的哪一个环节,都具有营造学习环境、渲染学习氛围的重要作用,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尤其是在写作学习中,更容易对学生的写作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的优势,结合写作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练习中。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情境等,这些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开新的思路,使学生轻松战胜写作难题。

1.1问题情境,启发创作

问而思,思而达。如果没有思考,就没有思维的通达,也就没有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写作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启发创作,使小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写作的动力。问题情境,符合小学生爱探索、爱质疑的心理特征,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找到写作方向,还能以问思本,深化习作内容。现阶段,小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难题是“开头难”,不知道从何下笔,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行文便有了一定的根基。问题情境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真情写作,思考布局,进而产生强烈的写作自信心。不仅如此,还可以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摆脱一贯的思维模式,让写作更具有创新性和深刻性。例如,在“猜猜他是谁”这节作文课中,教师便可以采取问题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对于这篇作文还很陌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教师便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周围的人有什么特征呢?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他与你之间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你能不能从他的外貌、性格、具体的事件等方面描写一下他,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是谁?”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写作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写作顺序以及写作内容都在问题引导下有了雏形,提升了课堂教學有效性。

问题情境,启发创作,这是解决小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发散,形成自己的写作路径,这样,习作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写作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1.2生活情境,还原真实场景

为了使学生的习作具有真情实感,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其能够写出真情,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入手,比如,家庭、校园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内容。面对文题,学生可能会一时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写?写什么?教师便可以通过生活情境,还原生活的真实场景,使其能够将目光投向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在文章中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更富有个性和真情的文章。例如,在“这儿真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世界。“同学们,请大家看下面这组图片,你们熟悉不熟悉?这里有我们可爱的校园、有我们熟悉的教室、有我们身边的公园,还有我们最可爱的家,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请大家来说一说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叙述自己的感想,他们甚至从未发现身边有这么多的美景,从没有看到还有这么值得记录的瞬间。“那么,你们能不能将你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呢?写出它们独特的美,写出它们内在的精神。”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创作便有了动力,写出的作品也更具真情实感。

生活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写作欲望的形成大有裨益。现阶段,小学生在写作中缺少的便是那份对于写作的热情,如果写作的空间逐渐拓宽,写作的思想逐渐丰富,那么,学生写作的最大难题便解决了。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关注其写作思想。

2   搜集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学习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写作问题。比如,学生具备想写的思想,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写什么”便成了困扰学生的又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只有认清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为学生提供可靠而有效的教学指导。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写作内容的选择。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精心选择写作内容,这既是对写作的尊重,也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唤醒。基于此,学生才能形成搜集素材的意识,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想与写作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中信手拈来,一气呵成,保证文章更具内涵,可经推敲。

2.1借助观察,搜集素材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美还是人性美。它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跳进我们的视野。如何捕捉到它们呢?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写作,要写的便是生活百态,从生活百态中看到那些真善美,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习作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质。借助观察,就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素材。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就人物写作而言,观察人物的言谈举止;就植物写作而言,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就动物写作而言,观察它们的习性;就事件写作而言,观察它的深刻性。如此,每天多观察一些,写作的内容便不会空洞。观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积累和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以及恒心。例如,在“我的植物朋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借助观察来写作。植物,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但是如果没有细心观察,就不能写出它的独特之处。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在形态、气味、果实、花朵以及生长习性,在细心观察中,熟悉该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的独特之处,才能将文章写得更加鲜活。

观察力,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还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观察的视角也不相同,因此,个性的作品才能在深刻的观察中写出来。

2.2利用讨论,丰富素材

素材的积累有多种途径,运用那些能够体现学生思想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更有深刻性和创新性。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促使学生产生交流讨论的兴趣,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对于问题有独特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更强,在写作中也可以凸显其个性化的思想。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分组讨论,可以师生讨论,还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教师从多个层面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形成,使其积累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生活万花筒”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上的一些具体事件或者班级中最近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升华自己的写作体验,从根本上深化写作情感。“同学们,最近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起了争执,甚至还大打出手,大家讨论一下,这件事情谁对谁错?”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便可以分辨善恶美丑,产生对于事件的评价能力。不仅是班级中的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事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产生社会主人翁意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为学生在写作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利用讨论,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视角多元化,还可以凸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思考,使写作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有趣。不仅如此,交流讨论的形式和氛圍还可以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和个性养成。

3   借助分析,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的获得应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而不是教师呆板地传授一些教学方法便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方法的渗透应该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吸收中展开。就小学写作教学而言,写作的方法学习可以由日常的文本阅读熏陶和思维导图构建等途径实现。

3.1借助文本,模仿创作

阅读与写作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属于语文学习的两项关键内容。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文本写作特色的讲解,而侧重于文本的理解。如果教师将文本的写作方法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便可以为学生开启科学的写作之门。小学生的写作,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但是模仿并不是抄袭,它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写作思想,更是一种在对文本思考过程中的创新。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思维和写作策略,从而逐渐提升写作素养。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这篇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从结构安排上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值得学生借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也写一处景物,使学生在习作中有据可依,写作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同学们,在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呢?由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些景物呢?将你想到的景物描写出来吧!”这样,学生的习作便会更精彩。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要熟练掌握写景文章的写作思路,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要把握重点景物的描写,这些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借助文本阅读,使学生的写作思想更加个性化,使其能够在这样的写作中获得乐趣,这无疑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方法更加直接,也更加有效。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提升写作水平。

3.2利用导图,延伸思维

写作思维是形成写作结构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更清晰,写作结构和脉络更加明朗呢?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茫然失措,不会信口开河。思维导图的创建过程应该是灵活和创新的,不要让学生拘泥于一个框架中,要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性,让其自主画图,自主阐述作画的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这样的思维发散中发展写作素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他们的自主写作意识,使其在创作中学会创新和突破,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例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训练。在写作中,教师要积极指导,比如,思维发散的注意事项,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思考方向。“同学们,由这篇作文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地方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推荐呢?这个地方哪里吸引了你?你什么时候去过呢?在那个地方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画出思维导图,画好后,再梳理相关的脉络,从而写出思路清晰、内容具体的文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作也有了方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创建方式,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思维导图的创建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建思维导图提供空间,允许学生自主创作,发散思维。在这个阶段,教师也要科学指导,让学生的创作更有方向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措并举,让学生书写精彩篇章。直面写作中的难点,用教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能力提升保驾护航,这样才能突破当前写作教学的困境。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兴趣提升、素材积累以及方法引导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获得思想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尹格利.微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20(48):54.

[2]李霞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作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51):2.

猜你喜欢

素材写作兴趣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