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会展业新发展
2022-05-30成都市贸促会
成都市贸促会
以“建链、强链、补链”为导向,以产业链链主为突破,以原创展会品牌为核心、深入实施建圈强链十大行动,推动会展产业能级大幅提升。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日前正式印发《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十大行动》(以下称《十大行动》),提出2022年成都将实现会展业总收入1280亿元。
关键词:建链
產业链越完整、越有竞争力,企业的集聚程度就越高,经济的活力就会越动能澎湃;供应链协同越高效,就越能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产业建罔强链并不是简单地对产业链条查漏补缺,而是一项既要补短板、更要锻长板的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分析、系统集成、重点发力,推动产业发展降成本、增质效、促转型、提能级。
规划引领建链行动,编制完善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大行动》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规划引领建链行动”,明确要深化会展产业链研究,结合各区(市)县、会展产业功能区资源禀赋、要素优势和发展特点等,编制完善全市会展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
同时,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双核驱动、六区支撑、多点协同”的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做强天府总部商务区、新经济活力区极核功能,形成集聚全球高端展会和先进会展要素的引力场。做强重点功能区示范引领,推动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同、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天府奥体公园、双流航空经济区、淮州新城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产业发展示范区。做强多点支撑,围绕各区域的资源特色、产业优势、承载空间,强化特色会展功能。
引培主体育链行动,鼓励支持本土会展领军企业策办申办重大项目。
“会展链主企业是展会项目开发者或展会品牌持有者,是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据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培主体育链行动”就明确,鼓励并支持本土会展领军企业策办申办重大项目、开展国际合作、争取上市以及冲刺全球会展50强和网内会展30强。实施重点企业招引行动,建立重点引进会展企业名录,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实施企业成长计划,针对性帮助潜力企业特色化发展、关键配套企业创新提能发展。
关键词:强链
产业链形成的前提首先是产业的集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个大小企业如散落的珍珠,需要串珠成链,才能绽放璀璨光彩。而这也是影响龙头企业布局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直言,“强链”,强的是产业链,实质是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创新发展强链行动,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等方式推进绿色会展。
“产业质量够不够高,创新能力够不够强,仅靠抓单个企业远远不够,必须着眼全局,进行稳链补链。”成都会展联盟秘书长梁伟表示。《十大行动》提出,要实施“创新发展强链行动”,并提出推动会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会展企业开发应用会展场景的新技术、解决方案等,鼓励主办单位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利用商圈、文化街区、城市公园以及绿道等各类空间,打造一批智慧化、创新型特色展会,并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奖励补贴等方式推进绿色会展。
展产互促融链行动,策划打造高能级原创展会。
《十大行动》提出,实施“展产互促融链行动”,并提出要发挥会展活动的“磁场效应”塑造产业优势,利用产业的“品牌效应”打造优质会展活动。如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与资源特色,培育或引进一批显示度强、影响力大的品牌会展活动。聚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打造一批价值突出、商贸活跃、特色鲜明的品牌消费展、品牌特展。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策划打造高能级原创展会。建立展会等级评估体系,制定“一展一策”提升策略,推动糖酒会、汽车展、家具展等重点展会冲击世界商展百强。
关键词:补链
“我们关注的产业链发展,不仅是产业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内涵的拓展和延伸。”在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最根本的就是,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短什么长什么”原则,推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形成链中有链、独立成链、链链相融、成网成链的新格局。
招强争优补链行动,选聘行业领军人才等担任“成都会展大使”。
人才是第一资源,亦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十大行动》中明确提出,开展“招强争优补链行动”,要选聘行业领军人才、资源网络重要人物担任“成都会展大使”,借助其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推介成都营商环境、比较优势,深度链接中央部委、协会学会、头部企业等关键主体,拓展会展产业链资源供应网络,争取更多优质会展活动来蓉举办。组建市、区(市)县、功能区、领军企业、会展大使联动的专业招引团队,建立健全招引工作机制、重大会展项目申办机制,制定招引战略计划,实施重大会展活动招引行动,建立重点引进展会项目库,引进一批行业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际知名品牌展会。
财金助力活链行动,推动各区(市)县设立会展专项资金。
不仅如此,在金融资金方面《十大行动》中亦有周全考虑。例如,在“财金助力活链行动”中就指出,要探索开发会展金融服务,鼓励财政资金、金融机构、创投资本支持重点会展企业发展和重大会展项目的引育。鼓励开发符合会展行业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降低展会延期、取消等风险对会展企业的影响。同时,推动各区(市)县设立会展专项资金,规范各级会展专项资金使用,统筹指导市级各部门、各区(市)县对展会活动给予支持。
优化环境促链行动,推动成立成都市会展产业链联盟。
一流的政策环境将加速要素资源不断集聚,同样是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的关键。例如,在“优化环境促链行动”中,成都则提出,将推动成立成都市会展产业链联盟,探索研究出台会展服务、会展经营、展会评级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建立会展产业链优秀供应商名录和优质中介服务资源库,搭建面向会展市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如此,还要制定完善《成都市举办重大会展活动操作指南》,为来蓉办展办会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便利指引。
此外,《十大行动》还提出,实施“宣传营销塑链行动”“强化配套同链行动”“引育人才优链行动”。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经济的“助推器”,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度、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知名的国际会展之都,会展业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此以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成都会展业该如何乘势而上?市博览局在推进国际会展建设2022年工作计划中透露了接下来的成都会展业发展目标与路径。
会展经济动能澎湃,2021年会展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9%。
数据:2021年,成都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55场,同比增长8.3%;展出总面积110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会展业总收入1231.6亿元,同比增长16.9%,会展经济动能澎湃。
去年4月7日,第10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如期举行,展览总面积21.5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时隔两年,糖酒会再次在成都线下开启,据主办方介绍,这届糖酒会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106家参展商踊跃参展,整体呈现出龙头企业领衔,新生企业群星赶月的火爆场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成都的会展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来自市博览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共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55场,同比增长8.3%;线上线下参与人数10079.3万人次,同比增长7.7%;展出总面积110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会展业总收入1231.6亿元,同比增长16.9%。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会展经济发展。根据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以“名展、名馆、名企、名业”为抓手,推动外向型资源平台建设和会展赋能城市水平加速提升,会展全球竞争新优势持续扩大,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位列全球第38位,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四。“近三年全市累计举办重大展会2437场,落户国际合作驻馆展会项目21个,英富曼、迈氏、智奥等同际知名会展企业在蓉落户。”
成都会展行业将实施建网强链“十大行动”,按照“办好一个会展活动、聚焦一个产业集群、链接一批优质企业、吸引一群优秀人才、洽谈一众高端项目”的思路,发挥会展活动的“磁场效应”塑造产业优势,利用产业的“品牌效应”打造优质会展活动。上述相关负责人透露,力争全年举办重大展会活动1000个,展出总面积1200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1280亿元,其中直接收入130亿元,拉动收入1150亿元。
凸显展会溢出效应,借力重大活动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
数据:2021年成都培育产业功能区主导方向展会73个,举办契合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专业展会200余个,展会价值溢出效应显著,仅第104届糖酒会,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30.6亿元。
会展经济往往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上,属于“产业链经济”;另一方面,其更大的带动效应体现在对其他产业发展的重大推动上,属于“功能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在去年举办的一些展会上已经得到体现一一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10.1亿元,带动临时就业岗位增加13.8万/人/天,成都签约投资合作项目195个,总金额2819.23亿元。
“作为第三产业的联动枢纽,会展经济可以说覆盖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四个层面,流通性、服务性、文化性和公共服务性。”在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也正是由于会展经济巨大的产业关联性,因此它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公共交通、通信、旅游餐饮、信息传媒等行业的支持,这考验着城市在“硬实力”上的基础配套建设水平,也考验着城市在“软实力”上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数据无声,发展有痕。成都充分发挥展会平台作用,提升会展活动价值,仅2021年全市培育产业功能区主导方向展会73个,举办契合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专业展会200余个,重大展会经济价值溢出效应显著: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10.1亿元,带动临时就业岗位增加13.8万/人/天,签约投资合作项目195个,总金额2819.23亿元;第24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展期销售37730台汽车,成交额65.16亿元,其中“成都造”汽车销量3566台,同比增长2.86%,成交额6.06亿元,同比增长10%。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也将继续聚焦用好重大活动海内外资源网络,加强投资活动和项目信息联动,推介成都投资环境,借力重大活动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以会展为龙头引领产业发展,赋能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搭建“会展+”平台,加强会展主管部门与产业主管部门、区(市)县、产业功能区、行业协会的对接,做好会前沟通、会中招引、会后落地服务。
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今年将举办国际化展会活动超200个。
数据:持续深化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全球展览业协会(UFl)、网际展览和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机构合作。目前,成都已有UFI认证项目13个、认证场馆2个、会员13家,内地城市排名第5;ICCA会员11个,内地城市排名第1;IAEE会员8个,内地城市排名第2;国际合作驻馆展会项目21个,国际领先知名会展企业6家。
去年8月29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车展在成都开幕,展出车辆1500余辆,总规模达20万平方米。仅在车展首日,汽车品牌发布会近60场,近80款新车首发亮相,其中全球首发28款,全网首发41款。从初出茅庐的1998年成都冈际车展,到如今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车展,成都车展在不断彰显自身国际范儿的同时,也成为成都会展产业迈向国际化的又一缩影。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以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同城市示范区,国家战略的“指挥效应”和城市发展的具体举措,引导着人和企业的流动,尤其是国内外知名组展商和会议组织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西部地区。成都更是凭借在市场辐射能力、航空条件、会展环境、旅游资源、城市魅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承接国内外重大会展向西部转移中取得了领先发展的态势,成为国际重大會展活动布局中西部地区的首选城市。
“会展业巨大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的过程,也是作为市场主体的本地会展企业苦练内功、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过程。”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展会活动已经取得许多“看得见”的实效。接下来将积极举办国际性展会活动,全年举办国际化展会活动将超过200个。
“今年,我们还将支持网家级行业协会(学会)、中央直属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国内民营经济前百强企业等重点机构或企业来蓉办展会、年会、供应商大会、专业论坛等活动。”据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成都将重点办好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物流合作秘书处联络员会、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2022年中哈企业家委员会、中网力学大会以及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