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布局
2022-05-30裴超
裴超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市场开始另辟蹊径,围绕内循环管理与外循环发展构建新的市场环境。在保障供应链的同时,拓展商品产业链的对外延申。这期间,自中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解决中长期问题,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证明了中央对双循环发展格局建设的重视和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会展业则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也挥重要作用。
通过会展开放大门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千帆竞发,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我罔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为了助力我国市场开放,我网会展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在助力国家经济市场,稳定内外贸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与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推进局部与区域经贸交流、产业对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双循环”经济格局是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网内外新形势要求下,我国与时俱进重建的经济结构对称态与经济新常态,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与经济结构。这其中,服贸业的发展是核心动能。会展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会展业促进结构转型,助力“双循环”经济格局对正确处理网家主体性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起到帮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建构精准经济学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准经济发展模式,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会展业推动消费品与市场实现构建“从上游到下游”完整的内需体系建设,同时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由于疫情冲击叠加中美贸易战影响,网内很多靠吃外围订单的企业面临倒闭,货物滞留。这就需要会展业的带动“内循环”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资金链流通,实现经济独立运转。
第三,会展业科学引导生产。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人才的回流,从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流通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层出不穷,足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循环体系,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要么只有市场,要么只有技术,远远不及国内的生产力,从而增大罔内产品的向外流通。从投资发展机会的角度看,随着企业未来四大动脉的逐步进行渗透,中国社会经济的“双循环”格局也将深刻改变全球金融市场。
把握会展促进发展
新形势下,会展业要看清“双循环”发展规律,才能在“双循环”的经济市场环境中发挥更大的能量。
会展业要认清“双循环”格局的本质特征。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不仅体现了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罔际环境变化的时代特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不断演化的反映。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实质是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百年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
国内循环为主不是对国际循环的排斥,“双循环”格局的关键不是内外,而在于循环,在于通过国内、国际循环,物畅其流,货畅其通,中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通畅,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不受制于人,发展有保障。从宏观上看.双循环是要保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循环运转正常、通畅、无阻碍,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解决好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中观上看,解决好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科学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之间的协调均衡,实现良性循环;微观上,则要解决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贯通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通畅。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
会展业要明确“双循环”的主要任务。在产业发展上,中央提出“巩同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通过“双循环”进一步巩固中网世界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与创造中心;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利用我们战略腾挪空间大的特点,鼓励产业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内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针对国内经济循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在促进国际循环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网门搞建设;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网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会展业要了解“双循环”格局建设构想。首先,通过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深化制度性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罔际合作,争取更多、更好圈际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产业资本和原材料投入,优化、完善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更好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为我发展服务;其次,抓住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盟等周边国家转移的机遇。依托东盟博览会带来的虹吸效应,推动国内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产业链两端升级,并向东盟国家提供原料、设备、技术,构建“中国一东盟”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加强与日本、韩网、新加坡等的合作,构建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东亚高技术产业链;发挥我国钢铁、有色、石化、机械等重化工业的性价比优势,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利用沿线网家资源和市场,构建资本密集型产业链;支持中西部地区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土地、資金、技术、人才、环境等政策倾斜力度,打造成本洼地,培育一批新兴的制造业基地,构建“东部设计一中西部加工”产业链。
新的作为新的使命
提高站位,增强推进会展业在促进我国经贸发展中的作用。
会展活动是推进国家战略、促进投资贸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交流、拉动消费、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会展是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是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促进交易和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进步的重要平台。
会展产业链长涉及会展场馆、工程设计、服务接待、酒店餐饮、物流运输、广告传媒等众多领域,活动项目一旦取消或者缩减规模,将危及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会展活动还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助推器”,会展活动因疫情影响而停办、延期、取消,不仅自身损失惨重,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及人民正常生活都产生极大影响。
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条件下,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会展活动有序恢复,促进会展业复业、复苏、复兴,不仅有利于增强会展行业发展信心,稳定会展产业链就业,保障会展企业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振经济信心,疏通投资、贸易、消费通道,助推罔民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化;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入产业,增强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运转的使命感。
会展作为平台和桥梁,紧密联系着供给和需求两端,一头系着生产,一头牵着市场,对于信息传播、市场营造、技术推广和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会展活动的组织,将产品、服务、技术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者,为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流搭建平台,为生产更多、更好切合市场需要的商品、服务和技术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会展活动策划与组织,人为地打造一个商品,技术、服务交易市场,营造市场氛围,将散布于不同时点、区位的交易机会集中起来,扩大市场规模;
第三,通过会展活动安排,将产品、服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信息传导给业内同行,促进产业合作与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程,助推产业升级;
第四,通过会展平台,汇聚发展要素,通过最新技术、产品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效率提高,引领产业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为会展举办国家、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双循环格局构建过程中,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中国会展业要深入产业、融入产业,研究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研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痛点和难点,利用自己渠道优势、客户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信息传递、市场扩大、产品升级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为双循环中罔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再建和价值链提升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
突破功能拓展空间
北京第二外围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刘大可表示,“会展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刻。新冠疫情对会展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一种是刚性损失,如会展活动随时叫停的风险有可能较长时间存在,会展产业链可能因为会展活动的不稳定性而遭到破坏等等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还有不能忽视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会展活动的价值逻辑遭到质疑,会展业的功能存在被其他服务生产的经济实体替代的风险。”
刘大可认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会展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一是展览会的价值重塑,要从过去的贸易平台向行业秀场转变。二是主办方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心变革,要从去找展商,找观众,匹配对接;去转向到做内容,做推广,扩流量。三是盈利模式发生变化。未来要从流量本身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四是核心竞争力与扩张路径变革,过去展会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和沟通,未来也许是市场、创意、传播、整合。扩张路径从异地拷贝、平面扩张转向多元融合、立体扩张。
刘大可同时表示,展览会的价值重塑是一个逐步演化过程,会展业态可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行业的自我适应去发生很大的变化。数字贸易对传统会展形成功能替代。互联网的影响不一定非要走到数字会展这一条路,因为互联网会通过功能性的替代而對会展产生了影响。展览会与电商价值逻辑的吻合,在信息集聚、信息交流传播、贸易促进等方面对展览会的功能会形成冲击。同样对外贸易方面,相关经贸数据已引发人们对展览会价值的质疑。
另外中国社会经济阶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二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中罔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适应科技变化重塑展览会价值,突破经贸功能拓展会展新空间。刘大可认为,在展览会价值升级之外,还要进行空间拓展。一是要突破经贸功能评判会展活动价值,二是突破经贸功能布局宏观会展活动,三是突破经贸功能开发利用会展设施,四是突破经贸功能拓展人文会展活动。
此外,为了打通物理壁垒,会展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这其中分五个方面。
第一,对目标受众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客户需要,量身打造,提供精准定制服务;
第二,了解展会供给、需求双方交易、项目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交易服务,开展网上配对,增强交易合作匹配度,提高展会实际交易成效;
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展会跟踪服务体系,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智慧化;
第四,利用网络系统,推进展会流程程式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管理自动化;
第五,应用3D技术、直播互动、VR、AR,MR等再造展会现场(ZR),让用户全景感受展会氛围和认知展会品牌和企业,建设经济有效、自由方便、快速准确具有极强互动性的网络平台,服务全过程管理,实现主办方、参展商、服务商和观众的互动体验和信息共享,推广使用02020提供线上线下展示、交易,线上线下金融、物流服务,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大力推进展会业态创新,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努力推进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双轮驱动会展创新发展新模式。
编后语
促进新发展
中国会展业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站在时代和发展的高度看待会展服务模式创新,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最新技术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促进供需匹配,提升互动体验,实现展会管理、服务智慧化,信息利用智慧化;拓展会展服务领域,延伸会展服务手段,提高会展服务效率,实现管理与互动升级,让会展更具粘性,提高会展整体质量和水平进而位我国“双循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