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大纱腊儿”和“水锥子”

2022-05-30刘一达

北京纪事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栅栏锥子廊坊

刘一达

北京城在元、明、清三代,都以“坊”来划分街道和居民区,所以,留下了一些带“坊”的地名,比如“白纸坊”“金城坊”等。

“坊”在北京,虽然是最小的行政机构了,但它下面还有“铺”。“铺”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

北京有个地名叫“十里堡”,其实就是“十里铺”,北京人也是这么发音的。

“坊”与“坊”之间,或者大一点儿的胡同,不但有牌楼做标志,而且还设有栅栏。

为什么要设栅栏呢?安设栅栏是为了便于强化管理。栅栏的功能,主要是防盗防贼,类似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院的院门。

老北京胡同和街道的栅栏,也叫栅栏门,它不是死的,安设好就不能动了,而是活动的,开关自如,通常白天开着,晚上才关上。

算您说对了,老北京胡同的栅栏确实有大有小,因为胡同有宽有窄,有大有小,所以当时的栅栏也不可能统一规格,批量生产。叫大栅栏,肯定是因为它的栅栏比较大。

“大栅栏”是北京是全国有名的商业步行街。您可能又问了,“大栅栏”,明明写的是“大栅栏”,为什么要念“大纱腊儿”呢?

这事儿说来话长。“大栅栏”原来叫“廊坊四条”,在前门外的珠宝市。

京城“坊”的建制始于元代后期,胡同以“条”相称,源于明代初年。大栅栏一带在元代后期已是繁华热闹的“灯市”,到明代初年,这里逐渐形成以“条”为名的街巷。因为这些店铺的老板多为明初到北京做买卖的南方人,他们按南方铺面房带廊子习惯来设计,所以这几条街的铺面房多带廊子,因此人们把这几条街叫“廊坊头条”到“廊坊四条”。京城“坊”的建制始于元代后期,胡同以“条”相称,源于明代初年。

珠宝市,您听这地名就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条街。确实,这条元代出名的老街,有几条有名的专门经营珠宝、金店、票号的胡同,因为最初这些店铺的门脸都带廊子,所以北京人管它们叫“廊坊”。

珠宝市上并列有四条大一点的胡同,于是胡同的名字按“廊坊”排序,从西河沿的商业街往南,分别叫“廊坊头条”到“廊坊四条”。

也许是珠宝比较值钱,所以到了清代,这些“条”(街)口儿依然设有栅栏,由于“廊坊四条”内有直接为宫廷服务的名店,如“内联升”“瑞蚨祥”“同仁堂”等老字号,所以街口儿的栅栏,比其他街口儿的栅栏要高,后来,栅栏还变成了铁的,所以人们习惯叫它“大栅栏”。

那么,北京人为什么把大栅栏说成“大紗腊儿”呢?这得从北京的土话有讹化与吞字的习惯说起。

咱们前面说的“大栅栏”里的“内联升”“瑞蚨祥”“同仁堂”等老字号店铺,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在元代,“廊坊四条”里的店铺主要经营的是珠宝、玉器和珊瑚等,尤其是经营珊瑚的店铺比较有名。

元代的时候,人们非常看重珊瑚,它的价值超过了黄金。蒙古语的珊瑚,发音是“山烂”。

当时的街道和胡同名儿,往往以树木、府邸、寺庙、市场等有明显的标志物来取名,“廊坊四条”卖的珊瑚有名,所以北京人说到“廊坊四条”的时候,一般会说“珊瑚胡同”。

北京人说话喜欢讹化变音,而且讲究带儿化韵,蒙古语的“山烂”说着说着,就变成了“纱腊儿”。

因为原来的“廊坊四条”就比其他三“条”要宽一些,所以这条街口的栅栏比其他三“条”高大,所以“纱蜡儿”(珊瑚)前边加了一个“大”字,叫着叫着,“大栅栏”就变成了“大纱腊儿”。

说到地名讹化的话茬儿,不能不说到北京海淀区的“白堆子”,因为北京土话里的这个“堆”字,会读成“锥”,所以有些人以为“白堆子”和“白锥子”是两个地名,但在地图上又找不到“白锥子”,所以经常被蒙圈。

其实,“白堆子”和“白锥子”,跟大栅栏与“大纱腊儿”一样,都是一回事儿,属于发音讹化。

那么,“白堆子”是怎么回事儿呢?什么叫“堆子”呢?说到这个问题,咱们还得说前面提到的“坊”。

前文说了,老北京的街道是以“坊”来编制的,“坊”下面的编制是“铺”。这个“铺”,不是摆设,实际上是政府的最小办事机构,当然“铺”也得有管事的人呀。

当年,这些“铺”的管理人员,属于军队的编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看着栅栏。街道的栅栏门每天一早一晚要开关,街道也要巡逻,清扫积雪,捉拿盗贼,维持地区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等。

因为他们日夜轮班看守栅栏,老北京人戏称他们是“看堆儿的”,也有人称他们是“堆子兵”。

《天咫偶闻》里对“堆子兵”有这样的描述:“盖京师街巷,皆有堆铺若干,堆总以官厅立一官司之,凡有水火盗贼,皆可一呼即应,法至善也。”

您可能知道,老北京城穿“官衣”的巡警,即后来的警察,是清末民初才从日本引进的,巡警的执法带有法律法规效用。但这之前,京城管地面儿上治安的主要还是穿兵服的军人,“堆子兵”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铺”是“堆子兵”看管的,后来老北京人就把“铺”说成了“堆子”。

“堆子”的一些职能,有点儿像现在的派出所。时过境迁,“堆子”这种形式早就成了历史,但在北京留下了一些叫“堆子”的地名。

那么“白堆子”的这个“白”是什么意思呢?“白”不是姓白的白,而是一种由大理石研磨出来的白沙石。这种砂石是白色的,俗称“江米砂”。

因为当年建北京城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这种白砂石,城里放不下,都堆在了西郊,由“堆子兵”看管,所以当地人管这地方叫“白堆子”。这个地名就是这么来的。

北京还有个地名叫“水碓子”,但北京人念为“水锥子”。很多朋友纳闷儿,这“水锥子”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水里放着的“锥子”吗?

其实,这个地名是“水堆子”,也就是当年为防汛抗洪,管理开闸泄洪和漕运而设的水政。那么“水堆子”怎么变成“水锥子”了呢?

跟前面说的“白锥子”一样,因为在老北京土话里,“堆”这个字由于音变,通常要发“锥”的音儿,音变了,所以“水堆子”就成了“水锥子”。上个世纪,北京市调整地名时,根据当时老百姓的普遍说法,有关部门把这里定为“水锥子”,这个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作者说

能咂摸出味儿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猜你喜欢

大栅栏锥子廊坊
寻找大海的人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廊坊专场(二)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一尺大街”长几米?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