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修工作坊: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校本教研实践

2022-05-30赵晨晨

关键词:五育融合校本教研

赵晨晨

摘    要:五育融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它协调和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可有效助推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功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坚持素养导向,在创新教研机制中构建五育融合校本课程体系,并经由建设研究型工作坊、组建进阶型工作坊、依托竞合型工作坊开展校本研修之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搭建全面育人平台,助推学生适性、灵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校本教研;五育融合;研修工作坊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教研的背景分析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强调要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对一线学校而言,如何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落实这一工作的重要课题。

五育融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它协调、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可有效助推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功能。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作为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的首批试点学校,在“双减”工作要求下锐意进取,主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并在教学质量上有重大突破。学校搭建多元育人平台,积累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对《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们注意到《课程方案》坚持素养导向,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而各学科课程标准则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要求正是学校近几年在推进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研究工作的上位要求,也可以为搭建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重要资源支持。

学校历来重视校本教研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已初步形成了由价值导向的“研”、体悟思辨的“学”、行为修正的“改”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闭环系统。同时打破各教研组常规组队,带动全体教师“跨界”卷入校本常态研修,形成全程、全方位联动的育人共同体,助力校本教研纵深推进。

因此,基于学科素养要求和教学特质设计并实施学科内项目化学习,加强学科联动协同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规避五育工作碎片化、割裂化或陷入过于重智育的误区,成为学校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校本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教研的任务

(一)学科内关注实践育人

学校在学科实践中依循素养本质,变革育人方式。一方面,不同学科组教师学习学科项目化实践方式的前沿理论,了解其分为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技术性实践、审美性实践、调控性实践等[1],并掌握相关特性与实践步骤。另一方面,解读教材与课程标准,提炼学科的不同内涵与特色,并以此为依据在学科项目设计过程中筛选合适的实践方式,打造学生身边的项目化学习特色课程,举例如下:

1.悦读会——语文鉴“美”:以审美性实践形态创办校园诗文赏读大会,依据语境设计明信片,是展示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窗口。

2.数字圈——数学精“量”:在数据采集、解释中凸显数学学科探究性实践形态,如团队探寻蓝球投掷的最优解,提高数据应用可行性。

3.配音室——英语发“声”:在英语项目化学习中,侧重培养学生专注与坚持品质、成长性思维等调控性实践。如英语趣配音项目,学生在英语原声电影模仿和口语训练中,打造饕餮“声”宴。

4.工具箱——科学器“材”:借助科学实验工具,辅助学生迁移科学知识,融学于生活。如从形状、材质、位置等角度设计趣味水火箭。

5.时评栏——社会聚“焦”:以“小强热线”民生新闻为载体,学生代入记者身份,实地追踪、独家评述,完成社会性实践。如针对粮食节约这一公众话题制作校园新“食”尚节目。

这些特色课程与学科项目化实践方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二)跨学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团队致力于挖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特色场景,以便教师在自我提升中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项目设计中体现人文性、开放性和校本性。举例如下:

1.攻擂台——知识“智育”:搭建“一站到底”知识竞赛擂台,收录各科关键概念,邀请学生两两自由组队,用学科知识进行“你比我猜”,在活动中巩固基础知识,迁移能力。

2.微农场——生态“劳育”:以科学学科的生物知识、观察方法为基,以劳技学科的种植技能、实践劳动为要,定制校园农场,推进“辨果蔬、除杂草”活动,争做种菜匠人,共育劳动果实。

3.代表团——思政“德育”:少代会成员运用思政、语文知识,群策聚力,共同分析项目任务,制订校园提案,为校园筹建提供科学有效意见。

4.擷樱季——艺术“美育”:结合美术、语文、音乐学科特质,在校园樱花季组织师生开展绘樱、写樱、唱樱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

5地图册——强身“体育”:融合体育、地理思维,绘制校园跑道地图册,激励学生按地图参与每日长跑活动,培育坚韧心智。

(三)多维度培养教师研究能力

教师在做好“教研设计师”的同时,还需扮演好“教研修订师”“教研推广师”角色,从不同视角切实参与教研成果共享、同伴互评,在模仿实践中达到革新迭代,实现全员跨界卷入,促进教师阶梯发展。

学校重视对教师教研的全程评价,从评价时段(课前、课中、课后)和评价主体(教师个人、团队)维度,得出迭代数据,提供即时诊断与精准反馈,由此检测是否明确指向预期成果。评价表的类型根据师生量化反馈常更常新,如研究日志、个人反馈表、教研进度表、创新品质测评表等。

关于教研成果的推广,学校构建“共享化”项目课程资源库,以线上公众号、线下易拉宝等工具分享经验,打造以五育融合为基的产品推介会:每个教研组派出5人小组,按“直播带货”“名人采访”等形式进行展示,并沿“亮点项目—学校特质—品牌学校”的新型精品课程路径推进。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教研的实践路径

为了增强教师团队的实践互动,及时共享实践经验,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建立了研修工作坊制度(工作坊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详见图2),借此引导教师关注、学习《课程方案》及各自学科的课程标准,激励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探讨教研主题与内容。学校一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学科项目化实践的研究;另一方面尝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形成课程整合新样态。

(一)建设研究型工作坊,引导教师像专家一样思考

校本教研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思维,即让教师像专家一样探究与思考,包括积极展开针对课程标准的通识教研与五育融合基本理论、操作步骤等。

1.立足前沿理念,加强理论学习

学校倡导各教研组内组成读书分享会。教师分组从课程标准、项目化学习课程设计、热点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阅读。具体实施如下:6~8人自由成组,每组选择1则课程标准条目、培养目标,或选择学科及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支架,结合五育融合理念统一公开汇报学习所得,铺好教研的理论路径。

2.组织调查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针对性

从教研的已知点、需求点、兴趣点三个维度,学校为全员卷入课程建设和目标设计做好前情铺垫。

一方面,学校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课程方案》及各自学科课程标准的教研通识问卷调查,包括是否开发研读途径、是否了解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等,即已知点。另一方面,对相关教师骨干进行有关实践现状的访谈,主要了解落实课程标准的困难和建议等,即需求点。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喜欢的课堂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更科学、适切地设计课程,即兴趣点。

将以上理论和调研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为搭建更为完整的教研机制做好铺垫,从而全面提升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效能。

(二)组建进阶型工作坊,与“学术同伴”一起成长

学校建设了专业团队,在校内率先共享优质资源并形成辐射力,为纵深的层级协作的实现提供更可靠的基础合力。

1.三航工程,递进帮扶

“三航工程”是學校针对不同教龄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分层培养机制。它定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为新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与中高级教师制订“起航”“远航”以及“引航”目标,使他们经历“生长型”教研过程。学校在“三航工程”中联动学科间的本质内涵,培养跨组导师型种子教师,以“种子引领—观摩共享—传递帮扶—校本实践”范式有序推进教研,旨在以点带面,建设有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团队。

2.团队分工,协同推进

学校从优势、兴趣、需要、目标四个维度统筹分析教师基础学情,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灵活分组,组内民主举荐组长。各小组将项目目标分解为各自的子目标和子任务,并细化项目进度。组内功能性分工可由教师个人发挥自身优势,以助推团队有效地从不同维度完成项目任务,充分发挥其在团队建设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图3所示为“团队分工、协同推进”完成项目任务的一个例子(详见图2)。

(三)依托竞合型工作坊,在研赛中获经验

1.以赛驱能,以评促优

所谓“以赛驱能,以评促优”,即以比赛为任务驱动,以评价促进优秀。教导处牵头,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比赛围绕同一主题,采用不同学科间互评的方式。这有助于教师开阔思路、汲取养分,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升自我。此外,学校每学年举办学术节,倡导教师全员卷入自创校本作业,并邀请市、区级学科专家、教研员点评,再通过公开颁奖,激励教师不断前行。

2.外引内育,他山借力

学校通过“研学一体”模式,倡导外引内育的合作理念,逐层递进,形成“同心圆”教研力。学习引进优秀课程案例,汲取先进经验,借力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开发案例库、工具库、基地校。例如,之江汇学科基地校、区域定制的项目化学习平台、钉钉工作支持群等。此外,学校通过呈现中期报告、案例分析等活动,探讨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而展开专项研讨,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攻坚克难。与此同时,学校突破原教研组结对模式,开辟“学校—年级组—班级—任课教师”路径,展开跨组交流。学校还每学期召开两次青年教师研讨会,邀请教师针对德育、教学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在共享案例中互相提升。

四、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教研的预期成效

借助校本教研工作,学校立足五育融合理念,塑造育人提质愿景。在创新的教研机制中,学校构建了五育融合校本课程体系,以提升学教品质。从学生角度看,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将三维目标延展至五育融合目标,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与个人品格为标准,搭建全面育人平台,助推学生适性、灵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教师层面看,学校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在教研中充分理解学科特质,并以此为基础尝试跨学科的统整延伸,进而在特色中求规律、在常态中找创新,提升校本教研效能,以更好地应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诉求。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校本教研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