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品牌+标准化”战略下吉安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2022-05-30黄文群王卫华周霞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域品牌标准化战略

黄文群 王卫华 周霞

摘 要 绿色食品产业是江西省吉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简介吉安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落实标准化生产,以科技创新筑产业之基;聚焦优势产业精深加工,以龙头企业培育促产业链延伸;优化营销网络,以冷链物流建设促流通体系完善;政企双轮驱动,以区域品牌建设促产业兴旺及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以产业融合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策略。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区域品牌+标准化”战略;江西省吉安市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3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江西省吉安市是农业生产大市,绿色食品产业作为该市的重点产业之一,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吉安市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本文在分析吉安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该市“区域品牌+标准化”战略,提出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吉安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吉安市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7.4%,是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良好的自然生态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吉安市绿色食品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20年,吉安市在初级产品方面,绿色大米、井冈蜜柚、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药材及特色竹木六大富民产业新增种植面积38 526.66 hm2,新增稻渔(虾)综合种养面积2 666.67 hm2、特色竹木种植面积9 113.33 hm2,拥有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436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面积约50 666.67 hm2,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5家、绿色蔬菜和茶叶标准种植园191个、8个县荣获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称号。

1.2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截至2021年,吉安市绿色食品企业数量达334家,2021年营业收入达236亿元;培育了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00家、农民合作社7 623家(其中国家级40家、省级100家)、家庭农场11 028家(其中省级123家);组建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6家。吉安市坚持以育龙头为目标,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龙头企业梯队培育和招大引强行动,突出抓好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环节,协调企业解决了融资、用地、人才等问题,引进了知名度高、经济实力强的温氏集团、傲农集团等投资落户,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1.3  营销体系初步形成

吉安市紧紧围绕绿色食品走出去的目标,线下与线上联动,初步形成了“线下旗舰店+会展+网络销售”为主的营销体系,不仅在北上广等地设有吉安特色农产品专营店,还积极开拓绿色食品网络销售渠道,建设了“1+13”个市、县级农产品运营中心,依托赣农宝、京东、天猫和云享庐陵等电商平台进行绿色食品网络销售,建设了2 210个村级益农信息社,2021年实现线上销售额约1.3亿元。与此同时,吉安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绿色食品相关会展,每年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企业参加的展会就有10余场,为扩大绿色食品销售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1.4  质量保障体系初步构建

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是绿色食品高品质的保证。吉安市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绿色食品有标可依、有准可查,先后组织制定了井冈蜜柚商品果、泰和乌鸡、吉安红毛鸭、安福火腿、狗牯脑等多项地方标准。其中,针对狗牯脑和井冈蜜柚等产品,出台了从育种到加工全生产过程标准,如围绕狗牯脑制定了《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1524—2021)、《狗牯脑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1523—2021)、《狗牯脑茶种植技术规程》(DB36/T 1522—2021)及《狗牯脑茶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36/T 1521—2021)。

1.5  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近年来,吉安市以品牌建设为主导,出台了多项举措进行品牌培育,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品牌,其中狗牯脑茶和泰和乌鸡入选2020年中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此外,吉安市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禀赋,以六大富民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主推品种“井冈软粘”先后被评为2019年度、2020年度“全省十大市場畅销价好稻谷品种”,井冈蜜柚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四批)、2020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2020年最受欢迎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2  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绿色作物面积小,标准化水平不高

吉安市水稻、柑橘类果品、蔬菜及茶叶等种植比重较大,但优质作物面积较小。2018—2021年,“井冈山”品牌优质稻每年的生产面积仅在3.33 hm2左右,规模偏小;虽然吉安市各地积极推动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但集中连片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示范生产基地仍相对偏少。茶叶和柑橘类果品种植规模持续壮大,但从苗木培育、种植到加工都还未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龙头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实力较弱,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总体存在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2.2  精深加工比例低,产业链较短

吉安市紧扣提升绿色食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将绿色食品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布局,但目前吉安市绿色食品仍以生鲜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精深加工发展还相对滞后。果品、蔬菜、禽畜类等初级产品加工比例不高,产业链条不长,2021年底吉安市加工转化率为66.5%,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68.0%)1.5个百分点。吉安市加工型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较弱,2021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加工企业仅有5家,与同级绿色食品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3  营销网络不健全,物流网络有待完善

从当前情况看,吉安市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建设存在线下绿色食品旗舰店人流量少、农超对接门槛高、市县区农产品运营中心运行不畅及自建电商平台流量不足等问题。在线上营销方面,各县区农产品运营中心普遍存在电商运营人才缺乏、冷链物流网络不够全面、物流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绿色食品通过网络销售的效果不够理想。加之“云享庐陵”“赣农精选”等自建平台流量过少,带动的销售量有限,导致了如横江葡萄、井冈鲜笋等生鲜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存在较大困难。

2.4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高,品牌整合与推广力度有待提升

虽然目前吉安市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公用品牌价值不高、品牌意识有待加强、品牌整合与推广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2021年,江西省公布的农产品“二十大區域公用品牌”中,吉安市只有泰和乌鸡和狗牯脑茶两个品牌上榜,且在该项品牌榜中,吉安市已连续3年无新增品牌上榜。同时,各绿色食品企业品牌意识欠缺,陷入一种“反正产品能卖出去,花钱做品牌是浪费”的思想误区,对品牌的整合与推广力度不够。例如,井冈蜜柚、井冈蜜橘、井冈软粘等产品,虽然在江西省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井冈芦笋、井冈白莲、井冈红茶及井冈山小龙虾等系列产品虽然发展迅速,但市场对这些品牌的认知度依然较低。

3  发展策略

3.1  落实标准化生产,以科技创新筑产业之基

1)完善各类绿色食品,尤其是狗牯脑茶、井冈蜜柚、泰和乌鸡等优势品牌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服务指导和监管,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对标准化生产过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2)通过加快绿色种植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渔业等的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批绿色原料物联网示范基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数字化水平,完善地理标志许可制度,对标志许可进行严格把关,有效落实标准化生产[2]。3)通过提高种养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技术攻关、出台技术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对接,建立一批绿色食品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实施科技助绿色食品品质提升工程。

3.2  聚焦优势产业精深加工,以龙头企业培育促产业链延伸

1)针对吉安市绿色食品加工型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的现状,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技术服务指导力度,聚焦茶叶、柑橘果品、禽类和稻米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梯队培育机制,推动现有加工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初加工变精深加工[3]。2)挖掘现有一定实力的市级龙头加工企业的潜力,从人才引进、设备引进、精深加工技术研发、销售平台建设及外围优势资源链接等方面加以政策倾斜和帮助,调动这一部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逐步将其培育成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家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进驻各县区绿色食品产业园,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及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带动当地中小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完善。

3.3  优化营销网络,以冷链物流建设促流通体系完善

1)梳理现有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摸清主要营销网点运营现状,对政府出资建设、企业运营的农产品运营中心、益农信息社等进行考核评估,撤销名存实亡的营销网点,培育壮大优质网点。2)针对狗牯脑茶、泰和乌鸡、井冈蜜柚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相对较好的优质绿色食品,成立专门的营销公司,统一销售和管理。3)疏通中小种养企业与当地连锁商超的对接通道,帮助当地生鲜农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同时鼓励绿色初级产品生产企业联合当地优秀新媒体电商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扩大线上销售。4)加快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重点加强生产基地和乡镇一级的预冷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4]。

3.4  政企双轮驱动,以区域品牌建设促产业兴旺

1)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强化绿色食品企业品牌意识,在现有品牌基础上,聚焦“井冈山”品牌打造,进一步推进井冈山稻米、井冈蜜柚、井冈蜜橘等系列产品的发展。2)由政府主导,做好产业顶层设计、“井冈山”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公用共享资源平台搭建及品牌管理等工作,同时由企业做好绿色食品种养、产品开发、品牌经营等工作,通过政企“双轮驱动”打造区域品牌。3)挖掘传统老字号品牌产业价值,如狗牯脑茶、泰和乌鸡等,通过强生产链、补加工链、延品牌链等方式,进一步铸造老字号品牌,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空间,通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建设模式,促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发展。

3.5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以产业融合促可持续发展

1)政府层面应持续实施六大富民产业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质增效行动,做好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规划,制定出台《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绿色食品产业强镇。2)聚焦区域优势特色产品,打造优势特色产品集群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5]。3)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地环境,挖掘生产基地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思思.《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J].中国食品,2022(1):159.

[2] 李翠霞,许佳彬.“双循环”格局下打造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硅谷”[J].北方园艺,2021(12):155-162.

[3] 王艳民.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J].黑龙江粮食,2021(11):23-25.

[4] 徐晓燕,孙中叶.基于大数据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增值模式的构建[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2):151-155.

[5] 李佳俐,程涛.基于产业链和网络层次视角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构成与要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1):113-115.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

祥)

猜你喜欢

区域品牌标准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标准化简述
战略
战略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特色文化产品区域品牌营销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水产品品牌建设模式分析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