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心灵成长密码
2022-05-30任婷婷
任婷婷
一个让人省心的“乖孩子”,为何表现出生理、情绪、人际一系列问题?行为问题本身就是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我们能够探寻孩子的求助信号,获译孩子心灵成长密码的关键就是拼组孩子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表征碎片,统整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才能看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因此,本案例采用BPS介入模式开展心理辅导,协同整合进行综合干预。
辅导过程
1接纳情绪,真诚尊重
第一次见到小馨,她在班主任的陪伴下抽泣着走进辅导室。我请她坐下来,递给她一包纸巾,她调整好情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双委屈难过的大眼睛看着我。据班主任说小馨近几天每天早上都要哭很久,这次哭了一整节课,还总是想呕吐,谁劝都没有用,只能带她来找心理老师。随后小馨向我诉说前一晚和爸妈提起退社团的事情,今早不想来上学,爸爸是个急脾气,在送她上学路上狠狠批评了她一顿,她心中充满了委屈和难过,又不敢表达出来。我充分地理解和接纳她的情绪,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小馨逐渐吐露心声。她退社团的理由,竟是因为一个“可怕”的眼神,她觉得社团课上的日子很难过。
当我帮她分析可能存在对别人的误解时,她很快理解,但又极力否认;当我鼓励她与同学一起解决矛盾时,她显得心不在焉,甚至不想解决,这让我隐隐感到奇怪。为了明确问题,我运用焦点解决奇迹问句“如果你和这个同学的矛盾解决了,你们相处得很愉快,你会继续上社团课吗?” 她给了我否定的回答。
原来,她真正要解决的不是退社团的问题。但接下来聊了很久,她似乎避重就轻,只谈一些无关乎重点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她的目标就是无论如何都要退出社团。顿时,我心生疑惑:为什么解决了人际矛盾仍要坚持退出社团?退社团的愿望强烈到不想来上学吗?没有任何生理病因的呕吐到底是什么引起的?不想上学,每天哭泣,退社团这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背后又隐藏着孩子怎样的内心需求?
一个个问题充斥在我的脑海,但我并未急于解开这些“密码”。通过共同商议,我尊重她想退出社团的决定,与班主任、家长和社团负责老师沟通后建议让她暂时退出社团。后来班主任反馈她压力减轻了许多,不再每天都哭了,也没有因为呕吐要请假了。
2澄清目标,挖掘需求
第二次心理辅导小馨自己主动过来,她情绪平和,但愁眉不展。眼前这个柔弱的小女生坚决笃定地退出社团,背后又有什么问题真正困扰着她呢?我想,上次留下的密码谜团或许马上就可以揭开了。
原来,她最大的担忧已经从“可怕眼神”转移到妈妈给她制定的新要求上。妈妈要求她考试有明显进步才能真正退出社团,这种有条件的交换让她倍感压力。小馨自述如果要达到妈妈的要求,必须要“非常非常”努力才行,可她越要认真听课,越无法集中注意力。原来她觉得三年级的题目明显变难了,总拿不到满意的成绩,妈妈布置的家庭练习总是做错很多。这种焦虑感和挫败感在社团压力的影响下更加凸显。
我采用行为疗法请她对自己目前的压力进行分类命名,并进行评级,很快明确了她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学业烦恼。原来之前一切情绪和人际问題只是表象,真正的苦恼源自她自身和父母赋予的学习压力。
后来小馨提到虽然现在退出了学校一周两次的美术社团,平时放学回家还要上课外兴趣班,完成校内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后每天还要坚持练琴,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了。特别是学习难度提升后经历的学业挫折让她失去了原有的学习热情,这些困扰一下子袭来,令她招架不住。
助人以自助,通过澄清目标和自我探索,小馨退出社团、哭泣呕吐和不想上学的原因也终于拨云见日。小馨之所以表现出一系列生理、情绪和人际问题,原来都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并减轻学业压力和学习负担。小馨也明确地向我袒露心声,原来她坚决退出社团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给她减少兴趣班,不要布置那么多家庭作业,她也渴望有自己的自由。
一方面,我鼓励小馨既然答应了妈妈的约定,就要勇于承担付出努力的后果。通过调整认知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和动力,帮助她找到学习的真正阻碍和困惑,缓解学习焦虑。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小馨不敢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才上演了一出“闹剧”。为了给孩子建立一个顺畅的亲子沟通渠道,让父母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借助PAC亲子沟通理论让家长尝试用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真正需求。
3接纳自我,积极赋能
第三次心理辅导,小馨也是主动来找我的,这一次她显得轻松很多,整个人也开朗明媚起来。她说马上要考试了,为了完成与妈妈的约定,自己最近很用功;但因为自己担任卫生委员要检查卫生,每天都是全班最晚一个去吃饭,她感到孤单烦躁并浪费时间,想要辞掉这个班干部。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应要发展的能力是“勤奋”,克服“自卑”危机。我采用共情真诚地肯定了她对学习的重视和为考试所付出的努力,同时引导她对“做值日不重要”“服务同学会影响学习”等不合理的信念进行驳斥,通过认知重建和原因分析,她逐渐意识到自己过于关注学习,而忽视了其他角色和责任,同时要接纳目前面临的学习压力,不要过于苛求结果。另外,在给予她处理人际问题的行为训练后她也意识到遇到困难尝试表达情绪,并独立解决的重要性。
也许这次访谈是她交给我的一张答卷,她完成自己的认知重塑,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量。终于,她可以坦然面对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也敢于面对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内心需要了。
辅导反思
整个辅导犹如不断打开孩子心灵成长密码的过程,从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人际问题到学习问题,孩子的内在需要不断浮出水面。回顾整个案例,小馨起初因为呕吐、哭泣等生理反应引起关注,或许是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很努力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可惜老师和父母总觉得她为了偷懒和放松而阻断了彼此的沟通。随着辅导的深入,我们的辅导目标也不断调整转换。整个辅导过程使用了BPS介入的模式,同时联动了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社团老师、校医等多方支持,才使得小馨的心理困扰如此顺利地解决。
孩子的心智是聪敏的,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但这些何尝不是解开孩子心灵密码的线索和信号呢。对于一个孩子的不同问题,或者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我们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多个角度挖掘原因,综合运用焦点解决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训练和家庭治疗等不同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综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清晰地照见孩子成长的心动力。同时,逐层解密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反思辅导效果和当下教育问题的契机。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内心需要,解开孩子的心灵成长密码,这大概就是咨访相互滋养,咨访共同成长的最好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