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日:守护健康,精神残疾知多少?
2022-05-30
□ 访谈专家:黄悦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
健康关乎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而残疾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工作。2017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
随着国家各项残疾预防行动和相关宣传活动的开展,大众对于很多常见的残疾种类都有一定的了解和预防意识,比如开展早期筛查,优生优育;有计划地实行免疫接种;积极防治致残疾病和远离致残毒物药物等。但提起精神残疾,很多人可能还比较陌生,甚至不知道残疾的种类中有精神残疾这一类别。为此,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教授参与心理访谈,以期增进大众对于精神残疾的认识,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守护健康。
心理与健康:首先请黄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精神残疾。
● 黄悦勤:在介绍精神残疾之前,先说一下残疾是怎么定义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将残疾定义为损伤、活动限制和参与限制的总称,表示一个人的健康问题,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将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六类,其中精神残疾的定义为: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可导致精神残疾。
为了评估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和行为障碍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组织多个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研究,设计研发了评估精神障碍的工具《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目前采用的是更新的《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WHODAS-2)。
WHODAS-2.0测评了六个方面的功能水平,分别为:(1)认知功能,即理解和交流;(2)活动功能,即身体移动和四处走动;(3)自我照护,即照顾个人的卫生、穿衣、饮食和独居;(4)与他人相处,即与其他人互动;(5)与生活相关的各项活动,即完成家庭责任、休闲、工作和学习;(6)社会参与,即参与社区活动、社交活动。WHODAS-2评分越高,表明残疾越严重。
心理与健康:通过黄主任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残疾会对人的功能和参与社会方面造成损害,而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也确实会对患者带来这样的损害。通过评定量表中六个维度的功能评分,可以判断一位精神残疾患者的残疾程度。我国对此的分类和分级是怎样的呢?
● 黄悦勤:对于精神残疾,规定18岁及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依据WHODAS 2.0分值和适应行为表现分级,18岁以下精神障碍患者依据适应行为的表现分级。具体分级如下:
1精神残疾一级的判定标准为:WHODAS 2.0值大于或等于116分,适应行为极重度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2精神残疾二级的判定标准为:WHODAS 2.0值在106分~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3精神残疾三级的判定标准为:WHODAS 2.0值在96分~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4精神残疾四级的判定标准为:WHODAS 2.0值在52 分~95 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心理与健康:了解了精神残疾的评分与分级,我们对精神残疾有了更具体的认识。那么精神残疾的高危人群和风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精神残疾的侵害呢?
● 黄悦勤: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中涉及的5类精神障碍中(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任何一类的精神障碍致残率都显示出女性高于男性。从年龄上来看,65-79岁人群残疾率最高,80岁及以上人群致残率最高。从文化水平和收入情况来看,文盲及小学以下人群的精神残疾率和致残率最高,低收入人群精神残疾率和致残率最高。
精神残疾的发生是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和共病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精神残疾的可能性越大。同时,罹患多种精神障碍也罹患躯体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精神残疾。
从疾病预防控制的角度说,精神残疾与所有疾病一样,也是有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精神残疾的预防首先是对精神障碍的预防,精神障碍有多种多样,预防措施也因病而异、因人而异,要积极消除危害精神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从精神健康促进的角度,加强大众健康教育,传播知识,提倡对高危人群提供心理支持,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从而减少精神残疾。
第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就是对于精神残疾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精神障碍,重点应该在于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老年期痴呆这些高度致残的精神障碍,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一旦发病要积极就医,采取精神医学专业化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疗效。
第三级预防又称为康复预防,就是对精神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恢复社会功能,减少残疾的发生。对于大众而言,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功能康复,从而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
心理与健康:最后,请黄主任谈一谈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残疾或精神残疾有哪些相关政策来守护全民健康?
● 黄悦勤:为了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在预防残疾方面一直积极关注,制订履行行动计划。比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9月6日发布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坚持立足基层,综合干预。坚持立足实际,科学推进;目标是到2020年,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残疾发生率在同等收入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具体内容一是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二是着力防控疾病致残;三是努力减少伤害致残;四是显著改善康复服务。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有效增进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对于推动残疾预防事业加快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月5日发布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民残疾预防素养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预防主要指標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中坚持的三项原则包括:①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政府的责任得到强化,通过建立健全残疾预防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形成政府、单位、个人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防控工作体系。②坚持立足基层,综合干预。广泛开展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综合运用医学、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着力针对主要致残因素、高危人群,采取专门措施,实施重点防控。③坚持立足实际,科学推进。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地区实际,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选择推广适宜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技术,提高残疾预防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这是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能够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