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研修策略

2022-05-30周益发黄利华徐辉

江西教育C 2022年8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研修共同体

周益发 黄利华 徐辉

摘   要:本文在调查分析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实践的基础上,主要探索了“名师网络工作室+主题研修”“课例+线上与线下融合研修”“空间课堂+城乡结对研修”“空间课题+区域研修”等策略,尝试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   共同体   研修

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集教育资源、教学服务、管理数据为一体,为中小学网络教研“人人通”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参与主体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交流,创新研修方式,进而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一、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含义

“网络学习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本文的网络学习空间指基于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赣教云”)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及研修活动空间。

中小学教研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的教育教学和研究目标,通过协作分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或教研团体。各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同质共进、异质互补为原则,形成问题驱动、资源共建、成果共享、共同进步的机制,推动教师在自学反思和交流探讨中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碰撞出教育智慧,实现自身教学专业的成长。

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现状

本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之以访谈。问卷通过“问卷星”的发放和回收,内容包括教师对基于平台网络空间教研共同体的认知及教研共同体实践活动的结构、内容形式、机制、途径、策略等。全省各设区市共有41135名教师完整填写了问卷各项内容。

(一)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认知

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上传、下载,以及讨论、交流等团体创建活动。部分名师创建了网络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推进了网络学习空间由普及应用向深入应用的发展。换言之,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研修由自发的、松散的、随意的小组形式向自觉的、愿景明确的、组织有力的共同体迈进。

(二)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分析

一是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类型多样化的分析。按照教研共同体范畴划分,主要有:(1)社区化网络学习空间共同体。它以教师泛在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各学科教师依托“赣教云”平台,按照一定的平台契约规则进行各种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展示和讨论,是一种结构松散的共同体。(2)基于某学科教学的空间教研共同体。比如,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名师通过师徒制等方式,组织本校学科教师进行现场和网络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后期吸纳外校教师参与,由校本教研共同体发展为校际教研共同体甚至区际教研共同体。(3)基于某个项目主题组建的教研共同体。比如,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汇聚网络学习空间研究方向的课题,组成由教师、教研员、课题专家构成的教研共同体,针对该方向课题的选题、设计论证、中期实践、结题验收等各环节开展研修活动,推进课题研究与教学的融合。

二是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研修方式的分析。调查表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共同观摩研讨“名师课堂”是中小學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方式;其次是“普通教师”的教学展示;最后是专家讲座、教研员案例评析等教研方式。这表明教师最关心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教研,同时也迫切希望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快速成长。

三是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研修需求的分析。调查显示,83.79%的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最吸引人的是“能够利用在线课程,结合教师现场教学,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首先,网络学习空间为共同体提供了“名师课堂教学资源”,可以共同观摩、学习、讨论;其次,各共同体教师表示迫切需要学科专家、教研员等对该课程的及时点评与解析,即时参与讨论交流,自己能够在交流碰撞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四是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研修机制的分析。调查表明,教师参与网络学习空间教研是因为“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要求”“自身专业发展”等主要因素,而“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举办省级优秀空间评比活动将网络空间教研应用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是教师组建共同体参与教研的原动力。所以,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引导作用,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教研的重要手段。

五是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研修途径的分析。调查显示,74.95%的教师认为,“网络空间+微信”是教研共同体研修最便捷的途径。“网络空间+微信”的组合为共同体研修提供了“即时+持久”的信息交互途径,方便了教师碎片化时间的学习与特定时段信息交互的统一,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和共同体智慧的碰撞。

(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教师作为网络空间教研共同体的主体,必须具备信息采集、内容评价、同伴交互、传播共享等技能,才能融入共同体进行日常的教研活动。调查显示,42.8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空间网络教研的效果。

二是缺乏组织领导力。调查显示,32.85%的教师认为共同体的发展及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与“教师的来源群体稳定,关系融合”等因素相关,但社区型共同体教师来自全省各地,学科背景多样,团队结构松散,只能就某事某问题进行较为肤浅的交流,无法深入探讨特定问题的实质。

三是机制不够完善。调查显示,一学年中70%的教师参加过1~3次教研,参加过10次以上的比例很小,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研修活动。这说明,虽然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在实践中因缺乏组织、管理、应用、考评等有效机制,应用效果欠佳。

四是拓展和优化。调查显示,近80%的教师希望增设“带有课堂观察的网络微课平台”,65.28%的教师希望添加“视频网络教研平台”,57.67%的教师希望增设“可以进行课堂观察记录的手机App”。

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策略探索

(一)强化共同体互动协作环境

根据教师的教研需求,首先,添加集教、学、研一体的课例研修栏目,方便教师展示、分享个人教学课例,并在共同体成员公开的讨论中及专家的点评下,主动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其次,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势,对每次活动的主题、参与者、参与程度等进行数据储存分析,“通过对区域内教师日常教研行为和风格等动态与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挖掘,提高精准的、及时的干预与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水平。”

(二)“结对帮扶”提升共同体教师的信息素养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研修要求,每个参与者必须熟练掌握空间的首页美化、资源制作、上传与下载、作品分类展示、协作交流、评价管理等技能,否则就无法参与网络空间教研活动。因此,一方面可以组建“教师共同体”,并开展教研活动,“倒逼”教师团队自觉学习网络空间创建等新技能、新知识,持续有效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可以组建教师共同体打破“个人主义”,发挥“集体主义”的交流碰撞,从个人自我成长转向更高级别的依靠团队提升自我,完成个人到人人的“蝶变”,共同提升信息素养。

(三)探索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研修策略

一是“名师网络工作室+主题研修”。名师网络工作室依托网络平台,以名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聚焦成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成长,重点培育成员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通过集体研修和个体反思,推动教师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主动建构个人的教学思想、理念、方式。

二是“课例+线上与线下融合研修”。课例研修以空间平台为依托,以现场课或录像课为研修对象,在名师的引领下,采用校内线下集中、校际线上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多次“研磨”,打造“精品课”。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试教(说课等方式),参考团队成员的评论后,修改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备课,重新通过空间精讲;另一方面研修团队成员可以在名师的引领下,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线上集体研讨,观摩主讲教师的现场教学(课例)后,再线下集中研讨、线上交流,共同为主讲教师修改课例,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尤其是提升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

三是“空间课堂+城乡结对研修”。以“双师”为主导,以帮扶学校的学生为主体,针对音体美等乡村学校薄弱学科,双方教师依托空间进行线上讨论,共同备课,研讨修改,名师主讲,共同反思总结。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促进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分享, 促进边远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与公平。”主要流程如下:(1)名师团队与乡村教师通过空间论坛商定一个学期的主题,根据“三同”(同教师、同课程、同步教学)原则,共同备课。(2)名师通过“空间课堂”上课,当地教师帮助学生解答课后作业,既把“学”和“习”分开,又把“学”和“习”融合,让学生获得优质教学资源和及时的服务。(3)课后围绕主题,在名师团队的指导下,参与空间研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乡村薄弱学科教学的质量。

四是“课题空间+区域研修”。研修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动中小学教师网络空间的创建,普及应用和创新应用,形成优秀案例并示范引领区域统筹应用。同时,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与教研实践活动,强化教师教研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一边应用一边研究,扎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研素养。活动前期,专家团队构建“如何选题”等系列主题空间,让团队教师了解为什么做研究、怎么做研究等基础知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团队首先围绕主题进行个性空间创建,教研员引导教师结合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学习空间集体备课、个人展示、集体评价,把网络空间新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变革教研方式。最终,各方合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与创新应用,并以此为主阵地,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新方式,研讨教学新方法,形成优秀案例,辐射引领区域研修。

四、结语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教研共同体是一种新形式,对教研方式的变革、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城乡教师专业一体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空间教研共同体的研修实践现状,针对网络学习空间共同体缺乏专家常态指导等问题,探索了“名师网络工作室+主题研修”“课例+线上与线下融合研修”“空间课堂+城乡结对研修”“空间课题+区域研修”等策略,为进一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教学、教研融合,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郭炯,黄彬,郑晓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34-38.

[2]吕永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报告——以DS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现状为例[J].才智,2019(28):65.

[3]李鑄衡.区域性网络教研的现实困境与改进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71-74.

[4]龚明斌.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推进薄弱学科教学教研——中小学“音体美健”教师空间建设与应用初探[J].教育信息技术,2013(6):25-28.◆(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共同体创建及创新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9ZXYB0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空间研修共同体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