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风”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2022-05-30陈琳玲
陈琳玲
摘 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中国风”吹入课堂,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然之举。作为教师,要深化学生对“中国风”的认知,培育学生对“中国风”的情感,引领学生对“中国风”的创造。通过美术实践,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变得具有中国风味、中国风骨、中国风尚、中国风格。
关键词:小学美术 中国风 课堂教学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民族文化的基因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国风”飘散在课堂上,这种方式既能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又能坚定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深化学生对“中国风”的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丰富的,包括绘画、书法、器物等。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风”元素,美术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风”元素的发掘,“敞亮”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可以直接切入“中国风”的元素(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宋代的绘画、元代的绘画),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如将“宋代绘画”与“元代绘画”进行比较),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国风”元素的认知。
深化学生对“中国风”的认知,不仅要立足于国家层面,还要立足于地域层面。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特色的中国元素提炼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比较(陶瓷艺术、剪纸艺术、刺绣艺术、蓝印花布艺术等)。这些“中国风”元素,都与学生的审美有密切的关联。教师尤其要抓住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展开。比如,在教学《水墨人物画》时,笔者呈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朝代的人物画(唐代人物画和宋代人物画),通过比较,观察两个朝代的人物画有什么区别?指导学生从人物画所表现的内容、风格、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唐宋文化精神的差异。唐代绘画表现出的是积极进取、兼容并蓄的风格,宋代绘画表现出的是内敛、精致的风格。
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国风”文化元素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融入其他的相关内容(如音乐、书法、哲学、美学),从而让学生观照到一个时代的追求与风格。引导学生鉴赏瓷器、陶器等,让学生认识到金银杯盏中的“诗心词魂”、花器香器中的生活艺术、文房四宝中的士人情怀。
二、培育学生对“中国风”的情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对“中国风”的情感,要引发学生对“中国风”的热爱。比如,对“中国画”的欣赏,对“中国书法”的欣赏,对“中国文学”的情感认同等。对“中国风”的认知,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相关知识。而学生的“中国风”素养,不仅依赖于认知,更依赖于一种内在的情感。相比较于知识,内在的情感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与认同。
在学生学习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撷取一些课外的素材,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认知。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园林》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中西方典型的园林,以及中国南方与北方具有典型性意义、代表性意义的园林(如欧洲的巴洛克造园艺术、法国的凡尔赛宫,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如皋的水绘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通过展示园林,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西方的园林注重形式美,中国的园林注重意境美;西方的园林比较悦目,中国的园林比较赏心;西方的园林往往注重图案之美,中国的园林则注重诗画一样的境界;西方的园林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园内的建筑、景观往往参差错落,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不仅如此,笔者还引导学生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园林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南方的园林含蓄、精巧,北方的園林恢宏、大气。在对园林的欣赏、比较之中,学生沉浸其中,体悟到我国园林所营造的一种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境界。在这样一种深层次的体悟之中,学生自然会与中国园林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产生心灵共鸣、情感共振。
在美术学习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元素”,体验“中国风”,还可以结合剪纸、刺绣、陶艺等展开,将民族精神与审美教育融进教学内容,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让学生成为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三、引领学生对“中国风”的创造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对话,还要引导学生将体现“中国元素”“中国风”的作品表现、创造出来。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创作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比较而言,美术作品的建构和创造能更有效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师,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责任,从而拓展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比如,在教学《剪纸》时,笔者既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又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的技能与方法。剪纸是一门镂空的艺术,能给人带来一种透空感,一种艺术的享受。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剪窗花、剪喜笺、剪门签;引导学生阴刻、阳刻、阴阳混刻,等等。剪纸的取材是广泛的,包括动物、植物、景物、器物、人物等。剪纸的形式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当然,剪纸也可以以树皮、布匹、丝绸、皮革等作为原材料。如此,不仅能丰富剪纸的形式与表现内容,更能丰富剪纸的质感。在剪纸教学中,笔者给学生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一些剪纸技巧,以此推动学生的剪纸创新,并渗透、融入相关的中华文化。比如,“福”字的祈祷文化,“招财进宝”的财富文化,“年年有余”的吉祥文化,“四世同堂”的长寿文化,“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文化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及时展示,并进行评价。
我国的剪纸艺术,让人们有一种扑朔迷离、无穷无尽的幻觉。通过美术学习,学生既能丰富自己的“中国风”创造,又能丰富自己的美术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创作能抵达形神兼备的境界。这样,学生就能认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获得更多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中国风”的创造,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更深刻。
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通过乐学的策略、可亲的方式,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冥思、观照、欣赏、审美、创造,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狂欢”,让学生与每一幅作品对话、交往、互动。
为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导入,教师应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相应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观摩传统艺术作品,不断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创作精髓,来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和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肖溪.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2):174-175.
[2]赵国俊.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J].家长,2019(33):177.
[3]沈流浩.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