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022-05-30张小玲
张小玲
责任意识是当代初中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高效学习的关键。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加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做到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下面对此进行分析。责任意识是当代初中生德育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有一部分初中生存在个体责任意识淡化、角色责任不强、社会责任心弱等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规范校外培训活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存在的过大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我国颁布实施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直接限制,要求缩短课外培训时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如果在学校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而校外培训又受到限制,自己的孩子会出现学习成绩持续下滑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应对“双减”带来的新局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唤醒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能有效促进他们成长,促进认知的发展。基于初中生的人生观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掌控能力还不足。让初中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及让他们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是素质教育必可不少的课程。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因素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应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这样便于初中生对自身的学习生活等进行有效的把控,获得更多的能力,更好地了解未知世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将教材中的知识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还应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便于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来。
二、初中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在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责任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古至今,有很多仁人志士都对国家、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为国家、为民众尽心竭力,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弃医从文的鲁迅、精忠报国的岳飞等,这些人都体现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而对当代初中生来说,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的个体价值,就要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当初中生可以立足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充分了解,就会从思想、行为上将责任看作是分内之事,并且产生相对应的责任情感,形成责任意识,能自觉地承担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当前初中生责任意识的整体情况还不太乐观。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娇生惯养,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其他方面,都强调自我,很少顾及他人,学生的责任意识十分淡薄。同时,有很多初中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缺乏人生规划,学习内动力不足;在家庭中习惯于依靠父母,在学习上习惯于依靠教师,只会索取而不懂感恩;在班集体中集体荣誉感不强,只关注班集体对自己的帮助,而忽视自己为班集体的付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初中生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所以在实践中关注初中生的责任感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的初中德育主要是以道德与法治課程为主,在语文教育上关于德育的内容还不够。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双重特性,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德育责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渗透责任意识培养,强化学生对自己、他人、家庭、社会的责任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三、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与作家对话,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创作背景进行有效的了解,之后带领学生与作家进行对话,让学生对作家的文章寓意进行深入的感受,进而对作家内心情感进行很好的感悟,升华自身体验。各个时代的知名作家,他们均是这一时代环境中的勇士,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具备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每个作家的作品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他们对时代的担当。初中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能更好地接受人生洗礼,并从作品中读懂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在最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均可以做到信守承诺。
写作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作为渗透责任感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良好方式之一,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按照教学大纲展开教学,并没有切实考虑到学生的真实诉求,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内容不贴合实际、空话较多的现象。初中语文教师指引学生对作家的成长背景、创作心境和创作背景的了解,能有效拉近学生同作家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了解到大家均处于时代的潮流中,有效树立作家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社会责任担当的形象。
唐代诗人杜甫在逆境中告知大家“兼善天下”;作家鲁迅先生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告知大家“真的勇士应该勇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掌握,还应引导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进行提升,让初中生成为品质优良的人。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穷人》这一课文的教学中,课文主要描写了渔夫与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的家庭如何贫苦,依然收养了邻居家两个孤儿,他们两人的高尚品质是让人感动的。基于这一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对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的品质展开分析,相信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可以有所感悟。
(二)形象感召,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引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为榜样,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知识探索,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如在课文《邓稼先》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指引学生对“邓稼先”所代表的科学家进行深度分析,感受邓稼先身上的责任意识,学习邓稼先的高尚品格、坚强意志、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引学生思考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让学生能明确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联,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努力学习,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塑造了一批批特色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初中语文教师要借助这些形象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也让学生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更要融入责任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不同年龄段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如在《黄河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诗歌朗诵能力、歌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时代背景,体会黄河精神,思考作者的创作目的,让学生从作品《黄河颂》中体会到中华儿女坚决保卫家园、护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及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责任心。
(三)反思教学,深化学生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教育中,教师应全面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可以做到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自己平常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结果,反思自己是否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指引学生以高度责任心的状态面对日常生活、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借助反思教学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还可以将责任教育融入写作、阅读等各个环节。如在积累写作素材时,教师要让学生对相关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并且要对事物代表的意义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从而将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写下来。责任感教学有着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以此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要不断地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尤其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总的来说,教师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出现的不正确观点要及时纠正和教育,避免学生形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表现出高尚的师德与崇高的敬业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确保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责任与关怀。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将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时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心。相信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责任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学生。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指引,让学生掌握阅读、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品格、魅力,借助阅读反思自己,提高学生责任感,促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四)挖掘教材元素,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语文学科具有十分丰厚的人文内涵,其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借助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中,责任意識是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元素,借助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融于一体,特别强调学生健康道德品质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初中语文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责任意识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活动。如在《秋天的怀念》《散步》这两篇课文中,其涉及了个体对家庭的责任,《秋天的怀念》中作者通过充满情感的文章表现出了对母亲的怀念,文章用语朴素感人,催人泪下,作者在追忆母亲中表达了自身粗暴、冷漠地对待母亲的悔恨、遗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延伸自身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强化学生对父母的责任。在《散步》中描述了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家庭责任感的优秀文章,在文章中“我”是“儿子”与“母亲”的连接枢纽,更是背负家庭前进的中坚力量,文中“我”与“妻子”分别将“母亲、儿子”背起,好像是背负起了整个世界,这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珍惜家庭、珍惜亲情的责任心。
(五) 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责任感教育
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中开展责任感教育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不能将责任感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而是要将责任感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深化。具体来说,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将责任感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悟责任感的知识。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一些责任感较强的课文后,可以及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践行责任感。以“植树劳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有关“环境保护”的课文中向学生渗透责任感,让他们知道爱护环境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继而组织植树劳动,将学生所形成的理论认知迅速转变为行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责任感教育。可以说,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类活动中,责任感教学的实效势必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能让责任感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可以同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责任感的目标。
四、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调整、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要借助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培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准确的定位,指引学生高效地学习知识,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