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四导”策略

2022-05-30丁继承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立德树人策略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课堂总结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收束和总结,它更是一种思考的开启和意义的追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佳好载体;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总结的作用发挥,掌握思想引导、价值树导、文化传导和情感疏导即“四导”策略,因材施教地践行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培育学生正确坚定的思想航舵、客观科学的立场态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以及健康积极的心理情绪等,从而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堂总结 立德树人 大学语文 “四导”策略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文学解读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职能。而其课堂总结则是画龙点睛、升华深化、启发思考的重要环节。执教者要充分运用好这一环节载体,精心设计总结的内容、方法和预期,借用“四导策略”达到立德树人、传道达人的目的。

一.践行立德树人,《大学语文》课堂总结任重道远

课堂总结适合于所有课程,即在一节课或一门课的教学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这一过程旨在归整教学内容,加深学生认知和记忆,启发学生更加深入宽广的思考,践行一种理念:学习永远在路上。《大学语文》课堂总结即是对大学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的总结,或许更应该有启示引导意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语文》课堂总结任重而道远。

首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大学语文》课堂总结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体现出课程意义和价值。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旨归所在,它给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环节和过程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也就是说,高校一切行动都要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展开,不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还是实施旨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高校办学执教各个方面都承担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而《大学语文》课堂总结更是责无旁贷、使命在肩。也就是说,课堂总结只是《大学语文》践行立德树人、实施“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一个小小环节,一般不会被列入重要话题、热门话题而广泛地进行研究。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环节的共同努力,才共同形成了育人合力、也才达成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执教者不能再以传统课堂总结教法实施,而是要考虑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质量标准,与时俱进地融入和适应立德树人新常态。

其次,国内外关于《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研究有待深入。一直以来,每一节科任教师都在做着课堂总结,但国内外关于《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研究,相对较少,可资借鉴的方法论述也不多,纵览中国知网,尚无一篇专述《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文章。其他相关论述,有硕士毕业论文、会议稿等,以期刊文章居多。戴盼盼分章节地对国外关于“课堂总结”的研究做了简要介绍[1],列述了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杜威、罗杰斯等人关于课堂总结的有关论述和观点,扼要介绍了课堂总结的历史变迁。绝大多数研究者以中小学“课堂总结”为主要研究对象,既有宏观论述的,有直陈核心要义的,有针砭利弊不足的,有强调课堂总结重要意义的,也有具体到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等不同科目的,还有述及具体方法的,落脚点基本上都是课堂总结的方式方法,而且研究者多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偶尔会有大学教师、政府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者等。这些宏观论述带领读者从认识论上强化了对课堂总结重要意义的认识,对提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些研究带领读者知晓了不同科目中课堂总结的运用机理,从而为宏观理解课堂总结提供了翔实的实践依据;这些研究以罗列方法策略为主,为施教者提供了丰富而操作性强的参考,但有的篇幅未免空洞空泛,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支撑;这些研究述及职业教育的篇幅极少,宏观论及大学的课堂总结这一话题的,钱金栿列述了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11个问题,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4各方面进行了方法探寻[2]。赵艳霞提出“课堂讲授+课堂总结+课堂练习+课堂互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以后学生踏上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作用。[3]

据此,《大学语文》课堂总结尚没有人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要想紧跟新时代、紧跟立德树人对《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要求,必须强化改革创新,做好课堂总结设计及其实践大文章,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实施以思想引导、价值树导、文化传导、心理疏导的“四导”策略大有用处、势在必行。

二.实施“四导”策略,践行立德树人

1.思想引导明方向。《大学语文》课堂总结要将学生引到哪里去?要强化怎样的思想教育?这是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明确的事情。这远非文学知识传授本身那么简单。教师要深谙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即明确教学内容的思想中心,以正确的思想精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总结这一教学环节,准确凝练和把握所选教材、篇目的中心要义,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重点地强调之,将作品饱含的爱国主义、家国民生、智慧谋略、生命意蕴、批判反思等优秀思想教给学生,善于将有史以来或选入《大学语文》的教材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新形势、学生教育新需求契合起来,不断挖掘和书写新的契合点,让传统教材在与时俱进中焕发崭新思想光芒,把基于思想沐浴的先贤思想精神遗产教给学生,带领学生夯实和增强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信心和实现能力。如在对《诗经·蒹葭》的课堂总结中,就要注意中心思想的把握。一般会以诗歌末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深化理解作为结束,一般可能會讲那种归途漫漫、回忆尽是辛酸、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但整首诗该怎样理解?或者说作者利用这句话要传递怎样的思想?抒情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八十始得归”般的苦难经历,终于能回家了,他作何感想呢?不能说归途艰难而心生愁苦甚至埋怨战争,那种“雨雪霏霏”式的苦难浅层次地倾泻也不可取,而是要将深度解读和苦难辉煌、幸运归来作以强调。服兵役、生离死别固然使人悲伤,但一切都已过去,最重要的境遇就是活着回来。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主题思想,综合客观评判之,分清思想的主线和辅线,想想历尽千难万险的归者,何惧之有?应当是百般滋味随着雨雪霏霏而汇融消释,留下思想的流的,定是果敢坚定、珍惜余年。教师要借此引导学生要发展联系地看问题,不能因过去的苦难不幸而耿耿于怀、心生埋怨甚至自暴自弃,而是要感念自我多么幸运,感念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走过的苦难,教育学生感恩历史、思悟历程、思想武装、奋斗成才,从而高度明确行动的方向。

2.价值引领夯基石

价值观是人生一切行动实践的认识、态度和基石。《大学语文》课堂总结除了对一节课做出总结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要做好学生的价值树导。一切文学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之中,价值是最重要的,价值决定一切。因此,在课堂总结时,要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价值要求,一定要挖掘好价值意义、把握好价值取向、践行好价值树导。而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其价值观树型的最关键和最佳时期。此时的他们走过高中的青涩简单,已经有所成长成熟,但还是比较幼稚,快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当下,学生面对的挑战诱惑很多而且叠加,自身又不很成熟且易冲动和自我,其价值观未免受到不良观念的腐蚀消极影响,从而步入分散而迷惘、片面而不稳定的陷阱。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总结就是要帮助学生做好价值观教育,发现并夯实其价值意义的形成与稳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选入《大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作品都饱含价值取向即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正好帮助莘莘学子完善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对各种材料的甄别取舍,反躬自我、认识自我、寻求自我、确定自我,形成自我研判,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夯实人生实践的基石。

3.文化传导传根脉

生命不息不止、文化为根为脉。《大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课堂总结在内的教学全过程,都在做文化传导,都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发展工程。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总结中,执教者要有意识将文化传导作为重点内容优化设计实施。不论哪种版本,选入《大学语文》的所有篇目,除了具备文学作品根本属性外,还承载了文化传承文明传递的意义。课堂总结要精心设计,注重文化传播传承的启示性、向导性,使课堂总结成为开启而不是收总结束。针对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偏重技术技能教育的现状,大学语文课堂总结更要自觉勇敢承担起文化传播传承传导的责任使命,主动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求,紧盯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等问题对文化素养提升的切实需求,对接技术技能过硬、又兼备人文关照、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助力职业道德提升需求,夯实学生文化素养。要注重《大学语文》所选篇目蕴含的人文关怀、文化常识等,引领学生牢牢掌握中华文明长河流泻出的时代精华、重要体认,夯实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自信。

4.情感疏导找出路

无情绪、不文学。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情绪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宣泄。正如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一样,平生所遇所感有一种被淤堵郁塞而呼唤疏泄的需要,文学作品便诞生了。清代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一语中的地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的文学作品,便是作者情感的疏泄和外露。因此,《大学语文》在讲授所选篇目的时候,在课堂总结环节,不可避免地要提及文学作品的情感趋向。而往往有的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太注意情感的疏导,习惯性将招聘情感停留在文学作品自身所传达出的悲伤意味或者消极取向中,或者说,无意间将学生引到悲意当中,给学生以沉重;严重者,给学生以消极负能量的影响,这绝不是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初衷和旨归。感悟人生不得意、不如意、不尽意的悲情意味是必要的,正所谓“带着镣铐跳舞”、带着悲情行走,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向深沉、冷静和理性;但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绝对不是把悲伤意味收束在给学生的情感堤坝或淤潭里,将作家作品本身所传递的悲情意味抛给学生让自行消化,执教者却以为教书育人工作完成而甩手掌柜、扬长而去,这可不行。而是要引导学生一起探寻出路,不至于让悲意停滞、加浓,给学生心灵造成悲伤弥漫而不得解脱,要指导学生找到口子,让那些异彩纷呈的情感洪流能够各得其所、流向一种正确适意的所在。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总结的另一个目标和策略就很重要了,那就是做好情感疏导、找到出路,一方面带领学生领略悲情悲意——因为这会让学生成熟成长和理性适意,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就是践行“用教材教”,要引导学生走出悲情悲意,不能把学生丢在悲情悲意的死胡同或泥潭而没有出路。、疏情绪、找出路,便体现了执教者的智慧和水平。文学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是一条流动的河,教师的执教和课堂总结恰如大禹治水,要做好河流的疏导,莫让淤积或流到不该去的地方。硬让学生咀嚼埋怨牢骚是无用的,只过多的聆听作家作品的悲苦呻吟也是有问题的。

杜甫的七律压卷之作《登高》诗,大抵传达了多重悲意——长久漂泊在外偏逢老之将至又孤苦伶仃,逢着这深秋无边落木大江横流,将人带入一种不可招架的悲催意境和情感之中。执教者须明白,《大学语文》课堂总结实施对象是20岁左右正青春扬发的大学生,怎能和56岁人生暮年的作家同等对待?这种情感作用于两类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执教者决不能说诗歌抒发了作家悲意情感而就此打住。执教者须明晓,大学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借助作家作品和世界营造,跟学生对话,然后给学生以建议和出路。因此,《登高》是的课堂总结,在提及作品本身悲情悲意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走出悲境,教育学生深谙当下生活相比较于安史之乱时候的大唐时代,现在是多么幸福,于是就知道了生命年轻的美好,也知道人生注定坎坷不平,从而引导学生从认识论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打内心走向理性和成熟。再比如执教《诗经·蒹葭》的课堂总结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该怎么总结?士兵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终于踏上归土,过往经历无限感慨甚至辛酸,似乎更多悲情意味。就这样结课可不行。诗歌似乎将抒情主人公丢弃在了一个人生大势已去、拖着疲倦身躯归途漫漫的无奈无力无助之下,这样的悲情意味是不足取的。这只是课堂总结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应该引导学生敏锐地看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多少将士都没能活着,更别谈回家,而此抒情主人公能够或者踏上归途是多么幸运。倾其一生征战劳役换来的归去来,多么珍贵。因此还应该回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上来,不能给学生种下人生艰苦、命运多舛而身不由己的悲意种子,应该借课堂总结给学生打开一扇窗,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对比和感念,走出悲意、疏通情感,怀抱理适、珍惜当下,成长成才、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及其课堂总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骨干课程,其思想引導、价值树导、文化传导、情感疏导的作用或隐或现地贯穿在师生的每次教学实践中。对标对表人文精神、文化自信,举望立德树人、文化强国,《大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而作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升华之处,课堂总结的实践与研究永远在路上,有待于紧跟教学实践、融会各家之长,得出更为优善的方法路径。

注 释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总结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钱金栿.高校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J].大理大学学报.2016(07)

[3]赵艳霞.浅谈课堂总结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J].南方农机.2019(17)

本文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改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语文>课堂总结之“四导”策略》(主持人:丁继承)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立德树人策略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