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与教学对策
2022-05-30金佳怡金红
金佳怡 金红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综合了多方面知识和能力。七年级在中学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更好地在七年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加强语文资源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生主体和注重表现性评价,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对策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组成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一是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二是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三是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1]在综合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真实或创设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能力和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并且能够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语文课程形式。
七年级在中学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七年级的学习是全新的,也是他们中学阶段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时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划分,七年级是第四学段语文课程的第一学年,也就是第四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第一学年,它承接了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开启了中学阶段更深层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七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各方面都较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质的提升,要从简单策划,了解方法发展为组织活动、掌握方法,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与教学实施都很重要。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特点
(一)由浅入深
部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主题布局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传统文化类、语文生活类、社会现实类。[2]传统文化类主题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修养。语文生活类主题能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把握语文规律。社会现实类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操作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类主题线索相互作用多方面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安排在每册的第二、四、六单元,设计了“三·三”构架体系。这种结构能保证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时间,避免过于紧凑,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保障。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共有六次课程,上下册分别各占三次,三类主题线索在上下册各出现一次,每次活动的内容和中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升华。横向分析,七上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朋自远方来》是整个中学阶段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课,此时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中学生活刚刚开始,良好地开展这一活动能帮助学生结交中学阶段的第一批好友,也是未来共同学习的战友;第二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活动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基;第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文学部落》,这一活动承接上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后对作品的鉴赏与评价能力。纵向分析,七年级传统文化类主题的实践活动由《有朋自远方来》和《天下国家》构成。《有朋自远方》以朋友为主题,通过开展“向朋友展示自我”的活动帮助学生结识新朋友,认识友谊的重要性,融入集体。《天下国家》位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教材结构上与《有朋自远方来》呼应,在内容上由上册的个人、集体升华到了国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的未来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组成国家的一小部分,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从交友到爱国,于主题层面来说,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于活动中心来说,由个体范围延伸到了整个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形式多样
1.关注思维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必须跳脱出小学的思维方式,学习把握语文的规律和特点,获得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多角度思考分析,试着做出恰当的评价。例如,七下《我的语文生活》中的“寻找最美对联”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查找对联的资料,搜集对联并分享交流,从而评选出最美对联,活动细则中明确提出需要关注对联格律、对联历史的要求。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对于语言文字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活化固有的对联知识,将对联知识与搜集到的现实生活中的对联进行整合,思考对联的合理性与趣味性,训练思维能力。
2.关注审美鉴赏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许多活动都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关,这些活动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创造美的方法。例如,七上《文学部落》中的“创立班刊”这项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成立图画组、设计组、文字组、宣传组、综合组等编辑小组,构思班刊名称,确定栏目设置,模拟策划书,组织整体框架,最后以手抄报或者电子杂志的形式呈现班刊。其中,对于班刊名称要求朗朗上口,富有文学气质,对于班刊内容要求具有趣味性,这些活动细则无不体现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要求。这一活动过程集合了文学与艺术,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审美经验,创造美的作品。
3.关注文化底蕴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次都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类专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经常会有与主题相关的名言名作被推荐为辅助材料。例如,七上《有朋自远方来中》中第一部分“交友之道”与第二部分“向朋友展示自我”活动都有举例出示大量的名言警句向学生呈现源远流长的珍贵的友谊。七下《天下国家》中的小提示与小窗口中都有推荐与爱国有关的诗歌作品和名言警句,让学生体悟文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注重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
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每一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是一个完整的活动,期间需要学生运用多种能力,不是单一能力所能完成的活动。例如,七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一专题活动,不同于以往每次专题活动分多个小活动,学生择一完成,这一次活动要求全班策划组织一次“孝亲敬老月”活动,从制订活动方案到组织活动再到分享体会与感受,有思考设想,有操作过程,也有反思总结。为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听会说;学生需要踏实地将计划落于实处,能想会做。这一次实践活动从多方面多层次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与美术、历史等学科结合,跨学科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七上《文学部落》中的“创立班刊”活动要求学生以手抄报或者电子杂志的形式展示最终成果,手抄报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功底,电子杂志则是在技术上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在语文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同时又考验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七上《有朋自远方来》中呈现了历史典故伯牙绝弦的故事,要读懂蕴含哲理的故事就要了解它发生的历史背景,感受其中的精神。这些跨学科的活动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调动语文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来完成这些活动。
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是语文生活类和社会现实类专题的活动往往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七下《我的语文生活》这一专题活动中“正眼看招牌”活动要求学生寻找商店招牌中的用字不规范、有错别字或者拼音错误等毛病,收集整理。如果任务要求仅仅是收集,学生学会统计,但与生活实际脱轨。生活中虽然缺少发现错误的眼睛,但更缺少勇于指些错误的言语。所以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活动还建议学生向店主反映。只有将知识与生活融合,才真正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创新之处,学与做结合,课堂与社会联系,在社会环境中学语文和用语文。
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文学部落》为例
首先,开发图书资源。最容易获得的图书资源就是语文课本,语文课本中含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会提供辅助材料辅助教学,单元或整本书中与主题活动有关的资源也可以辅助教学,教室或者校图书馆里的资源更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所需要的。在《文学部落》活动中需要学生依据兴趣分不同的文学兴趣小组并开展读书交流会,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交流阅读的作品可以是七年级或者之前教材中学习过的文学作品,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提出个人的见解;也可以是从校图书馆借阅的优秀作品,运用掌握的阅读策略对作品进行评析。其次,调动师生记忆储备的知识和经验。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资源库,教师要善于调动这些资源。在《文学部落》活动中要求学生布置文学角,在这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推荐和提供合适的书籍。对于文学角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图书馆或书店的书籍摆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发言,灵感碰撞才有火花,在设计思路出来后组织学生亲手创造,布置出适合当前教室的文学角。最后,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资源。校园环境、家乡特色、名胜古迹等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有些是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有些不可以。动态的资源总是在发展的,需要定期更新它。在《文学部落》活动中要求学生创立班刊,定期去搜集和更新资源,注意班刊的资源来源由课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班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电子刊记载图片视频,文本刊记载文字,最大限度地容纳和呈现所需要的资源。综上,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根据当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活动,提供最优资源,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新的资源,以达到最佳综合性学习效果。
(二)强调学生主体——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例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可以得知在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只策划过简单的校园活动。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合作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强调学生主体。七年级作为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第一学段,要循序渐进地落实这一目标。在七年级下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活动中,不同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多个任务,这一专题只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求学生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孝亲敬老月”。全班学生需要一起策划并完成这个活动。在活动前学生需要开展全班讨论自主制订活动方案。教师可以鼓励有经验和有能力的学生先发表意见,如果实际可行可以照着初始想法完善;如果学生大多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指导学生参照资料一中的计划细则,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步骤,仿照着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议学生学习专题中资料二的内容制作宣传海报,宣传活动,邀请别班同学共同参与活动,分工合作,组织活动有序展开。对于活动的开展节奏和细节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控,保证整个活动按照前期的计划开展并且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避免无意义过度消耗的行为发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组织讨论分享对“孝亲敬老”的新认识,尽量保证大部分学生参与发言,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对“孝亲敬老月”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作为表率发表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总结。如此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行为,活动要求学生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教师是活动的一员,在活动环节的开始需要教师推动提议一下,在活动中有学生遇到困难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活动的整体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推波助澜,但更多的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主组织开展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注重表现性评价——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例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活动内容,又要关注活动内容的开展。[3]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不是形成单一的能力,而是综合能力在实践的运用,活动注重过程和结果。在2011版语文课标中有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4]表现性评价注重考察过程,较适合用于综合性学习评价环节。考察语文综合性学习情况注重表现性评价,也就意味着要抓住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行动情况。七上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有两部分活动,第一部分是搜集交友的资料并讨论,第二部分是向朋友展示自我,要求学生搜集与交友有关的资料,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学习附录中附有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听、说、信息搜集与合作的四个能力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建议参考评价等级划分的标准予以恰当的等第,并在评价表下附以语言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予以指导。同时教师需注意评价不能来自单一方面,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評以及教师评价三方面,最后形成一个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综合评价。这种具有综合性的评价才较适合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试卷中出现了考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试题,部分教师追求分数陷入了训练学生答题而忽视过程表现的误区。在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中学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是树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标准的关键,如果教师强调分数而忽视过程表现,将有碍于中学阶段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对实际教学的实施也一直在探索。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编写既有衔接又有升华,作为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第一阶段,它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又兼顾了知识内涵。有效地在七年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综合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思维与审美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徐小婷.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15-16.
[2]靳彤.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7(28):9-13.
[3]蒋红森.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J].新课程(初中版),2007(02):55-5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1.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