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之刍议

2022-05-30崔利宾

客联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育大学生

崔利宾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传承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培育,高校要通过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家国情怀;大学生;培育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是历代中华儿女共同推崇的君子人格的重要素质和显著标识,是不断流淌在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文化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其家国情怀培育是助力其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征程的保障。研究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路径,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现状解析

家国情怀是人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美好生活愿景的追求,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认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个人主义、奢靡风气、享乐思想等极端化发展不断冲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部分学校对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视不够、方法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

(一)家国情怀内涵的认识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国际交流愈加频繁,随之也出现了西方文化的流入,中西方文化思潮相互激荡,西方的价值观对青少年影响的强度日益加深,部分大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下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更没有深刻领悟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甚至存在误解,甚至将党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曲解成狭隘的民族主义或者狭隘的爱国主义。这种认知层面的偏差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对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不足,极易遭受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层面所存在的模糊、偏差等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

部分高校在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在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深入影响中国青少年的大背景下忽视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也未能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家国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将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时事政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导致大学生家国历史教育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实用轻育人的教育现状,缺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素养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且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教育效果甚微,使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也就导致学生无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家国情怀教育,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工作。

(三)家国情怀教育实效性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家国情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文件要求增强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教育。然而,部分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制定完善的、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制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化为学院辅导员或少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家国情怀教育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教材建设相对落后,教学方式方法没有完全适应当前国家建设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难以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现实发展有效融合,培育家国情怀的实效较差。

二、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解析

通过何种方法路径将家国情怀准确传递给当代大学生,使其筑牢理想信念,勇于担负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大任,是大学生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

(一)提高认识:高校要承担起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重任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等学校应立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特点,充分发挥课题主渠道,积极建设第二课堂和抓好社会实践活动,将家国情怀培育工作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增强家国情怀。首先,高校应充分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育人主渠道,准确阐述家国情怀的内涵和外延。其次,依托第二课堂活动,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可利用重大节日,比如在十月一日、八月一日、七月一日以及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样的时间节点,举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第三,融入社会实践,在社会活动中践行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高校可依托假期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深入农村,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心的内涵,只有使学生融入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才能增强他们对新时代家国情怀内涵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动力,承担好时代担当和使命。

(二)重视方法:高校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生生不息的基因,也是一个民族可以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动力源泉,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含着分丰富的家国情怀培育资源,承载着家国情怀最本质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养料,是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理性自觉的根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家风的传承和延续,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同的育人效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高校可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创新家国情怀的培育内容和方式。高校可依托课堂教学,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引导大学生读典籍、传统文化故事,利用文本阐述来还原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元素。同时,可举办主题为“家國情怀”的读书分享会,组织大学生阅读经典,分享读后感。

(三)提升实效:高校要通过机制完善提高培育实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层级,多部门通力协调和通力配合,不能陷入“认为一个部门(通常认为是学工系统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单独的工作”误区。一方面,构建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入手,借助学校在师资、课程、组织、媒介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思政教学、课题研究、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家国情怀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研讨,并在课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和交流渠道,推送钱学森、黄大年等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报国事迹,将民族传统文化中“舍小家、顾大家”等家国一体的思想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另一方面,整合教育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场域,对大学生进行以培育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立足课堂,实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钱念孙.家国情怀的萌生与君子人格的确立[J].江淮论坛,2020,(2).

[2]于鹏,高晗,贺新家.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及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

[3]陈木坤,张兴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培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