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单元2

2022-05-30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格物知己审题

【写作任务】

本单元课文中含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写作引导】

本写作单元任务对应的是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修身养性,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为学习任务群,涉及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言论,需要我们在明确其学说的基础上,学习其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更要结合现代社会发掘其新的内涵,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世。那么,写作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展现方式,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反馈方式。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审题立意一直是需要不断提升的方面。审题与立意,通俗地讲,就是先了解“要我写什么”,然后确定“我要写什么”。审题,就是要抓住关键,弄清题旨。要善于抓住题干或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推敲琢磨,提炼归纳。重点思考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应该如何界定,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的范围之内,立意要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本次的作文要求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新挖掘,因此立意要新颖、独特,要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佳作亮相→

知人者智,不如自知者明

山西省太原市第53中高(188)班

薛宏宏

秋有硕果累累,枫叶映火;春有柔风细雨,万物复苏。春光与秋色各有特色,何故来评判谁略高一筹,不如尽情享受不同季节的风景。身处世俗,我们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试着走近别人,了解别人,却唯独忘了自识。我不禁想起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者明”,能识己之所想。识己,方可明己所求。陶渊明心知自己无心仕途,故归隐田园,同蝶共舞,与菊长谈,最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唱;黄巢深怀治世救民之学,知己应为世所用,所以面对腐朽没落、民生凋零的后唐,选择揭竿而起,成就了那“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言。武大靖自嘲没有天赋,凭借超出常人的艰苦训练,终夺北京冬奥会首金。

“自知之明”,懂肩之所扛。明己,故可知己之所任。拉齐尼一家戍边七十载,不忘初心,于那无人荒野中插上一面又一面五星红旗,让那家国精神遍布;张桂梅校长,扎根偏僻之地,开设华坪女高,让穷苦女子于蓝天翱翔,担起立德树人之任。他们是“自知者”故能“明”,明白自己的根,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

“自知者明”,使所学用于世。“自知者”当识己用武之地。袁隆平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正因所学知识可用于此,从农业学院毕业,到稻田看水稻生長,每一步都是在将学用于世。识其学可用之地,大概是每一个工作者,每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对“自知者明”最简单最朴实的理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己”,可让我们的自画像魅力十足;那“知天下”可让我们的自画像更加完美。樊锦诗为了敦煌文化,由京城到荒漠,由青丝变白发,与时代同步,开创了数字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新思路。李子柒为了亲情,由城市到田园,由时尚走向传统,探寻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新路径。

做到知己,是聪明;做到知天下,是格局。

★老师点评★

文章以“自知者明”为中心,从“‘识己,方可明己所求”“‘知己,故可知己之所任”“‘知己,可让我们的自画像魅力十足”三方面进行论述,层次分明,句式规整,表述清晰。开头以春光与秋色入题,引到对自我的关注,显得新奇,又吸引人。本篇立意明确,表述准确、简洁,整体给人以干净利落之感,值得借鉴。

格物致知 归去来兮

山西省太原市第53中学高(188)班

王韶英

《礼记·大学》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带着光芒穿过千年的历史波涛向我们走来,直到现在依然光芒不减当年。其中“格物”为推究事物的本源,“致知”为获得知识。这也是儒家所说的“入世”。

致知格物在历史中飞扬,让我们实践。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如此,赵括纸上谈兵,让赵国由盛转衰,逐步走向灭亡;马谡照搬兵法,失守街亭,蜀国回天乏术……致知格物在其中彰显它的重要性。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了18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编写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巨作《本草纲目》。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而没有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更是虚无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确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都是致知在格物的智慧。

致知格物在传承中发扬,让我们开创。孔子曰:“知其所以,观其所由。”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不会是无根无木,无源之水,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人们把自身的见解融入了文化中,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在通过认识他物来认识自己,展现自己之后,还应当更加深入地发掘、寻找无限可能并进行开创。从古代的传国重器“鼎”、文化载体“玉”到现在“国和一号”“云雀无人机”;从“复兴号动车”再到“港珠澳大桥”;从“蛟龙号”到中国航天人,这都是我国从古至今一代代人民勇于开创得来的。致知在格物,从古到今在我们的思想中流淌。

致知格物在中国梦中驻足,让我们明志。新青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不懈奋斗,书写人生华章。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致知在格物,在新时代,它赋予我们更加丰富的内涵。

从古至今,有些真理不远万里而来,它随着时代的潮流奔腾不息,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致知、格物是为学道,也是人生之道,做到致知在格物才能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师点评★

本文立意明确,语言富有文采,句式整齐,表达流畅。整篇文章颇显出作者的视野和格局,不论是所举事例还是结尾处的“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让我们看到当代青年人的风采,让人为之欣慰。

(指导老师:王 微)

猜你喜欢

格物知己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三招”学会审题
知己红颜
高适同路逢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人格物继承法律问题研究